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866年大西洋颶風季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66年大西洋颶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866年7月11日
末個系統消散1866年10月30日
最強風暴
名稱第六號
 • 最高風速140 mph(220 km/h)
1分鐘平均風速
 • 最低氣壓938 mbarhPa;27.7 inHg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7
風暴數7
颶風數6
死亡人數383
財產損失不明
大西洋颶風季
18641865186618671868

1866年大西洋颶風季曾是有正式紀錄以來第三個所有熱帶氣旋都達到颶風強度的大西洋颶風季(之前兩個分別是18521858年大西洋颶風季),但之後的發現認定事實並非如此[1]。起初全季只確認存在三場颶風,但氣象學家經過重新分析認定還有更多風暴形成[2]。大西洋颶風數據庫中還一度收錄有另外兩個天氣系統,但氣象學家認定兩者均同數據庫中的其他風暴重複。所有熱帶天氣活動都發生在7月中旬至10月末,不過考慮到當時缺乏包括氣象衛星在內的現代觀測手段,基本上只有那些在海上遇到船隻或是吹襲有人類居住陸地的風暴才有文獻記載,所以實際形成的熱帶氣旋可能更多。氣象學家克里斯托弗·朗詩Christopher W. Landsea)估計,1851至1885年間實際形成的風暴數量可能比數據庫中要多零到六場。[3]

除第四號颶風外,全季所有風暴都曾影響陸地。第一個氣旋於7月襲擊德克薩斯州馬塔哥達縣馬塔哥達Matagorda),是本季唯一直接吹襲美國的颶風。一個月後,第二號颶風兩次登陸墨西哥。第三場颶風百慕達附近形成,之後在經過紐芬蘭島南部海岸後失去蹤影。數周后,又有另一個移動路線同第三號颶風類似的氣旋形成,但風暴最終吹襲紐芬蘭島並造成一定程度破壞。拿騷大颶風是本季最有名的風暴,在巴哈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和西大西洋肆虐期間至少奪走383條人命。氣旋的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20公里,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已屬四級颶風標準[注 1]。全季最後一場颶風巴哈馬上空發展形成,之後吹襲新澤西州紐英倫各地普遍受到狂風和高漲海潮的襲擊。

風暴

[編輯]

第一號颶風

[編輯]
2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7月11日-7月16日
強度105 mph(165 km/h)(一分鐘) 
969 mbarhPa

7月11日,一艘雙桅縱帆船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以南海域遇到大浪,表明有颶風經過。風暴沿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近海向西移動,於7月12日在紐奧良產生狂風。高潮的潮水只用約24小時就將坦巴利耶灣(Timbalier Bay)的燈塔周圍全部淹沒,燈塔管理員出於對個人安危的擔憂而逃離。[6]

7月15日,颶風從德克薩斯州馬塔哥達灣Matagorda Bay)附近靠岸,估計風速達每小時165公里左右,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二級颶風標準。氣旋登陸時的最低氣壓估計為969毫巴百帕,28.61英寸汞柱)。[7]受風暴產生的狂風影響,馬塔哥達港所有船隻的系錨全部掙脫,有四艘船失蹤或沉沒,還有一艘雙桅縱帆船擱淺[2]。7月16日清晨,氣旋在繼續深入內陸期間消散[1]

第二號颶風

[編輯]
2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3日-8月18日
強度105 mph(165 km/h)(一分鐘) 

8月13日,有船隻在加勒比海東部遭遇強烈颶風。氣象學家根據觀測紀錄推斷氣旋的最高風力時速為165公里。接下來幾天裏風暴的動向缺乏記載,但從連續移動角度推斷,颶風應該是在8月15日從牙買加以南洋面經過。次日,氣旋襲擊尤卡坦半島東部,致使七艘小船擱淺。估計系統在陸地上空移動期間減弱成熱帶風暴,但進入坎佩切灣後又重新增強成颶風,然後從韋拉克魯斯州附近登陸,最終於8月18日逐漸消散。[2][1]

第三號颶風

[編輯]
1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4日-9月7日
強度80 mph(130 km/h)(一分鐘) 

9月14日,有船隻在百慕達以北約320公里海域遇到本季第三場颶風,該船前桅杆的中段受損。風暴當天還對另一艘船構成影響,造成的破壞程度類似。氣旋總體朝東北方向移動,最終於9月7日在紐芬蘭島附近經過後失去蹤影。[2][1]

第四號颶風

[編輯]

9月18日及之後的兩天裏,一艘從紐約出發前往上海的三桅帆船佛得角群島附近遇到颶風,船體受損進水,被迫返回紐約修補[2]。估計風暴的最大持續風速約為每小時130公里,除此以外氣旋的發展歷程已不可考[1]

第五號颶風

[編輯]
2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22日-9月24日
強度105 mph(165 km/h)(一分鐘) 

9月22日,「洪都拉斯號」(Honduras)在新斯科舍東南偏南海域發現本季第五場颶風。該船的桅杆和風帆都在風暴中失落,從觀測記錄推斷,氣旋風速約為第小時165公里。另外多艘船隻的觀測紀錄表明颶風總體向東北方向的紐芬蘭島前進。9月23日晚,風暴從紐芬蘭島中南部登陸,然後很快就減弱成熱帶風暴。島上普遍颳起大風,聖約翰斯及其周邊的電報線路中斷。9月24日晚,風暴經過該島北側,之後便不知所蹤。[2][1]

第六號颶風

[編輯]
4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24日-10月5日
強度140 mph(220 km/h)(一分鐘) 
938 mbarhPa

第六號颶風又名「1866年拿騷大颶風」(Great Nassau Hurricane of 1866[6],是全季持續時間最長的風暴。9月24日,「賈里恩號」(Jarien三桅帆船在佛得角群島西南偏西方向洋面遇到颶風。氣旋接下來五天的動向缺乏記載,直至另一艘船在英屬處女群島阿內加達島以北約32公里近海發現颶風。風暴對背風群島構成影響,致使多艘船隻擱淺,聖托馬斯島一座碼頭被毀。9月30日到10月1日,氣旋經過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成為當地「有史以來最可怕的颶風之一」,約75%的人口無家可歸併失去所有財產。[2]

襲擊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後,颶風經過巴哈馬,風眼拿騷上空經過,該市測得938毫巴(百帕,27.7英寸汞柱)氣壓值[2],這表明風暴的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20公里[6]。巴哈馬在颶風來襲前沒有收到警告,拿騷幾乎所有的船要麼沉入大海,要麼擱淺,僅有一艘例外。狂風摧毀房屋的屋頂,還刮斷許多樹木。[2]拿騷所有的建築要麼被毀,要麼受損。[8]經過群島後,風暴轉向東北[1],致使四艘船隻沉沒,數十艘受到影響。10月4日,氣旋經過百慕達以北洋面,島上風速達到蒲福氏風級的11級標準。[2]10月5日,颶風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東南方向經過,隨後便失去蹤影[1]。途經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巴哈馬和西大西洋期間,整場風暴共導致至少383人遇難,是有紀錄以來最致命的100場大西洋颶風之一[9]

第七號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29日-10月30日
強度70 mph(110 km/h)(一分鐘) 

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於10月28日在巴哈馬上空出現,有可能屬亞熱帶氣旋或是存在亞熱帶氣旋特徵。風暴向西北偏北方向穿越群島,隨後又在西大西洋上空轉向東北偏北。多艘船隻在海上遇到氣旋,其中一艘船上裝載的糖蜜在風暴中失落。[2]10月30日,風暴在逐漸轉變成溫帶氣旋的同時以風力時速110公里強度吹襲長灘島Long Beach Island)最南端[10]。氣旋途經美國東北部期間降下暴雨,在新澤西州澤西市霍博肯附近引發洪災。布魯克林區的列車因風暴脫軌,羅德島州普洛維登斯有三幢建築被狂風摧毀,另有兩幢樓房的屋頂被毀。風暴還令航運受到影響,多條電報線路中斷,但沒有導致人員喪生。轉變成溫帶氣旋後,系統於10月30日在佛蒙特州上空經過後失去蹤影。[2]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於1971年面世[4],再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大西洋颶風數據庫的所有風暴追溯分級[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José Fernández Partagás. Year 1866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3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3. ^ Chris Landsea. Counting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Back to 1900 (PDF). Eo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7-05-01, 88 (18): 197–208 [2016-11-30]. Bibcode:2007EOSTr..88..197L. doi:10.1029/2007EO1800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7-14). 
  4. ^ Jack Williams. Hurricane scale invented to communicate storm danger. USA Today. 2005-05-17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5. ^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3-06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6. ^ 6.0 6.1 6.2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4). 
  7.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Continental U.S. Hurricanes: 1851 to 1930, 1983 to 201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8. ^ Michael Craton. A History of the Bahamas. Collins. 1969 [1962]. 
  9. ^ Edward N. Rappaport; Jose Fernandez-Partagas. The Deadliest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1492–1996.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7-04-22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3). 
  10.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Tropical Storms: 1851–1930, 1983–201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 [2016-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