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辛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辛威(512年—580年),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市)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辛威年輕時慷慨,有志略。父親辛生為河州四大都督。辛威跟從北魏雍州刺史賀拔岳。賀拔岳被害,歸大都督宇文泰,引為帳內,很受親遇。宇文泰授他為羽林監,封白土縣伯。從迎魏孝武帝,攻回洛城立功第一。

西魏大統元年(535年)授寧遠將軍,勇冠一時,作戰驍勇,賜姓普屯氏。官至通直散騎常侍,晉爵為白土縣侯。幫助宇文泰擒竇泰,克復弘農,戰沙苑,都擔任先鋒陷敵。又從獨孤信洛陽,戰於河橋。以功進爵為白土縣公,任揚州刺史,授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又助燕國公于謹襄陽

大統十三年(547年)遷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開府,出為鄜州刺史。時望日重,轉任河州刺史、大中正。周孝閔帝即位,拜大將軍,進爵枹罕郡公,久在軍陣。後進位柱國。參與東征北齊等戰役。保定年間,率兵攻丹州胡,又從尉遲迥進圍北齊洛陽。討平銀州綏州諸州叛亂。天和六年(571年),再從宇文憲攻北齊,隨軍攻克斛律光在洛南所築齊伏龍等五城。後任寧州總管。建德初年,擔任大司寇。進位上柱國,進封宿國公,遷少傅

大象二年(580年)卒,年六十九歲。子辛永達嗣位,擔任儀同大將軍。

家庭[編輯]

夫人[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27》,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文苑英華·卷九百十一·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銘(並序)》:公諱威,字某,河南洛陽人也。舊姓辛,隴西人,基若水之源,纂商丘之胄,邑於大毫,實定其居,封於小辛,乃成其姓。是以三川披髮,幸有得見事機之機,八卦占爻,辛謬有知人之鑑。佐治以東都上將,魏帝解衣;武賢以西國功臣,漢王推轂。   祖太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面總管、大都督。隴右貴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連鑣,並得聲振長榆,名雄高柳。   公秉靈山嶽,載誕星辰,結髮嶷然,齠年成德,澄波萬頃,建標千仞,鋒穎既高,光芒已遠。青衿學劍,既為人主所稱;童子論兵,即佐中軍之策。永熙元年入仕,蒙授直盪都督。   太祖文皇帝雪舊君之恥,連西伯之功,始裂鴻溝,初登函谷。公濯衣沐發,杖劍轅門。撤洗足而相迎,下賓階而顧問。自此即居帳內,仍為直寢,授寧遠將軍、羽林監、白土縣開國伯,邑五百戶。大統元年,從迎大駕,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加冠軍將軍、散騎常侍,轉大都督。公善於用兵,長於撫御。自攻洛陽,定弘農,戰河橋平沙苑,冒刃衝鋒,前無橫陣。況以弦木六鈞,函犀七屬,門多懸胄,箭必中鞍,山積器械,谷量牛馬,軍吏計功,司勛賞策。授使持節、銀青光祿大夫,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昔者受律赤符,韓信當千里,治兵白帝,張飛擬萬人。皆比於今日,公之謂也。五年授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浮於江海,達於淮泗,怎麼樣既敷,瑤琨即序。十三年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遷驃騎大將軍、開府,仍賜姓普屯,即為官族。入陪武帳,出總戎韜,置府於陽關,張旃於瀚海,故得上書於漢,即用同宗,爭長於周,還無異姓。十六年授鄜州諸軍事、鄜州刺史。公頻煩兩牧,風政神明,虎去西河,梟移東郡。河湄瑞氣,特表廉平,鄜祀神光,偏明正直。   及乎魏終天祿,周受惟新,明命已遷,彝倫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將軍、抱罕郡開國公,增邑一千戶。軍中受詔,非論北伐之功;大將登壇,無待東歸之策。置陣太平,開陰晉之道,連兵廣武,納滎陽之城。校戰丹山,移營白壁,莫不勇冠三軍,名凌五將。保定四年授寧州總管。掌其北門,既為鄭國所委,捍其西鄙,無懼秦亭之逼。是以築平網之城,衛人拱手,戍滎波之澤,梁氏寒心。朝廷與公有內外之親,令公從戚里之貴,乃以魏文帝女為公夫人,遂得長門之左,別開公主之園;濯龍之傍,便有王姬之館,五年被征入京,拜少司馬。期於司武,以公為魏絳;佐於中軍,以公為荀首,豈直謂之鶉火,稱之縉雲而已哉。其年被使領兵出西涼州,奉迎突厥皇后。紀裂繻來,卿為郡逆,稱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授柱國,拜大司寇。楚之柱國,方之南火,軒之司寇,譬以西雲,總授於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授少傅,四年授河州總管,都督工州諸軍事,即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於此地,再為連率,頻依衣錦。襄城龍種,更反池台;桂陽仙人,還歸鄉里。故老親賓,柑歌相慶,安車駟馬,天下榮之。   宣政元年,授上柱國,更加少傅。配於上相,即陪玄扈之圖;居於京師,實有圮橋之策。改封宿國公,食邑並前五千五百戶。射鴻舊圃,舞鶴余城,既浮酸棗之河,聊對淇園之竹。來朝建章,則天子降席;出遊戚里,則群公下階。是以行滿天地,名聞四海。方當光輔五君參謀七政,夭厲弗戒,薨於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柳莊告殯,傾社稷之臣,鄭僑雲亡,得諸侯之禮。詔贈某官,諡某公,禮也。以今開皇元年七月某日反葬於河州金城郡之苑川鄉。山行隴底,地入塞原,望積石在緣河,臨崆峒而下坂。玄甲黃腸,崎嶇亭鄣,及雲奠徹,方榮榆沈。若夫樹反壤也,封夏屋焉,終須潁川之碑,乃見華陰之碣。   世子儀同永達,孝性有聞,居喪得禮,嗟海變而田成,懼山飛而地絕。勒石墓田,仍銘云爾。   少典之孫,玄王之子。虹貫於月,金承於水。降及於周,公侯復始。風俗氣候,山川表裏。河連積石,山帶崆峒。秦亭北上,漢使西通。金行氣壯,地勢人雄。稜稜高節,凜凜疏風。祖考藩屏,濁河清渭。兩地謨明,雙流光賁,水無別色,雲無異氣。為吏為民,惟懷惟畏。公之嗣世,實秉英靈。降神中嶽,回文列星。鸞翔鳳舞,珠角山庭。臣深義本,子極天經。洛城戰陣,河橋旗鼓。箭飲石樑,劍燃銅柱。並麗六麋,俱抽雙虎。玉門開部,陽關置府。再為上台,兩為少傅。模範帝師,經綸國步。允襲峻德,欽明審諭。不吝車茵,誰言溫樹。天道茫昧,年齡倏忽。上將星開,功臣鼎沒。九原陵阜,三河甲卒。地險龜林,營危馬窟。西州永別,北闕長辭。山張虛蓋,野祭空帷。陵原地迥,松路風悲。銘於碣石,勒以貞龜。
  2. ^ 《隋代墓志精粹(第二辑)》. 上海市: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11月: 1. ISBN 9787547932209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