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投票/南北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投票結果[編輯]

投票結果為選擇2消歧義放在南北朝_(消岐義))10:21 2005年3月30日 (UTC)

投票的項目[編輯]

南北朝的消歧義要放在哪裏存在爭議,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爲把消歧義放在南北朝,然後把正文放在南北朝 (中國), 另一種認爲把消歧義放在南北朝 (消岐義),然後把正文放在南北朝。請在以下的兩個選擇中進行投票並簽名。

  • 發起者:Koi 17:23 2005年3月22日 (UTC)
  • 投票期限:一星期

選擇1:消歧義放在南北朝[編輯]

說明:把消歧義放在南北朝,然後把正文放在南北朝 (中國)

投票:

這樣比較不會過於中國中心

選擇2:消歧義放在南北朝_(消岐義)[編輯]

說明:把消歧義放在南北朝 (消岐義),然後把正文放在南北朝

投票:

慣例優先, 有google的搜尋結果為證
說明:針對消歧異頁的使用,我最近的觀點開始偏向「系統效率」為出發點,也就是消歧異中提到的幾個候選條目裏面,如果有哪一個條目在維基中文版上擁有壓倒性的鏈入次數,就應該以該條目為主,其他條目為輔(以消歧異方式連結)。依照這原則,我查看了韓國與日本的南北朝(越南的連條目都沒有,可以不用計入了),發現兩國的南北朝鏈入目前只有五條(扣除年代條目不算),但中國的南北朝卻多到我懶得數的程度,依照此原則,我投票支持以中國南北朝為主要連結對象,但是,該條目的Header上應該要有更清楚的說明,告訴讀者們他們應該前往消歧異頁一探究竟。或許,會有人認為這作法有造成中國中心的疑慮,其實非也,假如今天有人增添了一系列日本歷史方面的條目與完整的日本歷史模版,那麼勢必會大大增加日本南北朝條目的鏈入數量,假若這鏈入的量已經到達接近中國南北朝的水準甚至有壓倒性優勢,我甚至會建議,以日本南北朝為主要條目,中國等等的為輔(雖然我認為在中文維基上,這情況不大有機會實現,頂多平手)。這是一個很公平的規則,以最常被用到、看到的條目作為最高優先,我認為這原則甚至可以解決消歧異在使用場合上的選擇困擾,例如,我們是否有必要因為歐德河畔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Oder)之存在,而把原本用來放美茵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的條目,改成消歧異頁?--泅水大象 18:06 2005年3月22日 (UTC)
支持大象的說法,當有人訪問南北朝是為了尋找其他的條目時,跟隨消歧義提示進入消歧義條目就是一個效率的問題,而另一方面當一些人訪問南北朝是為了訪問中國的南北朝時,如果每次都要通過消歧義頁面,效率問題可能更大,只能兩害取其輕了。 --用心閣(對話頁) 02:06 2005年3月23日 (UTC)
  • 支持,這個做法可以減少或避免中國中心,也符合搜索常識。--Refrain 05:01 2005年3月23日 (UTC)
  • 支持:本來我是兩者皆可, 而且傾向koi的作法, 不過讀了大象的看法之後, 我支持正文放在南北朝, 把消歧義放在南北朝 (消岐義)--阿福 05:22 2005年3月23日 (UTC)
  • 支持:同意泅水大象的觀點。另外,我提議將這個觀點寫進「消歧異頁的使用指引」。--小峰 10:24 2005年3月23日 (UTC)
  • 支持,想起以前「中華門」的爭議--hunry

其他意見[編輯]

  • 我建議211.76.97.228註冊一個名字,並將下列沒署名的對話整理之後,我們再來投票 (to 211.76.97.228: 您註冊的名字不是上傳圖片時才使用,是在對話討論時,簽名所用, 對自己的發言簽名,是很重要的維基約定 )--阿福 13:32 2005年3月22日 (UTC)
  • 已經署名,希望不會再有其他因素導致投票無法開辦,另外不是我要換ip,是東森這家isp提供商設置auto proxy,然後這個強制性的proxy又會自行更動ip。Koi
  • 其實開辦投票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甚至也不是維基百科優先考慮的解決辦法,好的辦法是先在討論頁開展討論,可以把討論頁加入正在進行的討論分類中,使其他人能夠留意到這個討論,也可以在互助客棧或者用戶的對話頁邀請人們參加討論。當討論相當充分後,都能理解對方的看法,如果達不成共識,再舉辦投票為好。沒有經過討論的投票經常會導致對立。--用心閣(對話頁) 02:12 2005年3月23日 (UTC)
  • 兩方都不投,各有各觀點,傾向大象的看法一點點。zzz....很睏 (叫醒我) 21:38 2005年3月25日 (UTC)

討論歷史[編輯]

以下內容摘自User talk:Zy26User talk:211.76.97.228/User talk:211.76.97.229

與「戰國時代」的原因一樣,原先的標題過於中國中心,外國人一見到「南北朝」無義務一定要馬上想到中國的南北朝Koi(曾使用User:211.76.97.228User:211.76.97.228

根據Google測試,在中文中,南北朝絕大多數是指中國的,適用於主題目消除歧義,另外,移動頁面絕對不要複製粘貼,會造成編輯歷史的丟失。--zy26 (Talk) 19:54 2005年3月21日 (UTC)
重點是要顧慮到外國人的看法,不在於中文Google的測試結果,這是世界的中文維基,不是中國維基,戰國時代已經按此方式辦理,南北朝自當比照辦理Koi
這是中文維基,不能因為「外國人的」或者某些其他人的看法來改變中文自身的狀態,請再仔細閱讀Wikipedia:消除歧義的既定方針,如果真的有必要重命名頁面,也不能直接拷貝粘貼,如果不能刪除頁面,可以請管理員協助。如果對現有的方針有意見建議,或者只是對此條目的命名有意見,也可以繼續討論,如果仍有分歧,亦可以考慮投票。--zy26 (Talk) 20:08 2005年3月21日 (UTC)
原來的方式只考慮到中國人的看法,過於中國中心,戰國時代都已經改了,管理員也接受了,南北朝為什麼要例外?Koi
對於戰國時代來說,個人認為也是可以適用主題目消歧義的,但是根據Google,日本的戰國時代也是佔有一定比重的,而且在中文維基也是有相當篇幅的條目,所以使用平等消歧義亦未嘗不可。這個不是中國中心,也不是某個「有特權的」管理員個人可以決定的。希望您在討論的時候可以署名,這樣會方便得多。--zy26 (Talk) 20:29 2005年3月21日 (UTC)
南北朝不用同樣方式辦理反而會顯示南北朝這個標題「有特權」,您自作主張將頁面設保護正說明您是「有特權的」管理員Koi
在對這個問題討論清楚之前,反覆的編輯是毫無意義的。大量的複製和粘貼將會被視為破壞,而所謂「管理員特權」的使用,將頁面保護是防止破壞的一種手段。如果您認為頁面應該重命名,也請不要直接複製粘貼,請使用移動頁面的功能,如果不能夠移動,可以請管理員幫忙。對於您認為的戰國時代與南北朝命名方式不一致的問題,可以在達到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繼續編輯。另外,在討論時請署名。--zy26 (Talk) 20:50 2005年3月21日 (UTC)
您自作主張將頁面設保護正說明您是「有特權的」管理員,「對於戰國時代來說,個人認為也是可以適用主題目消歧義的」這句話說明您是依照您的個人觀感處理事情的,這當然不是中國中心,這是您「自我中心」(個人主義),要辦投票,可以,可是鎖保護也不能鎖在您個人的自主設定下吧?
對於頁面的保護,是防止進一步的破壞,大量的複製粘貼屬於破壞行為,而不是因為所謂的「個人的自主設定」才保護的。討論時請署名,對於南北朝的進一步討論或投票可以在Talk:南北朝發起。--zy26 (Talk) 20:58 2005年3月21日 (UTC)
您沒有反覆的編輯嗎?沒錯現在是兩邊僵持不下,但您有思考過您的想法的合理性嗎?兩邊僵持不下的話,如何達到協商一致?說到投票您又不辦Koi
似乎我的回覆總是比您慢一個進度,您好像有至少兩個常用的IP,並且不喜署名,這讓我很吃力,任何人都可以開投票的,目前的方針裏面很清楚。--zy26 (Talk) 21:21 2005年3月21日 (UTC)
您不署名的話,很難同您交流。請注意,作為管理員,我只是恢復了被破壞的頁面,並沒有涉及到對頁面內容的編輯,在您的質問下才了解您可能不是有意破壞頁面的,對您提出了建議和警告,並表達了個人對頁面命名的意見。管理員沒有權限阻止您正常的編輯,但卻有防止破壞的義務。--zy26 (Talk) 21:08 2005年3月21日 (UTC)
不必在那理打太極拳,是您一直想要把頁面改成過於中國中心的樣式,卻被阻止您才設保護的,正因為保護在您個人的自主設定之過於中國中心的樣式之下,所以才能夠說明您是「有特權的」管理員,再問一次:投票辦不辦?Koi
您可以辦投票嗎?Koi
請參閱Wikipedia:投票,任何維基百科的作者都可以開設投票。希望您能在討論中署名。--zy26 (Talk) 21:15 2005年3月21日 (UTC)
投票已開辦K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