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獨立戰爭
蘇格蘭獨立戰爭是指13世紀末和14世紀初蘇格蘭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一系列軍事衝突。
1296年英格蘭入侵蘇格蘭,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爆發。1328年愛丁堡—諾咸頓條約簽署後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結束 。1332年,愛德華·巴里奧入侵蘇格蘭,第二次蘇格蘭獨立戰爭爆發。 1357年貝里克條約簽署後戰爭結束。這段時間英格蘭始終無法通過戰爭來吞併蘇格蘭。[1]
背景
[編輯]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領的軍隊入侵英格蘭,擊敗了英格蘭原有的勢力。原勢力的繼承人之一逃亡到蘇格蘭,並將妹妹嫁給了國王馬爾康姆。這一行為激怒了征服者威廉,他的軍隊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勢如破竹。馬爾康姆被迫投降,宣佈蘇格蘭王國的臣服,並送兒子鄧肯到英格蘭為人質。
1098年,馬爾康姆死後,他的弟弟繼位,而英格蘭王國卻支持已經做了幾十年人質的鄧肯繼承王位。鄧肯奪權後僅幾個月,就被謀殺。此後幾個世紀,蘇格蘭王位爭分不斷,英格蘭王國則往往根據自己利益,藉機公開或暗中影響繼承問題。而兩個王室家族的血緣關係也隨着婚姻逐漸建立。嫁入蘇格蘭王室的英格蘭王族逐漸將歐洲貴族文化等傳教到了蘇格蘭。
第一次獨立戰爭
[編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尤其在意對於蘇格蘭的直接和間接控制,通過不同手段削減蘇格蘭王權和其影響力。1295年,蘇格蘭國王與法國簽訂了盟約,史稱「老同盟」(Auld Alliance)。愛德華一世於次年起兵進攻蘇格蘭,推翻了當時的國王約翰·巴利奧爾,並將蘇格蘭國王加冕時必須的命運之石奪走,送回西敏寺。但是此後蘇格蘭著名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聚集民眾,在斯特靈橋擊敗了英格蘭大軍。1298年,愛德華一世親征,最終徹底粉碎了蘇格蘭的抵抗。蘇格蘭幾乎成為英格蘭王國領土的一部分。蘇格蘭貴族和原王位繼承人之一羅伯特·布魯斯又發起反抗,並於1306年登基為羅伯特一世,但同年就被愛德華一世擊敗,妻子、女兒、妹妹都被俘虜。
1307年,愛德華一世去世。羅伯特·布魯斯加大了反抗獨立運動的力度,並被地方勢力認可為蘇格蘭的新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打敗英格蘭軍隊,取得實際上的獨立,英格蘭為了贖回被俘的貴族也歸還了其之前被俘的家屬。1320年,蘇格蘭的地位獲得羅馬教皇的認可。1328年,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簽訂愛丁堡-北安普頓協議,承認蘇格蘭是獨立國家,並許諾妹妹與羅伯特·布魯斯的四歲的幼子大衛聯姻。第一次獨立戰爭結束。
第二次獨立戰爭
[編輯]1329年,僅過了一年,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其子大衛二世繼位,年僅5歲。英格蘭又以繼承權糾紛為由,支持試圖奪取王權的傀儡人物愛德華·巴里奧,於1332年再次進攻蘇格蘭,開始第二次獨立戰爭。英格蘭軍隊攻佔領蘇格蘭許多城鎮,並將其中的八個郡通過新擁立的傀儡國王的名義正式轉讓給英格蘭。1334年,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與12歲的王后(愛德華三世的幼女)到法國避難。蘇格蘭又一次處在被徹底征服的邊緣。
然而,蘇格蘭當地貴族始終沒有放棄抵抗。1337年,英格蘭與法國長期的紛爭終於升級為戰爭。愛德華三世不得不從蘇格蘭調回主力軍隊,對於蘇格蘭的控制逐漸減弱。1341年,17歲的大衛二世返回蘇格蘭,正式領導獨立戰爭,國內士氣大振,兼之與法國同盟,取得了不小成績。
1346年,大衛二世率大軍入侵英格蘭北部,在英格蘭後方聲援法國的行動。不過蘇格蘭軍隊此次在內維爾十字之戰中遭遇慘敗,大衛二世被俘虜後押送到英格蘭關押。但是英格蘭也無力再大舉入侵蘇格蘭,其擁立的傀儡王巴里奧不久宣佈放棄繼承王位的要求,回到英格蘭隱居。
1357年,雙方簽訂和約,大衛二世被釋放回到蘇格蘭,但是蘇格蘭必須向英格蘭支付高額贖金,分期償還。
參考文獻
[編輯]- ^ Scotland's History - The Wars of Independence. BBC. 2009-03-01 [202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