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福州三一學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思萬樓
萬拔文

福州三一學校(英語:Foochow Trinity College)是英國聖公會在中國福州創辦的一所學校。

三一學校前身包括聖公會在福州創建的三所學校。

1850年,英國聖公會華南教區(主教駐香港)由於在廣東省傳教遇到挫折,遂轉至福建省傳教。最初,傳教士試圖進入省會福州城內傳教。1878年(光緒四年),由於福州的儒生強烈反對傳教士進城(烏石山教案),聖公會將傳教基地轉移到閩江南岸的倉山,並在倉山創辦「廣學書院」和「榕南兩等小學堂」。

1907年秋,在聖公會福建教區支持下,在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大學佈道會的萬拔文牧師又在倉山施埔開辦一所規模很小、以英語為主課的中學「聖馬可書院」。1911年12月,萬拔文等購買倉山跑馬場附近的沙俄駐榕領事館館舍,及其周圍的4座洋房和園地作為校園。1912年,落成兩座紅磚大樓。萬拔文將聖公會在榕創辦的聖馬可書院、廣學書院、榕南小學三校合併,合為,遷入新址,始稱「三一學校」。下屬三一漢英書院、三一中學、三一小學。

1919年,萬拔文校長卸任。校友們為紀念他,在校內興建三層塔樓思萬樓(Pakenham-Walsh Tower),於1925年完成。

1924年,三一學校購得10餘畝田地,闢為足球場,這是當時福州中等學校唯一的符合規格的足球場。於是足球成為學校傳統體育項目,比賽時總是名列前茅,因而三一足球馳名遐邇,歷久不衰。

1928年,學校向國民政府辦理立案手續,三一中學和漢英書院合併統稱「私立福州三一中學」,三一小學改稱「私立福州三一中學附屬三一小學」。1933年三一中學高中生參加國家會考全部及格,初中參加國家會考總成績名列全省70多校之首。

抗日戰爭期間。1941年夏,福州第一次淪陷,聖公會在福州開辦的陶淑女子中學遷到崇安與三一中學聯辦,稱為「三一陶淑聯合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全部遷回原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10月25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接辦三一學校,更名為福州第九中學。1993年更名為福州外國語學校

歷任校長[編輯]

知名校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