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护邻乡

坐标30°21′52″N 107°13′23″E / 30.36446°N 107.22313°E / 30.36446; 107.2231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护邻乡
坐标:30°21′52″N 107°13′23″E / 30.36446°N 107.22313°E / 30.36446; 107.2231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邻水县
村级区划单位数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51 16 23 224
电话区号+86 

护邻乡(护邻公社、前锋公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邻水县曾经下辖的一个[1]。东与大竹县张家场隔河相望。驻地方家桥。全乡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52个村民小组。古迹遗址有薄荷场、三合场、水口寺等。

沿革[2][3][4][编辑]

  • 道光年间,增设护邻场
  • 民国4年(1915年),因地方不靖,设5个保卫区,以维持治安。全县共49乡,护邻乡属第二保卫区。
  • 民国6年(1917年),5个保卫区划为6个区,护邻乡属何区不详。
  • 民国24年(1935年)7月1日,将6个区合并为3个区,49个乡镇合并为43个乡镇,护邻乡属第二区署。
  • 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3个区为4个区,将43个联保办公处合并为22个乡镇公所。兴仁乡、护邻乡合并为护兴乡
  • 民国31年(1942年)1月6日,按《乡镇组织法暂行条例》规定,全县划为6个区,35个乡镇公所,护兴乡仍分置兴仁乡、护邻乡。
  • 1949年12月,石永区人民政府即建立了护邻乡公所。1950年2月,石永区人民政府撤销,护邻乡公所划兴仁区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4月24日,护邻乡公所改称护邻乡人民政府。1956年1月16日,护邻乡人民政府改称护邻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22日,护邻乡人委改称护邻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革”开始后,护邻人民公社工作受到干扰。1967年1月,为了破“四旧”,护邻人民公社改称前锋人民公社,3月,由公社武装干部和群众代表主持成立了前锋人民公社生产办公室,负责公社日常工作。1969年3月5日,经县人武部党委批准,前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1973年5月12日,经地革委批准,前锋人民公社革委会改称护邻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护邻人民公社的行政组织机构仍然是革命委员会。1981年3月,县委决定撤销护邻人民公社革委会,建立护邻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设正、副主任。198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体制改革要求,县委又决定撤销护邻人民公社管委会,建立护邻乡人民政府。
  • 2019年12月11日,撤销护邻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兴仁镇管辖[5]

行政区划[编辑]

护邻乡撤销前下辖以下地区:[6] 同寺街社区、月亮村、双雁村、川河村、灌平村、岗家村、银燕村、穿洞村。

参考资料[编辑]

  1. ^ 2023年邻水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 ^ 雷志远主编;中共四川省邻水县委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邻水县组织史资料 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08.第297、353、419页
  3. ^ 《四川省地名录丛书之109-四川省邻水县地名录》,四川省邻水县地名工作领导小组编印,1985.07,第183-185页
  4. ^ 四川省邻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邻水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68-69页
  5.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6号). 四川省民政厅. 2019-12-11 [2024-06-11]. 
  6. ^ 2023年护邻乡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