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式掷弹筒
二七式掷弹筒是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国民政府的30兵工厂于1938年(民国27年)仿制的掷弹筒,设计者是该厂的厂长江元方,所谓“掷弹筒”即是轻型迫击炮,它主要以日军十年式掷弹筒为参考对象,而早在1934年已试过仿制,然而成品品质不佳,并未大量生产,但培育了相关的科技人员,当抗日战争开打后,国军发现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的曲射火力专打国军重机枪而令国军吃亏,为了要“以其绝技还施彼身”故重新开始仿制,成为二七式掷弹筒。
基本资料
[编辑]- 全长:436毫米
- 全重:2.6千克
- 口径:50毫米
- 最远射程:220米
- 最近射程:50米
- 炮管:滑膛
- 供弹:栓式
设计
[编辑]二七式掷弹筒以日军十年式掷弹筒为基础,就连弹药两者都可以通用,但其构造比日本人的简单,就连其炮管也没有膛线也就是其发射的炮弹(名为“二七式掷榴弹”)因此不会自旋而要用尾翼去稳定弹道也就是类似迫击炮炮弹,但其精确度仍比日式掷弹筒差,工时祇是日式掷弹筒的1/3,其底座是和日式掷弹筒在外观上最大的分别是倒L形,当把它放在地面上会被自动定在45度角,不同于日式掷弹筒是以调校击针位置也就是炮管长度,二七式掷弹筒以拨动一个转盘完成也就是调校击发的气体量,总共有8个位置,由全开至全关而令其射程由最短50米至最远220米,之间有75米、100米、125米、150米、175米和200米,当要发射时就拨动一条长扛杆,其操作也比日式掷弹筒简单。
实战效果
[编辑]虽然二七式掷弹筒的精确度较差,但因为操作简便而能够填补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受到士兵爱用,在整个抗战期间总共生产了大约4万多个二七式掷弹筒和150万发炮弹,在国共内战期间也有大约2万个二七式掷弹筒被解放军缴获,朝鲜战争时入朝参战的中国志愿军也有使用这些缴获的二七式掷弹筒。
由于二七式掷弹筒也可以发射日式炮弹,故也有一部分被日军缴获的二七式掷弹筒继续为日军所用,在太平洋战区的美军也有从日军手上缴获二七式掷弹筒,他们还以为是日本人研发出来的新武器。
参考文献
[编辑]- 抗战时期国军轻兵器手册,老战友文化事业,ISBN986-806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