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羚直升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特拉斯巨羚
Atlas Oryx
概观
类型通用直升机
代号Oryx
乘员3人
首飞1986年
服役1987年
生产阿特拉斯航空公司英语Atlas Aircraft Corporation
产量50架
现况服役中
主要用户南非空军
衍生自法国航太SA330美洲狮直升机
技术数据
长度15.45m(50ft8in)
高度5.14m(16ft10in)
空重3,600kg(7,937lb)
负载重量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最大起飞重量8,000kg(17,637lb)或8,400kg(18,500lb)(外部负载)
发动机2具Turbomeca Makila IA1英语Turbomeca Makila涡轮轴发动机
推力每具1,400kW(1,900hp)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306km/h(190mph,165kn)
爬升率15.25m/s(3,002ft/min)
最大升限7,162m(23,497ft)
作战半径303km(188mi,164nmi)
巡航半径2,000km(1,200mi,1,100nmi)(加油补给)
武器装备
机枪2门7.62mm舱门机枪(SS-77通用机枪或者FN MAG通用机枪)

巨羚直升机(英语:Oryx)是一款由阿特拉斯航空公司英语Atlas Aircraft Corporation (现为丹尼尔航空英语Denel Aeronautics )研制的中型通用直升机。

巨羚的开发始于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应对南非边境战争的需求以及对南非实施的武器禁运。为了改进和扩充南非空军现有的直升机机群,阿特拉斯研究并仿制了法国航太SA330美洲狮直升机 。巨羚与石茶隼武装直升机关系密切,这两款直升机都是基于美洲狮研制而成的,并且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内并行开发。巨羚在1980年代后期获得批量生产的批准。

据称,法国航太极大地协助巨羚的开发他们将批量生产的套件供应给南非;阿特拉斯航空公司否认了法国航太的参与,并声称巨羚的研制是完全本土化的。[1]巨羚在1991年已经因在空军服役而为大众所知。在2000年代初期,南非空军选择缩减巨羚机队的规模并升级之;这些升级的范围主要限于延寿。巨羚已多次部署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执行联合国在该国领导的维和行动。

发展[编辑]

背景[编辑]

在海上起降的Mark 2(海上版本)

南非空军大量使用法国法国航太SA330美洲狮直升机。然而,南非由于其南非种族隔离而遭到联合国安理会第418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18武器禁运的制裁,因此南非无法再进口武装直升机。[2]此时的南非恰逢与邻国安哥拉之间的长期军事冲突。空军的官员发现除了原有的云雀III型之外,还需要更强而有力的攻击直升机,这导致XH-1阿尔法直升机的诞生,而后生产更为强大的XTP-1贝塔直升机[3][2]

从头开发一架全新的直升机将涉及设计和开发许多配套的子系统和组件,例如涡轮轴发动机和其动力系统,例如主旋翼和尾旋翼系统以及变速箱[3]由于设计和制造一架全新设计的直升机的前景非常困难,这将会大大增加项目的成本和时间,因此因此阿特拉斯决定以南非现有的SA330美洲狮云雀III型为基础,进而研发属于自己的攻击直升机。由于云雀III型的设计过于老旧,并且动力也不足,而后被排除。[3] 而美洲狮不仅更大,动力也更强,更适合改装,因而雀屏中选。


而后该研发计划导致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的诞生。[3][2]阿特拉斯意识到,在开发石茶隼的同时,可以以对美洲狮的研究基础研制一款本地化通用直升机,而后该提议成为巨羚。相较于美洲狮,巨羚拥有更高的功率重量比,并在的高温气候下拥有生更好的性能,以更好的适应本土环境。同时,与石茶隼相比,巨羚的开发速度要快得多。[3] 此外,美洲狮的备件供应是制裁中的一个明显例外,在大多数零件被封锁的情况下,美洲狮的备件供应仍然十分充足。[1]

生产与供应[编辑]

虽然外国向南非出口军事设备将会违反第418号决议,然而却也有公司成功钻漏洞。[1] 根据作家赫尼·范·武伦(英语:Hennie Van Vuuren)所述,南非军事规划人员购买了66架法国航太SA330美洲狮直升机,它们在法国生产后,被拆解运输并转交给葡萄牙空军,后者虽成为正式的最终接收者,但实际上通过葡萄牙中介将拆解的直升机转运到南非,并在那里重新组装 由阿特拉斯以巨羚命名。[4][5]

在1990年代,葡萄牙公司Beverley Securities Incorporated (BSI)对跨国直升机制造商空客法国航太已跟空客合并)提起法律诉讼,指控涉及巨羚的开发。[1]据称,从1986年起,南非通过BSI从空客公司获得了50套用于Oryx计划的套件,并价值30亿美元。BSI声称巨羚实际上主要由法国航太开发,并且这些套件也成为南非现有美洲狮的备用零件。[6][7] 然而阿特拉斯一直声称巨羚是由南非本土自主研发。[1][8] 在2010年代,各方之间就此事采取的法律行动仍在进行中,其中范·武伦称有政治干涉。[9]

一架美洲狮(no.177),成为巨羚的原型机并装上巨羚的零件。据报导,测试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为巨羚计划的启动做出了贡献。制裁促使南非政府和国内工业尽可能追求自给自足,这一原则在飞机部件的生产中尤为明显,并且凭借组装直升机的技术,促成南非能独立生产美洲狮的能力。这包括完整的机身和动态部件,如变速箱、旋翼叶片和涡轮机等等。并且尽量追求与石茶隼的共通性,以简化零件供应链并降低两者的维护成本。[3]

设计[编辑]

一架准备从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南非空军Mark 2

巨羚是美洲狮的升级版本,性能与欧直AS332超级美洲狮直升机基本相同,并且运营成本降低25%至30%。早期的样机配备了最新的除尘器,并在发动机正前方安装了一个可移动的辅助进气口。随后安装了新设计的滤尘器,便于拆除辅助进气口。就算其中一台发动机无法运行,剩余的动力仍有足够的动力让巨羚完成其任务。如果发动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管理系统会自动提高另台发动机的功率设置,确保巨羚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还能顺利飞行。

基本机身设计仍然是美洲狮的机身,但通过大量使用本地生产的碳复合材料对结构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这些材料使机身更轻、更坚固,从而提高了巨羚的防护力和机动性。较为明显的外部差异是改装的尾梁,比美洲狮长50cm。大多数巨羚都配备了一个50m的液压起重机,最多可乘载2名人员,用于救援行动。此外,货舱内还可以安装一个大型金属A型框架结构,最多可让四名人员同时从飞机上绳降。来自沿海中队的巨羚在机翼和机头上配备了紧急浮筒

在整个90年代,阿特拉斯代表定期向潜在出口客户推销巨羚,尤其是原本已有美洲狮服役的非洲国家;推销包括为现有的美洲狮升级,使其拥有跟巨羚同等的配置。[10]

服役事迹[编辑]

1991年,南非空军公开承认巨羚正在服役,以更换老化的法国航太SA330美洲狮直升机法国航太SA 321超级黄蜂式直升机

自2003年以来,南非空军已向刚果民主共和国派遣多架“巨羚”,协助联合国在该国行动的联合国刚果稳定特派团英语MONUSCO。2003年,作为与法国签订的双边协议的一部分,一对巨羚驻扎在布尼亚/伊图里省,执行短期运输任务。2007年开始为期两年的长期部署,两架巨羚部署在卡米纳的前线作战基地,用于在不稳定的哥马进行运输;该分队随后被重新部署在戈马境内,并增加了三架巨羚和三架石茶隼武装直升机。到2015年,刚果境内共有南非航空部队约140名人员和5架巨羚。[11]

作为多用途直升机,巨羚在南非空军中的主要任务包括中型到重型运输任务、通信飞行、快速部署行动、消防以及搜救任务。据报导,每架巨羚最多可搭载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最多6名担架上的伤员和4名随行人员。巨灵的运载能力则是舱内承载3000公斤的最大有效载荷,或者通过外部吊索运输高达4500公斤的货物。并会为南非海军执行包括一般运输、海上补给、侦察和搜救行动等任务。

2003年,因应空军设备现代化及机队规模扩建,南非空军宣布其巨羚直升机数量超出需求,而将出售10架。当时,空军正在尝试引进几款新型军机,包括JAS 39狮鹫战斗机鹰式教练机阿古斯特维斯特兰AW109直升机[12]

2006年,南非空军对剩余的35架巨羚进行了中期升级;期望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2015-2020年。[13]由于持续的预算限制,中期升级仅限于机身寿命延长,并只对通信和导航套件也进行了有限的更新。[13] 据报导,丹尼尔希望对巨羚进行更全面的现代化改造,其中包括玻璃驾驶舱的整合。[13]

型号[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巨羚直升机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Eurocopter is sued over Oryx commission claims. flightglobal.com. 1 May 1996. 
  2. ^ 2.0 2.1 2.2 Heitman, Helmoed Römer. Developing the Rooivalk Mk2 would tick many vital boxes. Business Day. 21 January 2016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3. ^ 3.0 3.1 3.2 3.3 3.4 3.5 Campbell, Keith. What went wrong with the Rooivalk?. Engineering News. 8 June 2007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4. ^ Van Vuuren 2018, pp. 490-493.
  5. ^ Jackson, Paul. All the world's aircraft: 1998-1999. Surry: Janes. 1998: 462. ISBN 0-7106-1788-7. 
  6. ^ Van Vuuren 2018, pp. 493-494.
  7. ^ Vegar, Jose. "Stiffed Arms Merchant Sue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November 1997, 53(6). pp. 12–13
  8. ^ Pik to testify in Oryx-smuggling dispute. Mail & Guardian. 13 March 1998 [12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7 July 2015). 
  9. ^ Van Vuuren 2018, pp. 493-498.
  10. ^ Oryx and Rooivalk on show. flightglobal.com. 22 November 1995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11. ^ Dron, Alan. Why the SAAF needs a big lift. africanaerospace.aero. 22 November 2015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2). 
  12. ^ South Africans put older aircraft on the block. flightglobal.com. 19 June 2003. 
  13. ^ 13.0 13.1 13.2 The South African Air Force. www.saairforce.co.za. [1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书目[编辑]

  • Van Vuuren, Henny. "Apartheid Guns and Money: A Tale of Profit." C Hurst, 2018. ISBN 9-7817-8738-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