緜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綿諸
地位周朝諸侯國
政府封地
• 爵位
不詳
分封
史書記載史記·匈奴列傳》

綿諸,是由先秦華夏人群分裂出來的先秦西戎部落一支[1][2]春秋時期西戎八國之一,在今甘肅省天水市東。又稱緜諸、居緜、緜敘。

綿諸在今天水市社棠為中心並包括天水東南和清水縣南一帶活動。春秋戰國時居隴山以西今甘肅清水河西南綿諸水流域。秦國向西發展,與其發生關係。秦穆公由余,西戎八國都臣服於秦。秦厲共公六年(前471年),綿諸向秦請援。秦厲共公二十年(前457年),綿諸與秦戰。秦靈公八年(前417年)後,綿諸與秦戰爭不斷,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秦復伐綿諸。後不見於史。後秦昭王隴西郡。《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有綿諸道。唐朝括地誌》:綿諸城在秦州秦嶺縣(貞觀十七年併入清水縣)北五十六里。約今天水市社棠鎮北坪邽山下。

參考資料[編輯]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1. ^ 《農業類型的演變與戎狄族群的興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戎狄』族群應當是下一歷史階段里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2. ^ 林沄《戎狄非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