跳转到内容

罗布桑却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布桑却丹
出生1873年
 大清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
逝世1928年
中华民国
职业清末民初哲学家

罗布桑却丹藏语བལོ་བཟང་ཆོས་ལྡན威利转写blo bzang chos ldan,1873年—1928年),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今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镇热水汤村)人,清末民初哲学家。罗布桑却丹是藏文名,其蒙古文名为宝音陶格陶汉文名为白云峰,字子珍[1]

生平

[编辑]

罗布桑却丹于1873年生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今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镇热水汤村)的一个贫苦蒙古族农民家庭。罗布桑却丹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被乡亲们称为“白三喇嘛”。[1]他幼年没有资材入学,于是在家刻苦自学,学会了蒙古文,以寒门子弟破格提拔为苏木章京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罗布桑却丹被喀喇沁左旗札萨克派赴哲里木盟各旗查丁造册,调查了解喀喇沁左旗的属民迁居该地的户、丁情形。调查历时三年。调查完毕回喀喇沁左旗之后,罗布桑却丹放弃了管旗章京的职务,准备赴西藏学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罗布桑却丹离开家乡启程赴西藏,途经北京时,因缺少路费,乃在北京雍和宫学习佛经,准备有钱后再赴西藏。自此,罗布桑却丹在雍和宫当喇嘛,阅读了许多蒙古文满文汉文藏文书籍,并掌握了这四种语文。[1]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罗布桑却丹乃同旺希尔巴拉旦一起联系日本、俄国军官,保护雍和宫,罗布桑却丹也打消了赴西藏游学的想法。[1]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罗布桑却丹赴理藩院应试,获得了蒙古文满文汉文藏文四种语言“固师”(固师是喇嘛学位之一,专业从事佛经翻译)之职称,并留在理藩院当翻译。罗布桑却丹利用各旗王爷在北京开会的机会,将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以振兴蒙古民族的呈文提交给蒙古诸位王公,希望获得这些王公的支持,但未如愿。[1]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罗布桑却丹自北京返回家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罗布桑却丹应日本方面邀请,赴东京外国语学校任教,至宣统三年(1911年)回国。回国后,罗布桑却丹呈文清廷,建议改革,但未获回应。[1]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罗布桑却丹第二次赴日本,于本愿寺任教。在日本期间,他同挂田夫人结婚。民国三年(1914年),罗布桑却丹携家回国,自北京迁居奉天,在日本开办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进行蒙文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罗布桑却丹曾经建议当局使用新方法发展畜牧业,但未获采纳。[1]

民国四年(1915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罗布桑却丹创作了《蒙古风俗鉴》。这是一部有关蒙古族的百科全书,记述了蒙古族的各个方面,自1918年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蒙古的学者的关注。[1]

1928年,罗布桑却丹逝世。[1]

著作

[编辑]
  • 《蒙古风俗鉴》[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