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地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中村地平
假名なかむら ちへい
平文式罗马字Nakamura Chihei

中村地平(1908年2月7日—1963年2月26日),日本小说家、银行家,本名中村治兵卫。生于宫崎县宫崎市,曾获芥川赏数次提名[1],并曾任宫崎县立图书馆馆长、宫崎相互银行(现宫崎太阳银行)社长。战前提倡南方文学[2],战后则转向私小说风[3]

生平[编辑]

1908年(明治41年)生于宫崎市淀川町一个富裕家庭,为中村常三郎的次男。就读旧制宫崎中学校时,受到佐藤春夫台湾小说的影响,对南方产生憧憬,入台北高等学校,曾任台北高校刊物《翔风》第六号、第七号主编[4]。1930年3月毕业后,同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术史科,在入学考试场中结识太宰治。师事井伏鳟二期间,开始发表以台湾经验为背景的小说,1932年于《作品》杂志发表〈热带柳的种子〉,正式进入文坛。

曾与太宰治、小山祐士并称为“井伏门下三羽乌”(最优秀的三位得意门生),但后来却因为《日本浪曼派》营运的争论,而与太宰治绝交。1935年9月中村地平在‘行动’杂志上,发表以太宰治的失踪及自杀未遂为题材的小说“失踪”,双方交恶,太宰治也在1936年10月在‘若草’杂志上,发表以中村地平为题材的作品“喝采”作为反击,文中讽刺的描写让中村地平更感不快。[5]

193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都新闻(今东京新闻)工作,结识真杉静枝[6],退社后 1937 年在‘日本浪曼派’杂志发表〈土竜どんもぽっくり〉,获得芥川赏提名。隔年1938年再次以〈南方邮信〉二度获得芥川赏提名,以南方文学的旗手受到瞩目。1939年为小说取材,与真杉静枝一同赴台湾各地旅行,完成《蕃界之女》、《雾之蕃社》、《长耳国漂流记》等作品。

1941年底以陆军报道班员的身份,被派遣至南洋昭南(新加坡)、吉隆坡进行战时宣传工作,1942年底返国,这段战时经验对中村地平的文学有莫大的影响。[7]

1944年因战时疏散,从东京返回故乡宫崎市。战后,中村地平参与了许多地方事务,包括日向日日新闻(现宫崎日日新闻社)编辑经理、西部图书株式会社的成立等。1947年以年仅40岁之姿,接任宫崎县立图书馆馆长,直到1957年为协助父亲事业接任宫崎相互银行的董事,才辞去图书馆长职务。1961年接手父亲职位,成为宫崎相互银行的社长,但仅任职一年多就因健康因素辞职。

1962年4月,在筑摩书房出版的《定本 太宰治全集》2月报中发表随笔〈“喝采”前后〉,以作品与过世的太宰治和解。

1963年2月26日过世,父亲常三郎白发人送黑发人。1971年,日本皆美社出版《中村地平全集》。

作品一览[编辑]

  • 《日向》(1996年)
  • 《中村地平小说集》(1998年)
  • 《民话集 河童之远征》(2004年)

注释[编辑]

  1. ^ 候補作家の群像 中村地平. 直木赏のすべて. 2020-04-12 [2024-01-28直木赏のすべて] (日语). 
  2. ^ 这里的南方是指当时大日本帝国的南方,既日治时期的台湾
  3. ^ 渋川骁. 「中村地平」. 『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 日本东京: 讲谈社. 1977年11月: 537. 
  4. ^ 台北高等学校 新闻部. 翔風 復刻版. 台北: 南天书局. 2012. ISBN 9789576387548. 
  5. ^ 中村地平. Wikipedia. 2023-06-01 (日语). 
  6. ^ 阮文雅. 中村地平著作年譜表。中村地平研究:「南方文学」の理想と現実. 広岛大学博士论文. 2005: 385–400. 
  7. ^ 阮文雅. 中村地平研究:「南方文学」の理想と現実. 広岛大学博士论文. 2005: 289–37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