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草裙舞計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草裙舞計劃
Project Hula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阿拉斯加冷灣蘭德爾堡陸軍機場,1942年空攝圖。草裙舞計劃於1945年在此實施
地點阿拉斯加冷灣
目標美國海軍艦艇移交給蘇聯,用以進行蘇日戰爭
日期1945年3月20日 (1945-03-20)-1945年9月30日 (1945-09-30)
結果日本在計劃完成前投降

草裙舞計劃(英語:Project Hula)是二戰時美國蘇聯的一項艦艇轉移計劃。該計劃將使蘇聯具備足夠的海軍力量進行對日作戰,特別是進攻南庫頁島千島群島

背景

[編輯]

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1]。同年6月,蘇聯因巴巴羅薩行動而捲入二戰,同年12月日本盟軍開戰。雖然蘇日兩國分屬不同陣營,但雙方都沒有興趣針對對方採取軍事行動,兩國之間一直維持着相對中立的關係。[2]當時斯大林的立場是,蘇聯只有在德國戰敗後才可能加入對日作戰。[3]

1944年10月,在與時任美國駐蘇大使威廉·埃夫里爾·哈里曼會面時,斯大林終於同意加入對日作戰,同時也表示要等到德國投降3個月後。由於蘇聯此前承受力大量的損失,斯大林要求盟軍對東亞和太平洋方向的蘇軍提供援助。蘇聯向美國列出一份所需要的設備清單(美方代號MILEPOST),美國依照此開始對蘇聯提供援助。[4]

兩個月後的12月20日,蘇聯海軍總參謀長Alafusov海軍上將和美國駐莫斯科軍事使團副指揮官Olsen海軍少將達成一致意見,將MILEPOST清單中列出十幾種艦艇和飛機移交給蘇聯。艦艇種類包括各類護衛艦、登陸艇和掃雷艦。Olsen還建議同時進行對蘇聯海軍艦員訓練。[4]

前期準備

[編輯]

地點選擇

[編輯]
冷灣
坐標:55°12′33″N 162°42′51″W / 55.20917°N 162.71417°W / 55.20917; -162.71417

1945年1月上旬,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建議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上建立艦艇轉移和人員培訓基地,這些地方僅有極少數的平民居住。這些地點可以避免引起日方的警覺,以保證行動的保密性。他建議使用烏納拉斯卡島上的荷蘭港,蘇聯海軍和商船隊經常經過此處,因而對這片水域較為熟悉。[5]

1945年1月18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恩斯特·金恩聯繫了北太平洋艦隊司令法蘭克·傑克·弗萊徹,告知其計劃,美國在1945年4月至12月期間向蘇聯轉移大約250艘艦艇,並且將有2,500名人員同時呆在轉移基地。恩斯特·金恩還詢問荷蘭港是否合適,法蘭克·傑克·弗萊徹回復表示荷蘭港沒有足夠的住房和訓練空間,港口太小無法容納預計數量的艦艇,並且港外風浪洶湧,無法進行安全訓練。弗萊徹推薦了阿拉斯加半島上的冷灣,該地有受到保護的港口和海岸設施,同時完全沒有平民居住。科迪亞克荷蘭港分別被列為第二和第三候選地點。恩斯特·金恩通知美國駐莫斯科軍事使團將選擇冷灣。[6]

1945年2月8日,恩斯特·金恩庫茲涅佐夫雅爾塔會議上會面。庫茲涅佐夫表示蘇聯的第一選項是荷蘭港,第二選項是科迪亞克。恩斯特·金恩告知其美國選擇了冷灣,庫茲涅佐夫之前對冷灣並不熟悉,但在地圖上看到冷灣的位置後即刻同意了。[7]

籌劃

[編輯]
塔科馬級巡防艦英語Tacoma-class frigate,草裙舞計劃中轉移的最大、最貴、火力最強的戰艦

1945年2月中旬,恩斯特·金恩正式確立了「草裙舞計劃」,並命令法蘭克·傑克·弗萊徹開始修復1944年11月關閉的冷灣蘭德爾堡陸軍機場[7]

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蘇聯海軍人員運抵冷灣。經過商討,最終決定魚雷快艇和浮筒駁船將直接從美國西海岸運到蘇聯遠東地區,以減少冷灣所需的人員。蘇聯則用自己的商船將人員運送到冷灣,這些商船當時在定期航行,將租借物資從美國西海岸運送到蘇聯遠東,每艘船每次可載約600人。[8]

草裙舞計劃最終確定美國將向蘇聯轉移:

到1945年11月1日,還將為蘇聯海軍訓練15,000名艦員。這些艦艇將在美國海軍的護航下從冷灣啟航,在阿圖島西北交予蘇聯海軍護航。護航船隊和轉移艦艇將接着從科曼多爾群島以北駛向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到達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後,這些艦艇再分散到指定的母港。[9]

計劃經過

[編輯]

計劃開始

[編輯]
在冷灣的信號員訓練,左方為蘇聯海軍人員。

美國海軍專門為草裙舞計劃創建了第3294號海軍支隊,專門負責冷灣的所有培訓和轉移活動。1945年3月7日,William S. Maxwell被指派為指揮官。Maxwell建議增加冷灣的俄語翻譯人員,並要求轉移艦艇在轉移到冷灣前已安裝完所需設備,並確保上面沒有未授權設備。[10]

Maxwell於1945年3月19日抵達冷灣,並於次日開始領導指揮冷灣基地。當時有694名美國海軍美國海岸警衛隊人員、47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一支605人規模的美國陸軍特遣隊。之後陸軍人員逐步被海軍人員替換,基地人數穩定在1500人左右。Maxwell開始進行一些的基地準備工作:建立住房、教室、電影放映室、一座廣播電台和一個壘球場;為無線電、雷達、工程兵、炮術、掃雷、損管、登陸艇操作等各類培訓課程選擇教員;採購各類培訓設備和教程影片。[11]

首批抵達冷灣的蘇聯人來自蘇聯採購委員會,他們於1945年3月23日到達基地。Maxwell認為蘇聯人在海上訓練前需要先進行大量的課堂培訓,然而蘇聯軍官不同意,更希望加強海上訓練。雙方最終達成妥協。[12]

1945年4月10日至14日,第一批蘇聯學員乘坐5艘蘇聯商船抵達冷灣,每艘商船上載有近500名蘇聯學員。蘇聯海軍少將Boris Dimitrievich Popov於11日抵達,負責指揮冷灣的蘇聯人員。[12]

計劃進行

[編輯]
在冷灣的大型步兵登陸艇降下美國國旗,以轉移給蘇軍
在冷灣的大型步兵登陸艇升起蘇聯海軍旗

1945年4月16日,首批220名蘇聯軍官和1,895名士兵於開始在冷灣接受訓練。初期的挑戰來自蘇聯人完全不熟悉雷達、聲納和艦船的推進裝置,此外還缺乏俄語培訓手冊。蘇聯方面通過製作俄語手冊來解決這個問題。[13]此外抵達冷灣的不少艦艇並未完全依靠原計劃安裝適配的設備,導致每天都有大量的艦船設備被空運到冷灣機場,技術人員進而對艦艇設備進行現場修改。一些木製船體的艦船在風浪中訓練時遭受了損壞,不得不前往200海里外的荷蘭港進行大修,包括一艘輔助機動掃雷艇和九艘獵潛艦。這導致獵潛艦的轉移推遲了8天。[14]

1945年5月28日,首批三艘掃雷艦和五艘輔助機動掃雷艇啟航前往蘇聯;5月30日,第二批三艘掃雷艦和六艘獵潛艦啟航;1945年6月7日,第三批三艘掃雷艦和七艘獵潛艦啟航。[15]30艘塔科馬級巡防艦英語Tacoma-class frigate是草裙舞計劃中轉移的最大、最貴、火力最強的戰艦。7月15日,首批10艘塔科馬級巡防艦啟航前往蘇聯。[16]

冷灣的蘇聯和美國人員之間在計劃進行期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表現最好的蘇聯學員被保留在冷灣,與美國教官一起訓練後來抵達的其他蘇聯人員。到1945年7月31日,草裙舞計劃已將計劃中的180艘船隻中的100艘轉移到蘇聯。[17]

蘇聯對日宣戰

[編輯]

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向日本宣戰。日本於8月15日對同盟國無條件投降。蘇聯的對日作戰實際持續到9月5日。雖然蘇聯已經公開參戰,草裙舞計劃仍處於高度機密狀態中。[18]蘇聯參戰後,Maxwell和Popov加快了訓練和轉移進度,以將艦艇儘快移交給蘇聯。[17]

1945年9月5日,在蘇聯完成了對千島群島的佔領數小時後,Maxwell接到命令要求停止轉移未配備培訓艦員的艦艇。美方和蘇方人員在冷灣開始終止計劃。1945年9月17日,最後4艘巡防艦前往蘇聯。9月27日,最後一批蘇聯艦員乘蘇聯輪船離開冷灣。冷灣基地於9月30日關閉。[19]

後續

[編輯]

在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9月4日的142天內,美國共培訓了約12,000名蘇聯海軍人員,其中包括約750名軍官和11,250名士兵。美國向蘇聯轉移了共149艘艦艇,包括了28艘巡防艦(PF)、24艘掃雷艦(AM)、31艘輔助機動掃雷艇(YMS)、30艘大型步兵登陸艇(LCI(L))、32艘獵潛艦(SC)、4個浮動車間(YR)。[20]8月18日,有5艘大型步兵登陸艇在蘇聯登陸占守島行動中被日軍海岸炮擊毀。[21]

根據協議,所以轉移的艦艇在二戰後都應該交還給美國。1946年2月,美國開始與蘇聯談判,要求歸還被轉移的艦艇。然後隨着冷戰的開始,艦艇的歸還進程遭遇了阻礙。[22]1948年,蘇聯最終同意歸還巡防艦,並於1949年10月和11月歸還了27艘巡防艦,僅剩的一艘巡防艦因為在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附近遭遇風暴擱淺幾近沉沒,因而無法歸還。 25艘大型步兵登陸艇(除去被日軍擊毀的5艘)的歸還擱置的更久,最終於1955年歸還了15艘。[23]到1957年,美國海軍情報局報告說草裙舞計劃的149艘艦艇,只剩18艘仍在蘇方,包括9艘掃雷艦(AM)、5艘獵潛艦(SC)和4個浮動車間(YR)。[24]

諷刺的是,美國海軍實際上並不想接收這些歸還的艦艇,因為它們已經過時,且保管和處置費用很高。結果,一些艦艇只是在名義上被轉移到美國,然後在蘇聯被賣為廢品,或是在美國海軍當局的觀察下在蘇聯水域擊毀。蘇聯曾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轉移了兩艘輔助機動掃雷艇(YMS)。1955年後仍在蘇聯手中的97艘草裙舞艦艇,大多以變賣賣品或直接擊毀的方式處理。[25]

參考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Russell 1997,第3–4頁.
  2. ^ Jacobs 2008,第15頁.
  3. ^ Russell 1997,第4-8頁.
  4. ^ 4.0 4.1 Russell 1997,第8頁.
  5. ^ Russell 1997,第9頁.
  6. ^ Russell 1997,第9-10頁.
  7. ^ 7.0 7.1 Russell 1997,第10頁.
  8. ^ Russell 1997,第10–11頁.
  9. ^ Russell 1997,第12, 20–21頁.
  10. ^ Russell 1997,第12–13頁.
  11. ^ Russell 1997,第13, 16頁.
  12. ^ 12.0 12.1 Russell 1997,第16頁.
  13. ^ Russell 1997,第17頁.
  14. ^ Russell 1997,第18頁.
  15. ^ Russell 1997,第20頁.
  16. ^ Russell 1997,第21, 24, 28, 39頁.
  17. ^ 17.0 17.1 Russell 1997,第18, 28頁.
  18. ^ Russell 1997,第29, 32–33頁.
  19. ^ Russell 1997,第34頁.
  20. ^ Russell 1997,第1, 33, 35, 39–40頁.
  21. ^ Russell 1997,第30–31, 39–40頁.
  22. ^ Russell 1997,第37頁.
  23. ^ Russell 1997,第38–40頁.
  24. ^ Russell 1997,第38頁.
  25. ^ Russell 1997,第38, 40頁.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