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咖逆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angic(或阿美语:kagets),在阿美族的传统信仰中,是一种神话生物、也可以是Kawas,其主要以大龙/大蛇/海龙等的作为翻译。

由于阿美族经历天主教基督教教会之信仰改革,以及日治时代的殖民统治,咖逆兹一词于当代的阿美族语意中,已逐渐变成“大型神话爬虫类”的代称。于东海岸流传的八岐大蛇圣经中的龙也被称为“咖逆兹”。

传说[编辑]

在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的《Iwatan与万物的由来》始祖神话中,弗拉拉卡斯(Felalakac)为了追求迪雅玛赞(Tiyamacan)而引发大洪水,迪雅玛赞的四哥拉拉康(Lalakan)和姐姐萝济(Doci)在基拉亚散(Cilangasan)上找不到配偶、结为夫妻,但因为兄妹交合是禁忌,因此牠们生出来的都是ca'ay ko lalicayen的怪物,而Kangic则是其中的大蛇[1]。后因两人俩向神明Tatakosan sapatrok祈求,方可生下人类的孩子,交换条件是族人必须跟从该神明的姓氏(Cidal,即“太阳”)[2]:100

其他

咖逆兹的传说在许多阿美族部落都有流传,但随着不同部落,也有不同的版本:

  • 宜湾部落(Sa'aniwan)的老人相信,咖逆兹栖息在深山的岩洞及密林中,一次可吞下一只山鹿或水牛,是水陆两栖的卡瓦斯(Kawas神灵)。传说中由于牠体格太大,山洞容不下,有一年暴风雨中于夜间随洪水流入大海[3]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书目[编辑]

  • 吴明义,《台湾原住民的祭仪文化》,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02

参考文献[编辑]

  1. ^ 林正治(Ka'ti.Karo),《tosa malakaka’ay(两兄弟神话传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住民族传统智慧创作保护资讯网,2019-04-24
  2.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译.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阿美族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 中央研究院. 2009-06 [2021-05-12]. ISBN 97898601830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3. ^ 吴明义,台湾原住民的祭仪文化,第三届新台湾史研习营,200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