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太液池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西城區廣安門外南街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3-107
登錄1984年5月24日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南街西側,是金中都太液池的遺址。[1][2][3]

歷史[編輯]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西北側是老的廣安門火車站,從火車站向北不遠,鐵路西側過去是北京雙合盛五星啤酒廠。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又稱「西華潭遺址」。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始建金中都城後,城內有皇城,皇城內有宮城。宮城西門玉華門之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園內有瑤池、蓬瀛、柳莊、杏村等名勝。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為同樂園中的水池,是研究金中都城宮室方位的實物。[4]

據專家考證,金中都太液池並非金朝才興建,考慮到完顏亮是在遼朝燕京城的基礎上擴建形成金中都,所以金中都太液池可能遼朝便已存在,是遼朝及金朝皇帝、后妃、太子遊玩、宴請大臣之處。[1]

金中都太液池後來被稱為「魚藻池」,水面呈馬蹄形,凹口朝向西方,半包圍着湖心半島。1915年北京歷史上最早的啤酒廠「雙合盛」在廣安門外建廠,專門在魚藻池的湖心半島為外國專家興建了二層小洋樓。1930年代,德國律師洪生濤以其學生王有德的名義購得小樓。王有德後來參加抗日戰爭,下落不明。1949年,北京市房管局專門登報尋找王有德,但無回音。1952年,洪生濤被驅逐出境。[1]

1951年時,魚藻池有蘆葦、水鳥,魚藻池的湖心半島上仍為德國人洪生濤的住宅,種植着蘋果樹、李子樹,周邊民眾經常趟過湖水去偷蘋果。1958年大躍進,組織青年學生疏浚魚藻池,因此將魚藻池更名為「青年湖」。1965年,建成露天游泳場。1980年代又闢建網球場和棒球場。[1]當時,青年湖北半部已經被填平闢為游泳池,南半部水面仍然保留。[4]

1988年前後,青年湖所在的這塊土地被出售,一多半的湖面被填土,開始動工興建別墅群。別墅群建在原來的湖心半島上。1991年時,正在興建中的別墅群突然停工,形成爛尾樓,截至2013年該未完工的別墅群仍然荒廢着。整個青年湖的湖水早已被排乾,變成了植物茂密的土地。別墅群停建後,無人管理的工地很快遍佈野草,此後一度成為流浪人員聚集的場所,別墅群的門窗也被流浪人員和附近居民毀壞或拿走。這塊土地幾經轉讓,後來落入成立於1994年3月的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手中。[2]

1994年,宣武區體育局用土地和一家房地產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啟動了「金宮花園」項目,該項目的地址位於「魚藻池舊址內」,面積將近4萬平方米,用地性質是公寓,使用期限70年。那時獲批准建設的房屋面積將近2.3萬平方米,共有11棟樓,每棟三至四層,最高16米。項目主體工程封頂時,因向該項目貸款的銀行倒閉,該項目建設資金鍊斷裂,所以從1998年到2000年,該項目分別被北京、上海海南的7家法院交叉封存,因此用地權屬發生糾紛。2004年,宣武區人民政府對「金宮花園」項目開展股權整合,新公司在同年重新取得土地使用證,對規劃進行修改,用地性質改為辦公,總建設面積2.9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兩層1.5萬平方米,地下兩層將近1.4萬平方米,建築檐口高度13.8米。但因各種原因及股東意見有別,該項目被擱置。2010年,「金宮花園」項目的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立業京城房地產有限公司(深圳立業集團的子公司)獲100%股權。股權收購、財務成本、運營成本投入7億元人民幣。立業京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公開信息表示,該公司「正在北京市西城區開發佔地70畝的頂級別墅項目」,「追求每個項目均能做到對土地價值的最大化開掘」。該公司將項目規劃成地上兩層,面積無變化,地下三層,面積增加將近2萬平方米,所以總建設面積將近4.8萬平方米。[3]

魚藻池自從變為房地產項目,文物保護專家就一直呼籲保護文物。[3]2002年,《北京晨報》以《都市裏的一片「鬼樓」》為題,率先報道了金中都太液池遺址變身爛尾樓的情況,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特委託學生朱祖希致信《北京晨報》,稱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是北京最早的「生命印記」之一,建議將此處開闢成魚藻池公園。[1]宣武區人民政府本來希望收回魚藻池,根據侯仁之的建議恢復水面,興建魚藻池公園。但該房地產項目負債2億元人民幣,宣武區人民政府無財力承擔。[3]

2004年該房地產項目股權整合,文物部門就規劃方案徵求專家意見。侯仁之、羅哲文徐苹芳王世仁四位專家表示,這是解決魚藻池問題「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並且提出「減少園內住戶,提供必要的地段對市民開放。魚藻池南側道路的規劃應與魚藻池銜接好,保證不再佔用魚藻池的範圍。」[3]2004年,侯仁之親自探望金中都太液池遺址,面對爛尾樓感到痛心疾首。2010年,朱祖希表示將繼續呼籲拆除爛尾樓,興建魚藻池遺址公園。後來,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研究員撰文稱,「應該像保護圓明園遺址公園一樣對待魚藻池。將魚藻池遺址確定為『金中都皇家園林遺址公園』,拆除違建,恢復水面。」2013年,《北京晨報》再度報道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情況,呼籲加以保護。[1]

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在《關於金中都太液池水面保護設計方案有關事宜的批覆》中表示:「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為北京現存金中都宮城唯一遺址,是研究金中都城宮室的重要實物,為加強對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保護,按歷史原貌恢復水面,符合專家的論證要求。」還表示,應保證水面恢復不少於1.5萬平方米,如可能應儘量擴大水域面積。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在《關於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文物保護方案核准意見的復函》中稱:「此工程為文物保護工程,應嚴格遵循文物修繕『最少干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北京市文物局的上述兩個批覆未明確地上面積用途。但北京市文物局明確建議,建設遼遺址展覽館,對北京市民開放。[3]

2013年,經過三年醞釀,立業京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在魚藻池又規劃了「金中都項目(原金宮花園會所式公寓翻改建項目)」。根據該項目的規劃書,其定位是高端商務辦公區和會所,「打造具有皇家氣質的高端商務辦公區」。在效果圖中,水面將恢復,西部、北部及湖心島將建成地上兩層、地下三層的商務辦公樓,「用來做文化辦公會所,為文化傳播公司和個人提供有品位的辦公空間」,湖心島上興建「魚藻殿」作為「中心會所」,「作為文化交流中心使用」。東部規劃有大門、連廊、榭,其中連廊「向公眾開放,是沿湖瀏覽空間,也可出售文化商品等」,榭是「水下展覽館的入口,展覽館內展示魚藻池的歷史文化,展示各類藝術品以及文物等,也可進行文物的出售和拍賣。」東南角建設「侯仁之碑亭」。水面下興建「水下遼金遺址展覽館」。規劃中聲稱,連廊、榭、方亭、侯仁之碑亭、遼金遺址展覽館均對市民開放。根據該規劃,該項目的會所約15座,比現存的爛尾樓還多4座。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對此表示,「總建築面積近4.8萬平方米,遼金遺址展覽館不足3000平方米,這能叫『文物保護工程』嗎?」[3]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