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杭州地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杭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西北部,杭州湾西端,是中国东南部的战略枢纽城市。杭州市域东北角属浙北平原,也是城区主体所在地,位于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其余大部属浙闽丘陵,东南西北边界大致分别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白际山脉、天目山脉[1]。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杭州全市总面积168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89平方公里[注 1][2]。2020年末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杭州城区常住人口874.17万人,性别比108.67;2022年末为1002.10万人,成为超大城市[注 2][3]。同年全市域常住人口1237.6万人,城镇化率84.0%[4]

地理区位[编辑]

杭州市的经纬坐标界于北纬29°11′至30°34′,及东经118°20′至120°37′之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东南部的战略枢纽城市[2],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按顺时针方向,杭州市依次与绍兴金华衢州黄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兴等地级市接壤。

杭州四至[编辑]

自然地理特征[编辑]

地形地貌[编辑]

杭州全市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等各类水体共占8%。具体来说,杭州市东北角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6米,河湖密布,也是城区主体所在。除东北角外,包括西湖群山在内的杭州市大部位于浙西中山丘陵区(属浙闽丘陵,浙闽丘陵又属东南丘陵[5]),主要山脉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白际山脉天目山脉等,有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其中全市最高点在白际山的清凉峰(1787米);主城区内也多丘陵,主要有吴山玉皇山北高峰半山凤凰山等。杭州全市森林面积达112.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2]

杭州大地构造处于扬子陆块区钱塘台褶带[6]。现代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强地震为5级(吴越宝正四年,公元929年)[2]

湖泊河流[编辑]

杭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钱塘江、苕溪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干流)等。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总长609千米,杭州市境内220千米;苕溪发源于临安区太湖源镇,总长160千米,杭州市境内90千米;大运河以杭州三堡船闸至嘉兴桐乡乌镇为浙江段,总长83千米,杭州市境内56千米[2]

杭州市境内有全省面积最大的湖泊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为人工水体),水域面积达580平方千米。另外有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5个,由大至小分别为6.39平方千米的西湖、4.17平方千米的南湖、3.05平方千米的湘湖、1.12平方千米的三白潭与1.01平方千米的白马湖[2]

杭州湾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以钱塘潮闻名[2]

天气气候[编辑]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柯本气候分类Cfa),由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7],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注 3]

平均气候特征[编辑]

杭州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注 4][9][2],其中夏季最长,是最短的秋季时长的两倍以上[注 5]。春季回暖始于惊蛰前后,且仍多冷空气,冷暖转换迅速;夏初有闷热高湿的梅雨,梅雨时长和梅雨量年际差异较大,平均始于6月中旬终于7月中旬[注 6];而后是晴热少雨[注 7]的盛夏伏旱,也是台风影响的集中期,台风的影响个数与程度同有较大年际差异。霜降前后起至来年春季多受冬季风影响;秋季降水最少,多“秋高气爽”[11][12]的天气;冬季以晴冷为主,有时有寒潮侵袭,降雪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3],常年平均初雪日12月27日[14][15],雪日9.4天[16][注 8],年平均最大雪深6cm。[2]

杭州(58457)常年气候季节划分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起始日期 3月9日 5月16日 10月3日 12月2日
季节长度 68天 140天 60天 97天

杭州年平均气温17.5℃,且呈变暖趋势,21世纪以来均在17℃以上,2021年与2023年均高达18.8℃[17]。年平均降水量1483.3毫米[17],年均雨日146.9天[注 9](全年约40%日子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每年浮动较大,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5倍。年均日照时数1644.8小时,年较差同样较大,太阳能资源不稳定。[2]

杭州市
气候图表
 
 
93
 
 
9
2
 
 
90
 
 
11
4
 
 
137
 
 
16
8
 
 
114
 
 
22
13
 
 
126
 
 
27
18
 
 
263
 
 
29
22
 
 
166
 
 
34
26
 
 
173
 
 
33
25
 
 
114
 
 
29
21
 
 
74
 
 
24
16
 
 
75
 
 
18
10
 
 
60
 
 
11
4
平均最高及最低温度以摄氏(℃)表记
降雨总量单位为毫米(㎜)
杭州市气象数据(平均数据统计自1991年至2020年,极端数据自1951年统计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5.4
(77.7)
28.5
(83.3)
32.8
(91.0)
35.1
(95.2)
37.6
(99.7)
39.7
(103.5)
41.3
(106.3)
41.8
(107.2)
38.7
(101.7)
38.4
(101.1)
31.5
(88.7)
26.5
(79.7)
41.8
(107.2)
平均最高温 °C(°F) 17.6
(63.7)
22.7
(72.9)
26.9
(80.4)
31.3
(88.3)
34.2
(93.6)
35.9
(96.6)
38.5
(101.3)
38.0
(100.4)
35.3
(95.5)
30.6
(87.1)
26.2
(79.2)
19.1
(66.4)
38.9
(102.0)
平均高温 °C(°F) 8.6
(47.5)
11.2
(52.2)
15.9
(60.6)
22.1
(71.8)
26.9
(80.4)
29.2
(84.6)
34.0
(93.2)
33.4
(92.1)
28.7
(83.7)
23.6
(74.5)
17.7
(63.9)
11.3
(52.3)
21.9
(71.4)
日均气温 °C(°F) 5.3
(41.5)
7.1
(44.8)
11.1
(52.0)
17.0
(62.6)
22.0
(71.6)
25.0
(77.0)
29.3
(84.7)
28.7
(83.7)
24.5
(76.1)
19.3
(66.7)
13.3
(55.9)
7.4
(45.3)
17.5
(63.5)
平均低温 °C(°F) 2.4
(36.3)
4.0
(39.2)
7.6
(45.7)
12.9
(55.2)
18.0
(64.4)
21.8
(71.2)
25.6
(78.1)
25.4
(77.7)
21.4
(70.5)
15.8
(60.4)
10.0
(50.0)
4.3
(39.7)
14.1
(57.4)
平均最低温 °C(°F) −3.5
(25.7)
−1.7
(28.9)
1.3
(34.3)
6.3
(43.3)
12.6
(54.7)
17.5
(63.5)
21.9
(71.4)
21.6
(70.9)
16.7
(62.1)
9.9
(49.8)
3.1
(37.6)
−2.4
(27.7)
−4.3
(24.3)
历史最低温 °C(°F) −8.6
(16.5)
−9.6
(14.7)
−3.5
(25.7)
0.2
(32.4)
7.3
(45.1)
12.8
(55.0)
17.3
(63.1)
18.2
(64.8)
12.0
(53.6)
1.0
(33.8)
−3.6
(25.5)
−8.4
(16.9)
−9.6
(14.7)
平均降水量 mm(吋) 93.3
(3.67)
89.8
(3.54)
136.5
(5.37)
113.7
(4.48)
125.9
(4.96)
262.6
(10.34)
165.7
(6.52)
173.1
(6.81)
114.3
(4.50)
73.6
(2.90)
75.2
(2.96)
59.7
(2.35)
1,483.4
(58.4)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2.4 11.5 15.0 13.8 13.3 15.4 12.2 13.7 11.2 8.1 10.6 9.7 146.9
平均降雪天数 4.2 3.0 0.6 trace 0 0 0 0 0 0 0.3 1.3 9.4
平均相对湿度(%) 74 73 72 70 71 79 73 75 76 73 75 72 74
平均午后相对湿度(%) 54 53 50 47 48 59 53 54 55 51 54 51 52
月均日照时数 95.4 93.6 120.0 146.4 161.5 118.3 206.3 189.6 139.7 141.2 118.3 114.5 1,644.8
日均日照时数 3.1 3.3 3.9 4.9 5.2 3.9 6.7 6.1 4.7 4.6 3.9 3.7 4.5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8](备注:“午后相对湿度”这里指日最小相对湿度)

杭州夏季炎热,高温(≥35℃)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福州重庆一起被中国气象频道及民间称作新“三大火炉[19]。常年市区年均高温天数33天[17]

此外,考虑整个杭州市域,西部有天目山等山地丘陵,东北为钱塘江入海口受杭州湾洋面影响,整个杭州市域气候有垂直地带性差异和地区性差异;有山谷风和海陆风现象[2]。即使在中心城区内,受西湖、西湖群山、半山等影响,仍有明显的地域小气候存在[20]

极端气候特征[编辑]

杭州21世纪前未测得40℃以上的极端高温,2003年首次出现以来(截至2023年)已共发生了36天[21]。在2013年中国南方夏季高温热浪中,杭州成为高温重灾区,出现了14天最高气温超过40°C;2022年夏,遭遇了更严重的热浪,创下了连续高温35天[22],全年高温59天[2],极端高温41.8℃[23]等的多项历史纪录。

杭州梅雨时节及台风影响时最可能有暴雨(24小时降水≥50mm)出现,极端降水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4],日降水量最大纪录为246.4mm(2013年10月7日为台风“菲特”所创造)[25]

杭州历史积雪纪录为2008年雪灾时创下的31cm[26]

1956年8月2日,受5612号台风温黛影响,杭州拱宸桥观测站(海拔5.3米,当时的杭州国家气象站所在地)最低气压陡降至958.7百帕,换算成海平面气压959.3百帕,这是杭州最低气压纪录[27]

资源环境[编辑]

杭州市水资源总量128.08亿立方米,人均1034.90立方米(2022年);尽管按水资源总量看属中国大陆多水带(东部平原)至丰水带(西部山区),但人均仅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属缺水型城市[2][28][29]:39

杭州市矿产资源包含能源地热等4种)、金属等22种)、非金属(优质石灰岩、建筑用石料等51种)、水气(矿泉水地下水2种)4类共83个矿种[2]

杭州市土壤总面积15027平方千米,其中以红壤分布最广(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其次为水稻土(占14%左右)[2]

新安江水库建成于1959年9月,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下游的新安江水电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杭州市至少有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190科、899属、207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中华水韭长喙毛茛泽泻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秃杉莼菜7种,尤其是天目铁木为杭州所特有。杭州市有陆生野生动物50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74种(一级11种、二级63种);鱼类17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一级1种、二级3种)。天目山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9]:94

人文地理特征[编辑]

注释[编辑]

  1. ^ 根据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
  2. ^ 2022年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
  3. ^ 如无特别说明,本节介绍杭州的天气与气候,均以位于西湖区馒头山的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代表,和部分县域尤其是海拔较高的天目山区等地可能有较大差异
  4. ^ 根据GB/T 42074—2022《气候季节划分》,日均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春秋季介于10℃至22℃之间。
  5. ^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有关规定,“气候平均”是指某地最近三个年代相关指标的统计值。如无特别说明,本条目“年均”“常年”等表示气候的词语均指该项指标1991—2020年30年间的统计平均情况。
  6. ^ 根据GB/T 33671—2017《梅雨监测指标》,杭州属长江中下游梅雨区。该区常年6月14日入梅,7月16日出梅。但由于杭州位于该区南侧边界紧邻江南梅雨区,若考虑杭州单站的常年降水情况,6月8日至7月10日之间为一年降水最多的时段(月滑动降水量≥200mm)。
  7. ^ 伏旱时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一年之中光照最充足、最炎热的时段,但由于偶尔可能有台风影响(一次台风即能带来相当可观的降水),以及一天之内某时可能出现局地雷阵雨(雷阵雨短时雨强大,1小时即可能带来20mm以上的降水;若旱情严重还常会进行人工增雨[10]),所以尽管大部分天数、一天中的大部分时段均为晴热少雨天气,整个酷暑降水却并不“少”。
  8. ^ 只要有除冰雹外的固态降水,包括雨夹雪等,均会计为雪日
  9. ^ “雨日”包括任何形式的降水(如降雪、露等)。日降水量<0.1mm的微量降水不算作一个雨日

参考资料[编辑]

  1. ^ 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这里是中国 HI I'M CHINA.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354. ISBN 978-7-5217-0157-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郎健华 (编). 杭州年鉴2023 (PDF). 方志出版社. 2023年11月: 44–46. ISBN 978-7-5144-5860-2. 
  3. ^ 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3-10-11. 
  4. ^ 杭州市统计局. 2022年杭州市主要人口数据公报.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03-02. 
  5. ^ 辞海 - 浙闽丘陵. www.cihai.com.cn. [2024-02-25]. 
  6. ^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地质. 2009, 36 (1). ISSN 1000-3657 (中文). 
  7. ^ 伍光和; 王乃昂; 胡双熙; 田连恕; 张建明 (编).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57. ISBN 978-7-04-022876-2. 
  8. ^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文地理(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 31–33. 
  9. ^ 杭州市政府 - 杭州概况 - 自然地理. 2023-05-05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10. ^ 明起,杭州一地开始人工增雨!高温红色预警四连发,接下来的天气.... 环球网. [2024-02-01] (中文(中国大陆)). 
  11. ^ 未来一周秋高气爽. 都市快报. 2021-10-22. 
  12. ^ 杭州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了. pic.hangzhou.com.cn. 都市快报. 202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13. ^ 信欣. #雪越来越少# 杭州. passport.weibo.com. 2017-12-06 [2024-02-01]. 
  14. ^ #南方今冬初雪时间表#. passport.weibo.com. 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微博. 2022-11-29 [2024-02-02]. 
  15. ^ 浙江各地市常年平均初雪日期. passport.weibo.com. 浙江省气象局微博. 2022-11-30 [2024-02-02]. 
  16. ^ #杭州今冬降雪日数即将超标#. passport.weibo.com. 浙江日报. 2022-02-17 [2024-02-02]. 
  17. ^ 17.0 17.1 17.2 杭州的蓝天真的变多了!市气象台公布2023年杭州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杭州新闻中心-杭州网. hznews.hangzhou.com.cn.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18. ^ 只要有除冰雹外的固态降水,如霰、雨夹雪等均算作降雪日;trace表示该月历史上曾出现过雪日但平均雪日四舍五入后不到0.1天。每月平均降雪日数统计年份由于数据问题暂为2000年至2023年,来源于meteomanz,各月之和恰好与1991年至2020年30年间平均年雪日相等。
  19. ^ 官方发布内地“新四大火炉” 福州成为高温王者--时政--人民网. politics.people.com.cn. 2013-07-16 [2024-02-01]. 
  20. ^ 刘, 樱; 杨, 明; 徐, 集云. 杭州市城市暴雨雨型分析研究. 科技通报. 2021, 37 (4). ISSN 1001-7119. doi:10.13774/j.cnki.kjtb.2021.04.004. 
  21.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数据网. data.cma.cn.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22. ^ 连续高温 浙江多措并举应对“烤”验. zj.people.com.cn. 2022-08-25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23. ^ 41.8℃!上周日杭州热出历史新纪录 周一进入末伏 酷热仍是“主旋律”. 每日商报.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24. ^ 李正泉; Zhengquan, L. I.; 宋丽莉; Lili, SONG; 梁卓然; Zhuoran, LIANG; 王阔; Kuo, WANG; 刘善峰. 杭州市降水特征及极端降水趋势预估. qxqk.nmc.cn. 2018-06-21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cn). 
  25. ^ 菲特24小时降雨246.4毫米 创杭城单日降水纪录. 都市快报. 2013-10-08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6. ^ 杭州积雪深达31厘米 史上罕见(组图)_cctv.com提供. news.cctv.com. 2008-02-03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27.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杭州政府. 200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28. ^ 朱清时 (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册).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5–6. ISBN 978-7-5536-0746-7. 
  29. ^ 29.0 29.1 朱翔; 刘新民 (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11. ISBN 978-7-5539-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