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汉字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字树

汉字树,是以树状结构重建汉字部首表的一套方法,目的是要解决汉字部首缺乏系统化的问题。

概述[编辑]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将汉字基本符号进行归纳,共归纳出540个部首,清朝吴任臣《字汇补》缩减为214个部首,《康熙字典》沿用。长期以来,华人都是透过部首表来认识汉字基本符号。然而,部首表存在两项重大缺点:其一、部首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系统化;其二、许慎无缘见识甲骨文,以至于对于部首意义不慎了解或语焉不详,造成后代学习者只能依照笔画形状死背硬记,如双人旁、宝盖头、耳朵旁等等。实际上,双人旁与人无关,宝盖头与盖子或头无关,耳朵旁与耳朵无关,这些偏旁助忆符号虽然有助于记忆,但却达不到认识字义的效果。

为了突破了部首表所面临的困境,廖文豪首先于2012年提出汉字树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还原部首的符号意义,一方面将所有部首依照衍生关系统整成树状结构。除此以外,汉字树也更正了部首表的错误,如去除非独体字(实际上为合体字)的部首,增补被遗漏的重要基本符号。

随着汉字树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日益加增,引来汉字学界的关注。2017年6月7日在北京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会议室进行了一场以汉字树为主题的研讨会,由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汉字文化杂志总编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林连通邀集多位汉字专家学者共同发表看法。与会者多认为汉字树能有系统地建构汉字符号,是解决汉字学习困难的一把钥匙,但也同时指出这套方法需要引入更多的佐证与论述,才能免除错误,是汉字符号系统更完备。[1]

参考资料[编辑]

脚注[编辑]

其他[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