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苗逢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苗逢澍(1916年—1991年10月3日),山西襄垣大黃莊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民國時期[編輯]

1937年4月,在長治縣中學加入「山西犧盟會」,並當選為該校犧盟會的負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赴太原參加「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同年10月,派往興縣開展抗日活動,先後任該縣三區「動委會」主任、犧盟會區協理員、秘書、特派員等職。同年12月加人中國共產黨。此後,歷任興縣二區區委委員、縣委組織部長兼社會部長、嵐縣縣委書記、晉綏一地委組織部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被調到晉綏五地委工作,先後任地委組織部長、山陰縣委書記[1]

人民共和國時期[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軍進入四川。1950年3月18日,經中共西康省委研究,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中共康定地方委員會雅安正式成立,康定地委由苗逢澍、樊執中李占林李春芳白雪峰喬志敏沙納等7人組成[2]。他任中共西康區黨委委員兼康定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軍管會主任,負責開闢新區和支援解放軍進軍西藏。同年4月,負責籌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4年,調任西康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3],參與領導藏彝區民主改革和平息叛亂等工作[4]

1955年,西康省與四川省合併,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民工委書記、省監委書記。1959年12月至1963年8月,擔任農業機械廳廳長[5]。後擔任手工業廳長、化工廳長。1962年兼任水利電力廳廳長、黨組書記期間,深入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協助四川省委制定水利、水電方針和總體規劃,並參與組織領導了興建玉溪河、升鍾、三岔等水利工程。文化大革命中,苗逢澍遭到誣陷和迫害。1974年11月至1976年10月,擔任四川省水利局局長[6]。1976年10月至1982年,擔任四川省水利電力廳廳長[7]。1983年,退居二線,當選為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常委。1991年10月3日,病故於四川省人民醫院,享年76歲[8]

參考[編輯]

  1. ^ 晉緩邊區革命紀念館編. 晋绥边区人物春秋.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6年5月: 176. ISBN 7-5011-1117-0. 
  2. ^ 郭昌平著. 箭炉夜话.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3年10月: 9. ISBN 978-7-5063-7149-0. 
  3. ^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5卷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10-1966.5.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684. ISBN 7-80136-318-3. 
  4. ^ 四川省甘孜軍分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甘孜藏族自治州军事志. 四川省甘孜軍分區《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1999年5月: 387–388. 
  5.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四川省志 政务志 上. 北京:方志出版社 ,. 2000年2月: 340. ISBN 7-80122-546-5. 
  6.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四川省志 政务志 上. 北京:方志出版社 ,. 2000年2月: 397. ISBN 7-80122-546-5. 
  7.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四川省志 水利志.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年9月: 387–388. ISBN 7-5364-3438-3. 
  8. ^ 晉東南地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晋东南地区志 评审稿 第4册. 晉東南地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