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集惠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集惠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建築詳情
建立者羅桑貢措熱西
開山時間1783年

集惠寺,俗稱喇嘛庫倫,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1][2]

歷史[編輯]

該寺位於東烏珠穆沁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是烏珠穆沁右旗的六大寺廟之一,也是蒙古地區藏傳佛教「三大庫倫」之一,又名「施集廟」。[1][2]

1781年,該寺的創始人羅桑貢措熱西活佛率領二十位弟子,從尊稱「上師廟」的烏蘭哈拉嘎廟來到道勞德山(今東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將幾座蒙古包建在一起,蒙古包周圍壘建「庫倫」(「庫倫」為蒙古語,意為城圈),在蒙古包內修習佛法,「喇嘛庫倫」一詞由此而來。[1][2]

集惠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八年(農曆癸卯年,1783年)。嘉慶二年(1796年),清廷賜名「集惠寺」,並賜「集惠寺」金字匾額以及51名度牒喇嘛的編制。[1][2]

該寺是大召傳習密宗的大乘、密宗、醫學、陰陽等四學的中心寺院(後來加上「作明佛母」紅教法會,形成五個學部的誦經之所)。鼎盛時期,該寺有1500多名僧徒,下設四座寺院、三個和林(蒙古語「二十戶」)、二十五個廟倉、五大院、二十餘座殿堂。[1][2]

1930年(庚午年),九世班禪訪問該寺,成為首位蒞臨該寺的班禪。1931年農曆仲冬二十日,九世班禪第二次訪問該寺。1956年起,烏珠穆沁旗人民政府設在該寺中。在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中,該寺全部被毀。[1][2]

1984年,該寺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1992年,在該寺原址上修建了二層藏式寺廟。[1][2]

2004年3月,東烏珠穆沁旗發生5.9級地震,該寺遭嚴重破壞。2004年7月,中共東烏珠穆沁旗委員會、東烏珠穆沁旗人民政府啟動了該寺的修繕工程,工程於2006年10月全部竣工,隨後向遊客開放。至2008年前後,該寺有喇嘛31名。[1][2]

建築[編輯]

寺廟現存的佛像、脊飾、脊剎、屋蓋瓦、吻獸、法器中,30%是文物。[1][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