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柳营刘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柳营刘家是自台湾台南市柳营区发展起来的家族,刘家宗祠所在的士林里即是因为该家族出过秀才与举人,“士子如林”而得名[1][2]:143

族人刘秋峰曾在1982年撰写《柳营刘家传记》记载祖先的事迹[3]:92

沿革[编辑]

开基[编辑]

柳营刘家的开台祖是刘球成,字贞敏,其父亲刘茂燕(字“明秀”)据《柳营刘家传记》所载,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大埤社[2]:132。刘茂燕在明末时加入郑成功的部队,后在南京之战(1659年)时阵亡,年仅32岁,留下妻子蔡氏尾与儿子刘球成(当时11岁)[2]:132

郑成功来台时,蔡氏尾与儿子刘球成以军眷身份一起来台,靠着刘茂燕的俸禄维生[2]:132。但在郑成功逝世后,郑经未延续照顾遗眷的政策,导致他们离开府城一带讨生活,辗转来到麻豆打铁巷[2]:132。这时蔡氏病倒,幸好遇到当地一位蔡姓人士相助提供住宿[2]:132。经过11年后,刘球成移居查亩营(今柳营区),多年后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2]:132。因为昔日受到麻豆蔡姓人士相助,他也努力行善,并遗言要葬在麻豆[2]:132

第三世[编辑]

刘球成生有三子,分别是刘汉、刘旭、刘垂,他们被称为是“顶三房”[2]:132。刘球成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逝世后,产业由三子共同管理[2]:132。顶三房中,大房刘汉专心务农,虚怀若谷与人无争[2]:133。三房刘垂自幼体弱多病,受父母宠爱,一生过得平凡无为[2]:133。二房刘旭则是自幼勤学,年纪稍长之后开始习武,且有侠气,并聘请武师锻炼家丁、佃农,成为一股民间武力[3]:94[2]:133。刘旭和其人马曾多次协助官府“治匪”有功,之后当上山猪毛都司[注 1],又被诰授“宣威将军”[3]:94[2]:133

刘旭在中年以后专注在造产营商,并指导佃农改进耕种技术[3][2]:133。受到父亲影响,刘旭对佃农相当照顾,当佃农因天灾受创时,会立即给予协助,所以刘家的佃农相当拥载业主[2]:133。刘旭也生有三子,分别是刘福、刘禄、刘麟,三人被称为是“下三房”[3]:94[2]:134

第四世[编辑]

下三房长房刘福自少耕读,友爱兄弟,曾纳赀成为太学生,学名“刘文耀”[2]:134。次房刘禄好闲逸无所求,因不愿与族人同住而独居[2]:134。他曾纳赀成为邑庠生,学名“刘辑瑞”[2]:134

三房刘麟得年49岁,但他这一房的子孙最多[3]:94。刘麟也有太学生身份,学名“刘文瑞”[2]:134。刘麟除了继续扩展家业外,也延续父亲刘旭聘请武师锻炼家丁、佃农的措施[2]:134

第五世[编辑]

刘麟生有三子,依序是刘以、刘全、刘琴[2]:134。因为刘以早夭之故,刘全过继他第五子刘思温当“过房子”[2]:134。刘琴(刘日和)为武生,娶武举人郭逢年之妹为妻,又有纳妾,但没有儿子,故刘全过继他第六子刘思銮给刘琴当“过房子”[2]:134

刘全(刘日纯)对刘家贡献颇大,刘家尊称他是“一代伟人”[3]:95[2]:134。刘全看中当时制糖业的前景,购置田地要佃农种植甘蔗,并设置糖廍制糖[3]:95[2]:135。柳营区光福里南边有个地名“温厝廍”,过去即是因为刘全在此设置糖廍而繁盛一时,但后来该处因为盗匪横行而败庄[1][2]:135

此外刘全也到府城,在赤崁楼大士殿开设数间糖行,行号为“刘得昌”[3]:95[2]:135。因为从事郊商行业,靠着卖糖使得刘全累积了不少财富[3]:95[2]:135。而在富甲一方后,刘全也积极协助地方事务,除协助庙宇修建之外,也有协调平息械斗和济贫等事迹[2]:136、137。例如嘉庆十四年(1809年)发生漳泉械斗,刘全即邀请铁线桥堡26庄的头人、耆老出面开会议约处理[2]:136。嘉庆廿一年(1816年)台湾米谷价格大涨,刘全响应官府平籴一个月[2]:137。道光初年北京、天津一带凶年,刘全送去白米千石以赈灾,事后直隶总督奉旨赐“惠及津门”匾额给刘全[2]:138

刘全有六个儿子,分别是刘荐(刘思推)、刘放(刘思勋)、刘逢时(刘思忠)、刘威仪(刘思朝)、刘绍基(刘思温)、刘东坡(刘思銮),六人被称为“六房头”[3]:95[2]:138。刘全死后,六房头成立“刘得昌祭祀公业”,拨出田产1200甲作为公业基金,日后又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建宗祠[注 2][2]:138[3]:103[4]:44

注释[编辑]

  1. ^ 山猪毛即今屏东县三地门乡[2]:133
  2. ^ 现称刘家古厝,又称大公馆、举人第[2]:138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12: 744-747. ISBN 957-01-2593-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洪郁程、简辰全、周茂钦. 《南瀛大地主誌(新營區卷)》. 台南县政府. 2010-12. ISBN 978-986-02-6058-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黄明惠(摄影)、黄明雅(撰述). 《南瀛古厝誌》.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7-06. ISBN 957-00-9731-0. 
  4. ^ 王念湘、沈识鹤、郭百超、李丽菁、潘丰富. 《南瀛宗祠誌》. 台南县政府. 2009-11. ISBN 978-986-02-0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