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粵文維基百科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粵語維基百科1[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消息

粵語維基百科已經啟動,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23 2006年3月25日 (UTC)

呵呵~~這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啊。--Shinjiman 15:43 2006年3月25日 (UTC)
不同意。本人對啟動粵語維基百科持反對態度,憂慮會帶走原本可在此處貢獻的人力資源。所以恕我倒米,希望各用戶不要積極參與粵語版。 -- Kevinhksouth (Talk) 16:51 2006年3月25日 (UTC)
各用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參與粵語維基的計劃。--Shinjiman 17:00 2006年3月25日 (UTC)
雖然我也反對,但是我同意開設粵語wikinews。另外,我認為粵語版也應該使用繁簡轉換功能。畢竟粵語不等於香港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03 2006年3月25日 (UTC)
至於繁簡方面,我正研究改革繁簡字詞轉換的事宜。另外,如果繁簡轉換在粵語維基是可行的話,那便要粵語維基社群的同意後,然後再作正式推行。--Shinjiman 17:10 2006年3月25日 (UTC)
粵語用到繁簡轉換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廣東和廣西兩省區也有眾多的粵語使用者,我是其中之一,平時和同事、朋友聊天都是用到簡體中文來打粵語的。--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7:20 2006年3月25日 (UTC)

經過「千呼萬喚」,粵語維基百科亦都正式啟動。希望各用戶可以積極參與。(粵語維基百科首頁) :) --Shinjiman 16:13 2006年3月25日 (UTC)

本人對啟動粵語維基百科持反對態度,憂慮會帶走原本可在此處貢獻的人力資源。所以恕我倒米,希望各用戶不要積極參與。 -- Kevinhksouth (Talk) 16:44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只是對粵語維基正式啟動作個通知,至於各用戶是否參與,用戶可以自行作個決定。--Shinjiman 16:56 2006年3月25日 (UTC)
Kevin兄的意見可以理解,不過個邊一片空白,開荒牛唔易做。而粵語可能會吸引較年輕人參與,順其自然發展啦! 其實我們應否嘗試吸引多些人,例如到一些專題興趣討論區介紹一下維基,邀請他們來這裏貢獻他們的專題知識?--Toblerone 16:58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弄這樣的一個爛攤子,會影響外人對維基百科的印象。--Hello World! () 17:00 2006年3月25日 (UTC)
這種情況我都有擔心過的。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訂立那邊的介面,及設立應有規則,選出臨時管理員以防止破壞等等。--Shinjiman 17:05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已至元維基申請臨時管理員,目的是為了協助中文介面的維護工作。不過我不會粵語,希望能有粵語人士至申請臨時管理員。--Jasonzhuocn...._交流17:33 2006年3月25日 (UTC)
done 2 weeks temp granted--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58 2006年3月25日 (UTC)
總算多一個令香港人認識維基百科的途徑,但是在香港雅虎打維基百科時會發現好多維基百科網站,令人容易出現迷失,最好是在一些熱門的討論區推薦一下維基百科。--Kims6331 17:18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把九龍這個條目抄了過去:zh-yue:九龍,請大家比較一下它們的分別。--Hello World! () 17:30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也反對。因為粵語始終不是書面語,難登大雅之堂。大家就別浪費時間吧!--minghong 17:37 2006年3月25日 (UTC)

趁這個時候,應該低調一下,再多個數星期大肆宣傳也不遲,個人少許意見。--Flame 01:51 2006年3月28日 (UTC)

同意,畢竟粵語維基的介面還未完全準備妥當,而且未有相應的政策,介面、政策和機制,及面頁命名是在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Shinjiman 02:09 2006年3月28日 (UTC)

說起粵語維基百科,另我想起2005年大英百科接管維基媒體基金會那笑話中,說到有香港人要求開粵語維基百科,沒想到我在該討論頁中果真看到有人說希望真的開粵語版維基...結果真的開了。

我是極為反對開粵語版維基百科的,正如我反對開閩南語維基一樣,這是因為:

1)開粵語版維基百科真的是有必要嗎?大部份粵語使用者也能看得懂書面語維基。

2)粵語版維基使用的中文太過通俗,即使是粵語使用者有時也不能明白其字的意思(事實上,很多廣東人也不太知道一些粵語中的口語的寫法,例如「啲」等等口語化的字詞)。

3)使用粵語的維基人比使用普通話的維基人多很多嗎?也不見得。所以,也難以有理據支持粵語維基百科是可持續發展,有大量新人加入的。

4)反觀英文維基,雖然英文有很多不同的口音,例如在華人學校常學的British English,我們常用來罵人的American English,以及那些和英文很不同的Irish English、North English、Scot English 和Wales English,還有口音極為古怪的Austral English,New Zealand English以及其他「鄉下地區」的英語,但英文維基偏偏只有一個版本,沒有分成幾個英文維基;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絕對比書面語的中文大,但也沒有分開為幾個維基,何況是中文維基呢?中國的方言可有百多種,是不是就要有一百多種不同方言的中文維基百科?

Dr.Tam 09:50 2006年5月18日 (UTC)

粵語維基百科2[編輯]

說真的,如果我們預期有一定比例的人,只會使用粵語維基百科而不會來這裏,那邊才有它的存在價值。反過來,如果粵語維基百科的作用只是把「的」字變為「嘅」字之類,而且所有在那邊的人都會過來這邊的話,那邊的存在價值高極有限。-Hello World! () 17:48 2006年3月25日 (UTC)

的確。--minghong 18:00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也是不支持粵語維基的。至少,在香港,粵語只是口語,所有正式的文字都會用書面語寫(也就是中文)。所以如果建立的是粵語口述維基百科,我是支持的,但是粵語「文字」百科,我就不敢苟同。維基百科的目的是為了記載知識,而不是被利用作推動某一種運動。 --Lorenzarius 19:18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都有點認同。But anyway,正所謂「米已成炊」,我會臨時到該處,看看有什麼可作幫忙的,最少要為計劃上了軌道後(介面/名稱問題等)才能交予他們。此外,某些技術性的問題是需要先解決的,例如定義LanguageXx.php及MessagesXx.php等,先塑造外人對維基的形象…--Shinjiman 19:25 2006年3月25日 (UTC)

我以前曾經試過出於好玩幫粵語維基既試用版寫(譯)「香港」條目,但寫到唔夠一半就有條友無端端留言指三指四,語氣嚴重bias,自此之後我就冇再參加粵語維基。雖然平時我都係用廣東話寫野(其實我用廣東話寫野快過用標準書面語),但我實在睇唔到另外搞一個粵語維基既必要性同需要性。要玩下仲可以。至於粵語文字化既問題,我都諗過「只是把「的」字變為「嘅」字」帶黎既問題,所以以前譯「香港」條目時試過儘量用口語既方式表達意思,例如下面既一段:

香港早喺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住。喺新界同大嶼山好多地方都曾經搵到新石器時期嗰陣啲人住嘅遺址。喺唐朝嗰陣,香港由惠州管,果陣軍隊就係駐喺宜家嘅屯門,而呢區個名就係咁嚟咖喇。 喺南宋嗰陣,嗰時得八歲嘅皇帝仔宋端宗畀元朝大軍一直追到嚟香港,據講佢同佢細佬阿趙昺曾經喺一舊石頭處抖過,之後啲人就叫呢塊石做宋王臺喇。後來趙昺登基,但係啲元兵係咁殺到嚟,佢就經淺灣(即係家陣嘅荃灣)向西過海去新會,但當架船駛到宜家深圳蛇口左近嘅崖門時,畀啲蒙古大軍追到嚟,於是阿陸秀夫就咩住得嗰八歲嘅皇帝仔阿昺喺崖山跳海死鬼咗喇。

粵語維基百科3[編輯]

粵語有趣既地方係,由於長期受書面語既影響,所以書面語可以好容易譯成粵語(只需要將個別虛詞同人稱代詞換一下,例如將「的」變成「既」;「他」變成「佢」),但相反黎做就會好難,即係口頭廣東話好多時候好難譯返做書面語,例如「烏呢單刀」、「sa呢弄灶」、「你都烏sir sir既」(今日明報其中一個標題就用左呢個詞,寫成「烏垂垂」),呢的都係寫粵語時要考慮既地方。不過我再重申一次,我對粵語維基純粹係一種出於語言學專業既興趣,我個人認為冇必要專登搞一個粵語維基出黎。Chungpui 01:41 2006年3月26日 (UTC)

「……阿陸秀夫揹住得嗰八歲嘅皇帝仔阿昺喺崖山跳海死鬼咗喇。」ROTFLMAO,笑死我。-- tonync (talk) 06:10 2006年3月26日 (UTC)
粵語維基的獨特之處, 就是它並非從書面語直譯. 以上的例子可以證明. -- 02:13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覺得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粵語維基詞典」?那可能比粵語維基百科有價值多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2:34 2006年3月26日 (UTC)
嘩,現在粵語維基才剛剛啟動,那邊的準備工夫亦未完成,可能要先將它進上軌道,才提議開新的計劃也未遲。--Shinjiman 02:48 2006年3月26日 (UTC)
感覺上粵語維基字典比起粵語維基百科易做很多很多 --Hello World! () 03:20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是非常高興興奮的,我是覺得不會對中文維基的人手有什麼大影響(畢竟這邊一切比比較上軌道,真要說拉走人手,中文維基新聞可能更多些),反而能藉此吸引一些對粵語有興趣的新人(有些人不見得對中文維基百科有興趣)來一起參與維基百科。我覺得有發展經驗的中文維基也許可以扮演指導者的角色,讓小老弟快點進入狀況,以後粵語那邊發展起來以後,有什麼好條目也可以翻譯過來充實這邊。很多歐洲語言版本可以參與人數不那麼多卻發展出那麼多條目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多同一語族語言之間的差異沒那麼大,因此很多資訊條目彼此可以很迅進地交流翻譯,反之漢語族的維基語種很少發展起來就比較孤單。--ffaarr (talk) 04:16 2006年3月26日 (UTC)

最近接二連三有新維基計劃開張,維基新聞、年會、現在還有粵語維基,而且考試季節又快來了,感覺香港維基人的人手的確稀薄了。用粵語說,就像是「溝淡曬啲人手」。對粵語維基原本不抱厚望,但既然米已成炊,希望粵語維基能夠培養出中堅份子,堅守GFDL精神。-- tonync (talk) 04:26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是覺得原則上沒有粵語維基百科上能有的條目,中文維基百科上不能包含,這根本就是資源重疊,至於粵語維基字典和粵語維基語錄方面是比較支持的,因為語錄反而以口語比較全神,有時翻到語體文已經失真。推介大家一個幾年前香港電台的網站:劉天賜--俗語趣談。--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1:25 2006年3月26日 (UTC)
閩南語維基百科又怎麼樣?! 當初有人擔心過嗎?! 現在發展又如何?! 將來會有上海語的嗎?!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1:25 2006年3月26日 (UTC)
把粵語語錄從中文語錄搬出去就不必了,因為你不能把別人的說話,重寫成另外一些說話。(Quotes cannot be simple - 這是有人提議弄 simple.wikiquote 時所得的回應) --Hello World! () 00:42 2006年3月27日 (UTC)
原本不是用粵語說出的話,的確沒有必要從中文語錄中搬出來。但是,原本就是用粵語說的呢?--mingwangx (talk) 00:41 2006年3月28日 (UTC)
建立粵語專案的重要性,似乎是 wiktionary ≥ wikipedia / wikinews / wikibooks >> wikisource / wikiquote. source & quote 與其他項目的最大分別是,它們是原文照錄的東西,不像其他項目可供不同維基人寫不同說話。既然是原文照錄,所以無論把它放到哪裏,內容都是一樣。由zh.wikipedia搬去zh-yue.wikipedia叫複製、由zh.wikiquote搬去zh-yue.wikiquote(假設有的話)只能是遷出,是一個零和遊戲。把source & quote遷到這麼分散,我想找某個人的quotes時,刊報的就走到zh.wikiquote去找、口述的就走到zh-yue.wikiquote去找。這樣做值得嗎?(以前 wikisource 根本只有一個版本,wikisource是在去年10月分拆成不同語言)。--Hello World! () 16:26 2006年3月29日 (UTC)

粵語維基百科4[編輯]

強烈支持,建議編者也開設「德州英語」維基、「奧地利德語」維基、「突尼斯法語」維基等,我的母語是新界圍頭語(en:Waitau),懇求也成立「圍頭話」維基,能夠更加吸引新界人參與啊。--鄧啟昌 06:39 2006年3月27日 (UTC)

廣州、番禺(很久以前番禺不屬於廣州)、東莞、中山石岐的粵語已經有差別,老一輩的人能夠一聽就聽得出那是什麼口音--Hello World! () 12:30 2006年3月27日 (UTC)
這些類比是很適當的,語言的差異不是這樣分的,建議稍微去元維基看看那邊關於各種語言版本成立問題的繁複討論再提這種建議。

…奧地利德語和標準德語並沒有多大差別。與標準德語差異比較大的低地德語、萊茵地區德語(Ripuarian)、阿勒曼什語(一種高地德語)和賓夕法尼語德語都已經成立維基百科了。德州英語和標準英語的差異也是非常小(比粵語內部各方言的差異都還小),差異稍大的蘇格蘭英語則是已經成立了維基百科。粵語和其他漢語族語言之間的差異遠遠超過這些語言之間的差異。--ffaarr (talk) 07:16 2006年3月27日 (UTC)

問題是:說粵語的人難道看不懂中文書面語嗎?說不同方言的人能夠使用同一種書面語言交流,這難道不好嗎?粵語維基的成立動機到底為何?真的想不明白?__?--鄧啟昌 07:27 2006年3月27日 (UTC)
我不覺得二者有什麼衝突之處,大家能一起用中文溝通分享知識當然是件好事,但同時又能用自己的母語來讀寫東西當然也很好。(就像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儘管英文很好可以讀寫無礙,還是會想要看到中文寫的東西)德國人都能通德語,但還是成立了我上述的幾種德語版本。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法國人也一樣,但這三國國內的各種語言維基版本加起來有二十一個(含義、西、法語),不乏超過一萬條目的版本。--ffaarr (talk) 11:06 2006年3月27日 (UTC)

在漢語方言裏頭,粵語是書寫歷史最豐富的方言之一。不論是從平民生活中產生的白話文學與民俗曲藝(閩南語有歌仔冊,粵語有木魚書)、明清以降傳教士所帶來的宗教相關文獻(漢字和羅馬字的文獻都很多),還是香港由於特殊的殖民背景所帶來的影響(尤以平面媒體中粵語的普遍運用影響最深)。在所有漢語方言裏,僅有閩南語可以與之齊肩,甚至,台灣有些學者認為粵語的現代白話文,比閩南語成功許多。有這樣的背景,我對粵語維基百科的未來是很樂觀的。--mingwangx(talk) 08:22 2006年3月27日 (UTC)


粵語維基百科5[編輯]

但是用粵語寫百科全書這種學術性的內容,我真得很不看好。難道要全部另創一套有別於漢語的術語、概念的稱謂?--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3 2006年3月27日 (UTC)
不一定要刻意讓所有的術語都要「有別」啊,粵語習慣同於普通話的部分就同,習慣與普通話異的就異,很多歐洲語言之間的某些概念術語都其實是用完全相同的一個字啊。(甚至中文維基也有很多英語字)--ffaarr (talk) 11:06 2006年3月27日 (UTC)
那當然不是全部的粵語會與普通話用語一樣,有同的,有異的。既括地說兩種情況也有,另外ffaarr提及的情況,可能就是在這兩種情況以外的狀況。--Shinjiman 11:17 2006年3月27日 (UTC)
粵語是書寫歷史最豐富的方言之一?!木魚書?!這些我都是聞所未聞的。在文字上粵語最廣泛使用的地方就是在網上聊天室、即時通訊軟件、或是港式漫畫上居多。從黃錫凌《粵音韻彙》開始才慢慢知道一些粵音,但是始終在着眼在「音」上,而未有試過多了解字,直至劉天賜的俗語趣談和同樣是香港電台製作的中文一分鐘,慢慢地發現了更多的粵語字彙的典故。以前有想過全世界的人共用一種語言的想法,但是想到每一種語言建基於背後的文化,這未必是一件好事,隨着全球一體化,而不少地區方言也漸漸因失傳而消失。未來是聯合國要要真的不用繁體字,還是繁體中文被列入世界遺產?!無論如何我對使用中文感到驕傲(雖然我的名字中筆劃挺多orz)^o^Stewart~惡龍->講! 23:44 2006年3月27日 (UTC)
可以看看這個:清末至五十年代木魚書之封面及目次。--mingwangx (talk) 01:06 2006年3月28日 (UTC)
剛才在為這些條目找資料時,偶然看到王順隆老師在為他的粵語俗曲唱本「木魚書」全文資料庫徵求伺服器,在這裏。--mingwangx (talk) 02:11 2006年3月28日 (UTC)

關於粵語維基百科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順便看一看,和粵語維基同時創立的語言版本都有哪些:

  • Dutch Low Saxon - 荷蘭低地薩克森語,即在荷蘭東北部使用的,和德國北部方言比較相似的一種語言/方言;
  • Vlax Romany - 用於西南歐洲的一種羅姆(吉普賽)語言/方言,有別於其他的羅姆(吉普賽)語言/方言;
  • Ligurian - 用於意大利北部利古利亞地區、法國南部沿海的一種和標準意大利語比較相似的語言/方言;
  • Samogitian - 用於立陶宛西部地區,和標準立陶宛語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並不能完全通話的一種語言/方言;
  • Banyumasan - 用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和標準爪哇語比較相似的一種語言/方言;
  • Ripuarian - 用於德國、比利時、荷蘭交界地區,和周圍其他日耳曼語言/方言不太一樣的一種語言/方言;
  • Pennsylvania German - 美國賓西法尼亞以及其他地區的一些德國移民所使用的一種德語的語言/方言;
  • West Flemish - 用於比利時、荷蘭、法國交界地區的一種和標準弗萊芒語不太一樣的語言/方言;
  • Norman - 用於法國諾曼第地區、英國海峽群島的一種和標準法語不一樣的一種語言/方言;
  • Franco-Provençal/Arpitan - 用於法國中南部和瑞士西部,介於法國北部法語諸方言和南部普羅旺斯諸方言之間的一種語言/方言;
  • Cantonese - 粵語
  • Tetum - 新獨立國家東帝汶的官方語言之一
  • Kalmyk - 俄國南部少數民族語言,為蒙古語的一支

要講擦邊球的話,我覺得前十個才是真正的擦邊球,「荷蘭低地薩克森語」和荷蘭語和低地薩克森語有多少差距?那邊的人真的是荷蘭語也不會寫,德語也不會寫,偏要寫「荷蘭低地薩克森語」嗎?如果中文也要這麼分下去的話,恐怕北京話、天津話、唐山話、保定話等等都要一個一個地分出來。而且人家荷蘭語、立陶宛語也沒有中文的13億人口作後盾,光一個台灣就比荷蘭、立陶宛兩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流浪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的羅姆人加起來也沒有上海市的人口多!既然人家能容得Dutch Low Saxon、Vlax Romany、Samogitian的存在,為什麼中文維基百科連粵語也容不得?

說實在的,我也不看好這些小維基百科的未來發展,但是既然有人想寫,為什麼不能讓人家寫呢?假如這些小維基真的沒有任何發展前途,那麼大家把它擱個十年八年的也無妨,反正它也占不了多少空間。如果真的有發展前途,真的有足夠的人能把小維基辦大辦好,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總之,中文是個大語種,中文維基百科是個大維基百科。不管將來設立多少個粵語吳語閩語客語文言文維基百科,都改變不了標準漢語作為全世界華人共同書面語言的事實。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應該厚道一點,既然人家想寫,就讓他去寫吧。

-- ran留言) 03:03 2006年3月28日 (UTC)

吾與Ran同。--Theodoranian|虎兒 =^-^= 03:26 2006年3月28日 (UTC)
很贊同Ran!!--ffaarr (talk) 08:56 2006年3月28日 (UTC)
贊同+1 --Jasonzhuocn...._交流18:05 2006年3月28日 (UTC)
贊同++1 ^_* ——Nutcracker胡桃夾子^.^留言 16:18 2006年3月31日 (UTC)

粵語維基百科6[編輯]

維基還有「中古英文」及「拉丁文」版本,那肯定是沒有母語者的版本,但依然有人做,其實也許未來會出現一個文言文版的中文維基呢~「維基百科,自由之百科全書也」哈哈。Chungpui 15:55 2006年3月28日 (UTC)

本人剛從拉丁文維基轉了一圈回來。那裏還是只有不到5000個條目。la:Respublica Populi Sinarum的跨語言連接里,還並列有中文(簡體)和中文(繁體)兩個連接。個人意見,中文維基當初本該分為簡體中文維基和繁體中文維基的。目前這種狀況,雖然條目數量可以多一些,但是在一些地名、人名、表述方式等方面,簡體字和繁體字使用者的語言習慣是不一樣的。從保留語言多樣性的觀點看,粵語和閩南語維基的出現是非常好的事。另,文言文,應當是「夫維基百科者,乃上至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者均得以編纂之全書大典、亦可稱華夏外夷諸經史子集之大成者也」吧,哈哈~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3:26 2006年3月29日 (UTC)
呵呵,這個我就不太贊同了。區別在:中文維基百科現在不會接受粵語、閩語寫成的條目,但是中文維基百科會接受用繁體字、簡體字寫成的條目。所以粵語、閩語維基百科都是存在於我們中文維基百科之外的新維基百科,和我們無關,而繁體字、簡體字維基百科則是把我們現在已有的中文維基百科進行割裂,這和我們大大的有關。
至於文言文維基百科,假如有人想寫的話我並不反對,不過操作性會有一些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外國人名怎麽翻譯?現代事物如何表述?參與者水平參差不齊怎麽辦?討論頁面上的中港臺、韓、日參與者如何溝通?用文言文來討論嗎?「汝等日人皆曰獨島乃日本國土,此乃傷我大韓半萬萬國民感情之謬論哉! -- 三千里無窮 丙戌年三月初一 申時」 -- ran留言) 15:23 2006年3月29日 (UTC)
恩,我的信仰是多多益善啦,維基的中文版本越多越好,擺在一起,看起來就有食人族獵頭豐收的感覺。^Q^ 開個玩笑。文言文其實也分好多種呢。四六文那樣的,估計抓100萬個中國人來,只有幾個能寫得出來吧。「噫!神州陸沉,九鼎播遷,萬世之痛,天壤無窮。匪風下泉,天道悔禍於赤縣;銅駝荊棘,而人心未忘於中原。」 :D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7:24 2006年3月29日 (UTC)
這麼說...以文字劃歸的話,應該還會有「象形文字」和「鐘鼎文」,相信在此之前或會有火星文?!
何時創立甲骨文維基百科?:P --Hello World! () 16:23 2006年3月29日 (UTC)
呵呵、實際上可以用機械人把中文維基百科上的條目統統搬到粵語維基百科那邊,自動換成少些粵語獨特的字。。。談到這、你們以上列出與粵語同時啟動的百科就不能直接從大語種百科搬條目。非要從零開始,我想問一下香港的大學有粵語書面語的教科書嗎? --Shibo77 07:06 2006年3月30日 (UTC)
我不是很贊成這樣的作法,除非有制度可以確保由這種作法產生的條目一定會經過用戶的人工校訂。--mingwangx (talk) 07:11 2006年3月30日 (UTC)
應該沒問題、就建一個像繁簡轉換的一個粵官轉換,有特殊的問題再一個一個地解決。 --Shibo77 07:18 2006年3月30日 (UTC)
假如粵語維基跟中文維基的差別僅在於一些字詞的轉換,就難免教人質疑粵語維基的raison d'être了......--鄧啟昌 09:25 2006年3月31日 (UTC)
200%同意!粵語維基根本就可以融合於現時的繁簡轉換系統,新增一個zh-yue的選項,再進行自動轉換便可以了。現在粵語維基根本就與中文維基沒有甚麼分別,僅有的分別就只在「的」字變做「既」等等字詞上的小改動。 -- Kevinhksouth (Talk) 16:28 2006年3月31日 (UTC)
早就有人對粵語維基百科質疑,我也不例外,但現在已經啟動了又有人貢獻,再把它封了也不妥。我認為只要技術上允許就應該做。粵字<-->官字轉換應該不難,希望以後還可以在zh:空間下作出吳字、客家字<-->官字。 --Shibo77 11:52 2006年3月31日 (UTC)
  • 要是可以字詞轉換,真的沒有存在理由了。粵語最有魅力的部分,就連語法都不一樣的,不能逐字逐詞轉換。 --澍子 12:02 2006年3月31日 (UTC)
連同種語言的繁簡體我們都花了很多功夫在除錯,兩種不同的語言轉換恐怕是錯誤百出。--ffaarr (talk) 00:50 2006年4月1日 (UTC)
不見得普通話、北京話和語體中文100%一樣。--Hello World! () 12:26 2006年4月1日 (UTC)

大家看看那邊吧。開了一星期了,才連一百五十篇文也不夠,絕大部份都是「翻譯」自中文維基。再看得深入一點,發現根本連內文的用字也不統一,例如「呢度」和「哩度」(書面語的「這處」)、「仲有」和「重有」(書面語的「還有」)等等多不勝數。要用正統粵語寫一篇文章已經相當困難,更何況建立一部百科全書?倒不如正正經經用書面語在中文維基貢獻吧!書面語才是學術的語言,試問香港有哪本教科書會使用粵語寫撰寫?回頭是岸呀! -- Kevinhksouth (Talk) 14:42 2006年4月1日 (UTC)

有些文字上用法的問題是值得討論改進。不過「才連一百五十篇文也不夠」的說法有點怪,中文維基剛開始一週的時候有成長得那麼快嗎?--ffaarr (talk) 02:41 2006年4月2日 (UTC)

粵語維基百科7[編輯]

我想在討論粵語維基百科的時候(不論支持或反對),也許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 粵語並非成熟的書面語。跟不少中國方言一樣,粵語都有過書寫傳統,但那只是個斷斷續續的傳統,從來沒有成熟。(粵曲的發展完全成熟,但曲是唱出來的,主要不是用來讀的,而維基百科暫時主要是個書寫媒體,有聲維基尚待發展。)
  • 維基是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的文章主要是描述性的,以描述性的文字來說,粵語跟語體文的相差不大,正如上面部分用戶所說,往往僅是字詞的轉換。
  • 以粵語為母語者,從小接受的中文書寫訓練都是語體文訓練,要一個以粵語為母語者以粵語書寫,絕對不會比要他用語體文來寫作容易。以我自己來說,用粵語寫作甚至比用語體文寫作更難。(「我手寫我口」絕不容易,看看五四時期的白話作家如何掙扎就知道了。)說「粵語維基能吸引更多以粵語為母語者參與編寫維基」,其實值得商榷。--鄧啟昌 00:57 2006年4月2日 (UTC)
    • 不如大家想一下有什麼條目是粵語維基上可以存在,但不適合中文維基的?!^o^Stewart~惡龍->講! 17:05 2006年4月3日 (UTC)
用粵語寫的條目。同樣的在中文維基可以存在但不適合英文維基的就是中文寫的條目--ffaarr (talk) 00:58 2006年4月4日 (UTC)
上述三點考慮完畢。結論:這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大家一起努力吧!--mingwangx (talk) 17:10 2006年4月3日 (UTC)
基本上如果粵語維基可以健康地發展,再加上中文維基及閩南語維基的互相協同,是可以做到win win,不是,而是win win win的。--Shinjiman 11:44 2006年4月5日 (UTC)

好奇問一下[編輯]

既然現在粵語維基是寫定了的,那忍不住好奇問一下:到底怎樣個寫法?暫時粵語並非普及的書寫文字(只有部分報章專欄、ICQ/MSN採用),多數字都沒有既定的「正寫法」,大家將會:

  1. 用國際音標,就像閩南語維基那樣拉丁化
  2. 採用「ICQ式造字法」,在同音或近音字旁加上「口」字即成
  3. 參考學者意見,採用「本字」

第三個方法較不可行,因為那些字「本字」往往是出自《玉篇》、《廣韻》等字書的古字,根本無法輸入電腦,須由程式員另造,就算寫了出來也沒有人認得,須另外加注(就像日文的振假名)。用那一個方法好呢,還是三個方法混合使用,就像日文那樣漢字、假名、羅馬字一齊來?這會是很有趣的一個試驗...:)--鄧啟昌 12:56 2006年3月29日 (UTC)

把粵語拉丁化,除了供英語人士看的英粵拼音字典外,我就未見過有其他刊物用了。(我試過在書店拿這種字典來看,極勉強地才看得明少許)另外,我也未在日語維基見過任何一篇一個漢字都沒有的條目。我不知閩南語是怎樣,但現在來說,粵語和日語就不會單以拼音書寫。--Hello World! () 16:34 2006年3月30日 (UTC)

對於漢語拼音注音符號的頁面就已經在commons上見到了。--Shinjiman 17:16 2006年3月30日 (UTC)
怪事處處有,維基特別多!這兩篇東西到底是寫給誰看的呢?世上有誰須要透過拼音和注音來獲得Common的訊息呢?一定是寫給一千年後的考古學家看的,充當漢語版「羅賽塔石碑」,協助他們破譯中文!一句話:維基人是有遠見的。--鄧啟昌 09:21 2006年3月31日 (UTC)
弄一個自動由漢字轉換成注音或拼音的功能吧......(不過由注音/拼音變回漢字呢......可能嗎?)--Hello World! () 12:23 2006年4月1日 (UTC)

奇怪的粵語維基百科[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剛注意到有粵語維基百科,怎樣看都是很奇怪的事,沒錯粵語是很多人使用的一種方言,但就我所知道的(我是香港人)粵語只有在談話間使用,而不會用在書寫上。即使在香港,用粵語來寫文章一般都是不正式與不被認可的(除了在不正式的場合如個人日記/BBS),更是沒必要的,理論上所有粵語人都可以正常理解中文維基的內容。實在不明白這個粵語維基是怎麼會出來的。粵語只是談話用,從沒有用在書寫的情況。這樣不就還要開台語維基/客家維基/等等……而且香港的中文老師看到會氣得吐血吧,一直教學生書寫時不能用白話,但竟然維基會用。--Onsf 12:55 2006年6月4日 (UTC)

「不被認可」「不正式」的標準是什麼呢?這標準是普遍的真理嗎?我覺得就像傳統百科的編輯者,也會覺得維基收的一些通俗文化的條目是不正式,不被認可的,維基百科本來就是很新的東西,它可以涵括的東西是更廣的。
至於有沒有必要,有人例如你也許覺得看通用語寫的百科就夠了,但也有人覺得看自己的母語寫的東西更親切更達意,對後者來說,粵語維基就有其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去願意去參與撰寫。
另外,我想也許可以參照一下歐洲很多語言的版本,就我所知,會德語的人在德語之外另成立了4種維基,會西班牙語的人成立了5種,會意大利語的人成立了8種,英語至少6種,法語5種、荷蘭語4種,相較而言中文使用者這麼多,漢語族底下語言差異這麼大,目前也才閩南語和粵語兩種而已。其實這些語言之間的差異很多都遠小於普通話和粵語,我覺得這是歐洲人對於各種母語使用者較為尊重的表現。--ffaarr (talk) 13:36 2006年6月4日 (UTC)
其實我想說的是,粵語好像不是一種書寫用的文體,至少在中學大學還不接受用粵語來寫文章吧。用一種談話用的方式去作文字記錄不會奇怪嗎?維基用的是文字又不是聲音,香港人廣州人沒錯說話用的是粵語,但書寫用的是普通中文。不管報紙電視小說還是什麼的,要用文字表示時用的都是用中文的吧。一直以來都是口中說的粵語寫出來就變成中文,而且要弄個粵維基得把條目都譯多個一次,但只是像把"這是"改成"尼個係"等等,不覺得浪費時間嗎=.=!。--Onsf 21:45 2006年6月4日 (UTC)
你說的現狀是沒錯,不過有沒有意義,或是不是浪費時間,我覺得還是看參與者本身,有人願意作就表示他們覺得這事情有意義,不是在浪費時間。(另提一點,像德語、英語意大利語這些在幾百年前也不是書寫用文體,當時大家寫正式的東西主要是用拉丁語、古法文在寫東西的,現在的中文在一百多年前也一樣不是書寫用文體只有在通俗小說裏會出現)--ffaarr (talk) 00:48 2006年6月5日 (UTC)
維基百科的基本假設之一是:即使有錯,也會被別人發現並且修改。我敢說現在維基百科號稱有一兩百種語言,能做到這點的恐怕不到1/10。用一個假設並簡化的例子來講,如果某種語言的百科程度最高的用戶是10個理工科大學畢業生,萬一出現有需要碩士生才能發現的錯誤,那錯誤就找不到了。能跟大英百科全書比較的維基百科搞不好就只有前三名,說不定連德文版跟日文版都不見得能拼。後面的各種百科全書我不知道。
英文版的維基百科能有今天,是因為鼓動了很多人的熱忱,也是因為沒人像我一樣專潑冷水。這種靠熱忱而凝聚的團體用白話來講,就是「一言堂」。因為誰要是另有想法,久而久之就會摸摸鼻子走人。剩下的人不管是什麼性別、教育程度、經濟地位、抱持什麼政治跟宗教的信念,其實都有些共同點,全都是經過維基教條篩選的信徒。
我一直認為90%以上的非英語「維基百科」,根本不具備掛「百科全書」的資格。而且其中很多版本在可見的未來,也完全沒有演化為「百科全書」的可能。但是在唯目的論的前提下,這些不入流的網絡剪貼簿真的不能批評。因為誰要是一批評,就等於是批評他們的語言,以及他們的族群——即使那個「族群」只有幾隻讀大學的小貓在寫他們自認的百科全書(假設他們真的有個族群)。對於內容的貧乏,他們會訴諸時間(以後一定會變好)。對於參與的稀少,他們抱怨自己族人被主流文化吞沒或是主流文化不允許他們存在。
小語言「維基百科」經常淪為語言極端份子的樂園。因為外人不懂他們寫什麼,連說那些語言∕方言的人都不會光顧。然後這些人就會大叫自己被主流文化打壓(當然是用英語)。總之他們也從來不懷疑自己用英語,是不是就當了另外一群人的奴才。 -- Toytoy 15:03 2006年6月4日 (UTC)

人家再怎麼樣也用這些語言寫出了些東西,比你在這邊一天到晚只會嚷着別人是垃圾有用得多。--Theodoranian|虎兒 =^-^= 03:18 2006年6月5日 (UTC)

我不否認現在有些「百科全書」已經寫出了幾百條幾千條。我質疑的是這些「百科全書」的品管可能有問題。我的質疑在邏輯和實務上都成立,你們完全無法回應。今天是我一個人關起門來質疑,總有一天會有比較多的思想家出來談這個避不掉的問題。
所謂的"wiki"據說是夏威夷話的「快」。1768年的大英百科全書是一個主筆加上幾個其他專家花幾年寫出來的。我敢預言現在一半以上的語言版本,如果不藉助機器翻譯,到十年甚至更多年後還是照樣缺乏實用性。而且就算是再過三十年或五十年,也無法發展出開放且活躍的社群。我覺得與其叫這些東西Wikipedia,還不如問問夏威夷人「慢」要怎麼講。 -- Toytoy 06:43 2006年6月5日 (UTC)
問題是沒有一群專家願意花幾年時間來這些弱勢語言(包括夏威夷語)的百科,所以就算是得花三十年、五十年,還是會比坐在家裏枯等有專家願意來寫要快。--ffaarr (talk) 07:32 2006年6月5日 (UTC)
本來就不可能。除了極少數的語言學家跟傳教士,也沒人願意學他們的語言。這就像是有人願意給飢民幾個月的糧食,但是沒人能養他們一輩子一樣。這是地球的事實,再多的善心也不可能改變。我不相信任何嫂溺而援之以手的邏輯。
對那些人來講,學習任何一種主流語言,遠比等三十年搞不好有激進份子替他們寫一種其實不管用的「百科全書」快多了。事實也是如此。德文有好幾種方言維基,問題是在德國有幾個人是一定要靠那些方言才能求知的?事實是歐洲所有的國家,99%的人都會用他們國家的主流語言。當然講粵語的人也是99.999%在學校裏都學過普通話,並且讀白話文寫的書。這就是進步與開放。沒人會笨到把自己的未來鎖死在一個客觀上毫無前途的語言。就算一百年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講廣東話,只要今天「廣東文」沒有市場,我就不會去讀這種「文字」。因為我不能等一百年。
廣東人可以容許一種沒用的粵語維基,歐洲人也可以容許幾十種沒用的方言維基。因為他們都懂主流語言,他們都有求知的能力。不過如果用這種東西去騙更弱勢的民族,而他們剛好相信,那他們就完了。這些弱勢民族唯一的活路是學習主流語言。事實就是如此。
我這個人就是直言不諱。你們真的沒有思考的能力,也無法跳出自己的框架。 -- Toytoy 07:46 2006年6月5日 (UTC)

事隔一年,閣下也還是舊調重談,只有提出質疑的能力而無能提出解決的辦法,同樣沒長進。彼此彼此。--Theodoranian|虎兒 =^-^= 14:57 2006年6月5日 (UTC)

天地良心,愛因斯坦也沒想到超光速的方法。我只能說如果有人要製造超光速火箭,我不會加入。還有你們是信徒,我不是,證明可行性的舉證責任應該不是由我負擔吧?都已經過一年了,如果我現在再浪費時間去檢查那些小維基,大概還是跟去年一樣hopeless。 -- Toytoy 15:15 2006年6月5日 (UTC)
我不會加入「製造超光速火箭」的活動,但我也不會反對別人造,只要他沒有用納稅人的錢來造,沒有胡亂造個火箭就硬說是超光速。至於人家能不能造出個超光速火箭,就算連火箭都造不出,It's none of our business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39 2006年6月5日 (UTC)
維基百科是靠捐款維持的。說難聽一點,恐怕90%以上的捐款都是看英文版的面子。如果英文版的績效稍微爛一點,讓人看不到發展的希望,地球上有這麼多公益網站,捐款人為什麼要支持維基百科?
所謂的「尊重論」也是廢話。Internet又不是維基百科開的,Wiki的軟件也不用花錢。這裏不給他們開垃圾百科,難道他們就沒地方開?事實是幾十個垃圾小百科,要他們合起來拿出兩三千塊美金的硬件設備費恐怕都有問題。Klingon不是被關掉了?如果我在乎那個「語言」,我也可以自己出錢開個網站啊。事實就是很多人願意捐錢給英文維基百科,他們甚至不肯投資自己的垃圾百科。
如果那些垃圾「維基百科」自己募款,我就不會批評。事實是他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垃圾維基有幾分份量。如果靠着「維基」兩個字就能要到捐款,他們大可自己成立自己的網站,他們也能像Jimbo一樣天天巡迴世界演講。撇開interwiki跟Wiki Common的技術問題不談,恐怕連日文跟德文的維基百科都不見得有獨立的能耐。
我敢保守估計95%的捐款人(照人數或捐款總額計算都可以)沒用過任何一個排名10名以外的「維基百科」,他們也不可能關心這些「維基百科」的品質。他們只知道英文版網頁經常可以看到一整排的interwiki,覺得他們的捐款都發揮功用。但是他們不會點進去看,也不知道裏面恐怕90%以上的非前三大語言interwiki根本沒有參考價值。
維基百科能活到今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毫不檢討,大家都裝成沒看到。理由也就是你這種「大家庭裏多一套碗筷也沒關係」的邏輯。不過請記得,維基百科是靠捐款維持的。理論上維基百科的錢必須做政府稅收更有效率的運用。長期投資可以。但是任何長期投資都不該是完全沒有機會的。
同時維基百科既然號稱NPOV的百科全書,正確性跟中立性就是生命。為什麼沒人能讀完英文版維基百科的1/100文章,但卻相信內容至少不輸給大英百科全書?因為大家相信透過修改的程序正義,可以達到品質保證的實質正義。為什麼這裏的主流價值卻是對那些自己看不懂的亂七八糟劣等「維基百科」視若無睹?這些垃圾百科根本連最起碼的開放性跟流動性都不具備。怎麼能相信內容?如果英文版也是三隻小貓寫出來的,誰還會相信英文版的內容?
我的批評拳拳到肉,你們只能靠迴避跟裝作沒看到回應。其實Meta那邊幾十個國家的人也是如此。我真的為這個一言堂覺得可恥。我想幾年後這個問題一定會被媒體拿出來吵。光是研究你們的這種鴕鳥心態,就可以寫一篇有趣的實證社會學論文。 -- Toytoy 23:22 2006年6月5日 (UTC)
Toytoy,我還是很佩服你的,每次發言都不忘花整整一段來表揚自己見識高卓。但不幸的是,始終不見有什麼人被你的「高卓見識」所折服;大家還是開小語種開得熱火朝天。那些捐款的人也沒有跳出來批評wiki不該開小語種。所以你說來說去,也都只是無用的話。無用的見識,再「高卓」也還是無用。--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0:12 2006年6月6日 (UTC)
偏偏toytoy不是維基百科的大金主,他沒事閒扯淡所「浪費」的資源,大概跟那些他口中的垃圾維基所浪費的量差不多。多一副碗筷又怎麼樣?瘦死的駱駝都比馬大,英文維基百科浪費資源的情況絕對比小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嚴重。維基百科的志工們連花自己大量時間精力都不在乎了,怎麼會在意自己捐的錢之中拿千分之一去幫助弱小語言。--Theodoranian|虎兒 =^-^= 00:46 2006年6月6日 (UTC)
一個人自言自語到大家的言論都可以當成「毫不檢討,大家都裝成沒看到」,我想也沒有加以理會的必要了。說那麼多,捐款人也不是你,大家想捐錢給誰你也管不着吧!反正維基百科也不會因為幾句嘴砲就垮台,大家還是各自解散去寫條目吧(看了Toytoy的言論,才知道是上哪來這麼多神棍,呵呵)!--阿儒 | 這裏泡茶 00:45 2006年6月6日 (UTC)
我很高興這裏的言論應該會永久保存。大家不妨等幾年。 -- Toytoy 01:27 2006年6月6日 (UTC)

我同樣很高興這裏的言論將長久保存。請大家謹記Toytoy先生的話作為教訓,這對我們保持一種尊重弱勢、尊重少數的態度有極大的幫助。希望各位能夠不忘記今天面對Toytoy先生時自己心中的感受,當對某些用戶、條目和計劃嗤之以鼻的時候,拿出來作為反省的參考,當不小心以現狀的殘缺否定努力的價值時,拿出來作為反省的參考。--mingwangx (talk) 06:06 2006年6月6日 (UTC)

說廣東話的人有幾千萬,居住在世界幾乎每個地方,其中不乏有錢有學識有地位的人。我認為再過十年,如果到時候粵語維基還在,照樣還是沒幾個人寫,也沒幾個人用。會跑出這個討論串,就是因為有香港人對這個計劃不以為然。當千千萬萬人可以用卻都不用的時候,到底這個計劃還算什麼就不必再討論了。
我預計未來很多年內,Wikipedia會分支出更多完全不值一提的爛計劃。而你們這些已經表態的人,到時候會被自己的理想綁架而不能說實話。我唯一能提出的忠告就是:可以支持長期投資,但是不要管那些毫無希望的垃圾。此外,任何值得做的事,都不怕在進行一段時間後接受某種程度的檢驗。那些不能檢驗的東西,99%比屁還不值錢。即使是可以做而且該做的事,都不一定要現在做或者是自己做。想做的時候應該先問,是不是可以給別人做?
如果Wikipedia對新計劃收點押金,例如USD100。只要兩年內有人願意捐款支持計劃,就可以把押金拿回來,我敢說現在的一堆垃圾百科搞不好會有一半完全不會出現。這就是我跟你們最大的區別。我有智慧,你們有抖不完的包袱,例如「尊重」跟「努力」。 -- Toytoy 07:55 2006年6月6日 (UTC)
我覺得Toytoy說得有道理,不僅小語種的維基沒有前途,就是小語種本身儘管有許多人在「搶救」,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這是這個世界語言發展的規律。不過如果有人願意寫,即使只是他自己看,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誰也不能預測將來的命運,反正捐款人也沒有指定用途,也沒有監督。也許在某些人拼命的搶救下,可以多延長一段生命時間,不過總算能保留一個歷史遺蹟,將來可以作為語言化石來研究。--方洪漸 10:32 2006年6月6日 (UTC)
看來Toytoy還希望自己的看法得以長久保存,以使後來者見證你的智慧。不過這樣的話,建議Toytoy把你用不完的智慧都發表到三大語種的wiki上。在一個排名10名以外的,根據你的理論應當被關掉的破爛小語種wiki上長篇大論,跟你老的智慧不符,甚至讓人懷疑你老邏輯不清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06 2006年6月6日 (UTC)

我覺得Toytoy說的以下這段話,不論贊成不贊成Toytoy的其他意見,都值得在作事的時候考慮:

任何值得做的事,都不怕在進行一段時間後接受某種程度的檢驗。那些不能檢驗的東西,99%比屁還不值錢。即使是可以做而且該做的事,都不一定要現在做或者是自己做。想做的時候應該先問,是不是可以給別人做?

認為維基百科通過這些評估的人,會留下來作事。認為維基百科通不過這些評估的人,自然會站在Toytoy的立場。AirBa (talk) 15:37 2006年6月6日 (UTC)

toytoy的發言挺有意思的,不過你政治不正確哦。--Mukdener|留言 20:17 2006年6月6日 (UTC)

看的累人阿,我是把WIKI當成一種休閒,當成一種清淨的生活方式,卻不想在這裏也照舊有這種PK,當然也許我的出發點就已經錯了,但還是希望大家都是心平氣和的,最好也不要給衝動的對方留下誤以為人身攻擊的歧義。

僅針對小語種問題,我的態度是明確支持小語種的建立,和小語種或許有些類似的問題,非常冷僻的詞彙要不要加到百科中來,這個問題可能異議會少一些,我想百科發揮主要作用一大部分肯定是在那些吸引點擊率的常見條目特色條目上,而百科真正發揮重要作用,可能許多時候正是在那些在其他地方無從查找而未被WIKI放棄的東西。

再理想化一點講,維基標榜的自由的百科全書,不是用來招搖過市的,在自由和百科的界定下,只要符合人類的基本道德,符合人類的基本秩序,沒有什麼可以凌駕這兩個詞彙之上的,所以我想我們出發點還是以這兩個詞為基礎吧,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生存為首要,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無法反駁的,我只想說維基寄託着太多維基人的意志,沒有了維基,自由還在,沒有了自由,維基就不在了。 --Ffn 22:17 2006年6月6日 (UTC)

請Ffn注意:wikipedia的自由不是政治上的自由;僅僅是編輯的自由和內容的自由(版權自由)--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6年6月7日 (UTC)
維基百科口號不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嗎?雖然我本人比較支持中文維基多於粵語維基,而且不會參與粵語維基編輯工作,但維基精神不就是要互相包容和尊重嗎?雖然現時粵語維基條目數量較少,但反對者們可以保證它們有一天會超越主流文字維基嗎?就如巴士阿叔事件,最初影片在網上流傳時,很多維基人都認為很無聊,但事實證明了這是錯的。這件「無聊事件」其後在報章出現,並且深深地影響着香港人文化。--Liuchoi 17:31 2007年3月5日 (UTC)


爭議討論[編輯]

* 衹會說粵語,但不認識粵語字的人,未必能參加编辑。<!--沒有意思,何來爭議,您要懂得英語去編輯英語維基百科?--> * 部分條目衹由粵語使用者編輯會變得不中立。<!--請說明,比如說,「由衹會英語使用者編輯英語維基百科會變得不中立」嗎?--> JonHenson

衹會說粵語,不會寫粵語的大有人在,無需大驚小怪。而且粵語維基中香港管理員很多,國外與廣東的不清楚,廣西的應該沒有。部分條目出現地域中心的,香港管理員可能會不為意,很正常。而且觀點全是來自上面的討論 —大嚤王 2009年2月17日 (二) 06:14 (UTC)


那麼,衹會說普通話,不會寫中文的大有人在,這個爭議適用於中文維基百科,所有維基百科,沒有意思,何來爭議?由衹會英語使用者編輯英語維基百科會變得不中立嗎?香港管理員出現地域中心很可能,參與者也可能出現地域中心,中文維基百科很多參與者是香港人,中文維基百科也可能出現地域中心,不是衹由粵語使用者編輯會變得不中立。--JonHenson (留言) 2009年4月2日 (四) 06:36 (UTC)[回覆]

關於地域中心[編輯]

由於編輯者大部份是香港人,所以很可能導致地域中心的問題?本人的觀點是,這句話其實有點過份,一直以來致力於這些粵語文章的編寫的,都是香港人,基本上可以說,粵語維基就是香港人撐起的,那麼香港以外的人要靠北說什麼你們香港人有地域中心?那麼,我說香港以外會粵語的用戶,是不是可以親力去編寫,去為粵語維基做貢獻呢?而不是站那說話不腰疼?Poshi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6:05 (UTC)[回覆]

繁簡爭議[編輯]

有人說到,目前粵語維基上的人不尊重簡體用戶的編輯,胡亂將簡體用戶的貢獻改成了繁體字。針對這種說法,我認為:

據我活躍在粵語維基3個月的時間內的觀察,我還沒發現有哪個簡體用戶是活躍用戶的(如果覺得我說錯了,請舉個例子,是不是可以說出哪位用戶是用簡體編輯的,然後編輯數超過1000的)。Poshi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6:05 (UTC)[回覆]

可以說,真正在粵語維基上堅持寫東西比較活躍的,其實除了管理員,也就那幾個人而已了(很榮幸我是其中一個,雖然貢獻很微小)!而我所發現的簡體編輯者中,則大部份是IP用戶,只是改篇文章就不再出現的;或者是破壞者,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會直接從中文維基複製東西而不會翻譯成粵語,更多的,則是直接從百度百科那些地方複製侵權的內容,這種情況,如果被改了或被刪,恐怕是有原因的,不能因此說不尊重吧?Poshi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6:05 (UTC)[回覆]

粵語寫東西是否正式?[編輯]

有人說,粵語寫東西不是正式的做法,〖即使在香港,用粵語來寫文章一般都是不正式與不被認可的(除了在不正式的場合如個人日記/BBS),更是沒必要的,理論上所有粵語人都可以正常理解中文維基的內容。實在不明白這個粵語維基是怎麼會出來的。粵語只是談話用,從沒有用在書寫的情況〗其實,現在我們寫着的〖國語〗,也不過是近代白話文運動以後,才成為〖正式標準〗,在此之前用文言文,那麼在當時改革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有人說,所謂白話文只是平常用來說的,不是用來寫的,所以也不正式的? Poshi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6:0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