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晋攻戎狄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晋攻戎狄之战
日期前805年-前453年[注 1]
地点
中国陕西省及甘肃省东部
结果 晋国胜利,吞并戎狄各邦
参战方
晋国 东山狄
白狄
潞氏
无终氏
甲氏
指挥官与领导者
晋献公
晋文公
晋景公
晋平公
郤缺
荀吴
潞酆舒
无终嘉父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晋攻戎狄之战,是指晋国受封以来[注 2],与戎狄[注 3][注 4]潞国、廧咎如等各部所发生的一系列战争。

概述[编辑]

晋穆侯七年(前805年),晋穆侯随周宣王伐条戎、奔戎并最终获胜。

晋穆侯十年(前802年),晋国伐千亩之戎,取得胜利。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献公灭骊戎,出兵前占卜得出“齿牙为祸”,战后献公得到骊姬及骊姬之妹少姬[参 1]。晋献公十七年(前660年),晋国太子申生攻灭东山狄[参 1]。晋献公二十五年(前652年)春,晋献公派里克率师攻狄,于采桑大败狄军。至夏季,狄人为报复采桑之战,发兵伐晋[参 2]

晋惠公七年(公元前644年)秋,狄人乘去年晋国败于秦国之机,出兵侵晋,攻克狐厨、受铎二邑,兵锋南抵汾河,又攻占汾河南岸的昆都[参 3]

晋文公七年(公元前632年),晋国于上中下三军之外又设立三军,用来防备狄人。晋文公十年(公元前629年),晋国于清原举行阅兵,并设五军防备狄人。晋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27年),狄人侵晋,文公率师还击,6月26日[参 4],晋师于箕击败狄人,先轸战死,郤缺俘获白狄首领[参 5]

晋成公五年(公元前602年)秋,赤狄侵晋,至向阴,割取当地禾物而还。

晋景公二年(公元前598年)秋,郤缺遣使与狄人讲和,狄人各部因为受到潞氏的压力,于是向晋国臣服,晋景公与狄人首领在欑函会盟[参 6]。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秋,赤狄侵晋,至清邑。同年冬,先縠勾结赤狄事发,被追究翟人攻打晋国和邲地失败的责任,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处死。

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赤狄潞氏的权臣酆舒专政,潞子婴儿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被杀,景公不满,令荀林父率师攻潞,5月20日,晋军于曲梁之战大败狄人,5月28日,晋军消灭潞国并俘获其国君“婴儿”。酆舒逃往卫国,然被卫国送往晋国,后被杀。6月28日,晋景公驻军于稷,继续吞并更多的狄人地区[参 7][参 4]

晋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正月,随会出兵消灭赤狄的甲氏、留吁两部[参 8]

晋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秋,晋景公派郤克与卫国联手攻灭赤狄余众廧咎如[参 9]

晋厉公二年(公元前579年)秋,狄人乘宋国举办弭兵之会时入侵晋国,晋军出击,于交刚打败狄军。

晋悼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冬,无终氏国君嘉父遣使孟乐来晋。同年,晋悼公在魏绛的建议下,施行和戎政策,派遣魏绛与无终氏会盟。

晋平公十三年(公元前545年)夏,基于去年第二次弭兵之会的规定:“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白狄与齐、陈、蔡、北燕、杞、胡、沈诸国国君朝贡晋国。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六月,荀吴率领晋军于太原与无终氏及群狄交战,魏舒向荀吴建议将战车兵改为步兵,荀吴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大败狄军[参 10]

晋昭公二年(公元前530年),晋国卿大夫荀吴假扮会同齐国军队,借道鲜虞进入鼓国都城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没有灭掉鼓国。同年八月,晋军消灭了肥国(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虏其君绵皋,肥国地域归属晋国。

晋昭公五年(公元前527年)秋,荀吴再率晋军攻打鼓国,俘虏国君鸢鞮,使鼓国成为晋国的属国。

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6年),析成鲋、小王桃甲乘晋国中行氏之乱,率狄师侵晋,大战绛中,兵败而退,析成鲋逃奔周王畿,小王桃甲逃入中行氏控制下的朝歌。

备注[编辑]

  1. ^ 三家灭智氏后,再没有相关战争的记载
  2. ^ 白光琦《晋之始封岁在大火解说》,该文指出唐叔受封于公元前1027年,同时认为武王灭商发生于公元前1044年
  3. ^ 《农业类型的演变与戎狄族群的兴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戎狄’族群应当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4. ^ 林沄《戎狄非胡论》指出先秦时期的戎狄各部与后世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并没有任何关系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史记·晋世家第九》
  2. ^ 《古本竹书纪年》
  3. ^ 《左传·僖公十六年》
  4. ^ 4.0 4.1 格里历月日据《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
  5.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 《左传·宣公十一年》
  7. ^ 《左传·宣公十五年》
  8. ^ 《左传·宣公十六年》
  9. ^ 《左传·成公三年》
  10. ^ 《左传·昭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