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邊緣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邊緣人是社會學家羅伯特·E·帕克埃弗里特·斯托內奎斯特英語Everett Stonequist首先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念,用來解釋一個受兩種文化影響的個體如何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 [1] [2] [3]

1926年,羅伯特·E·帕克提出邊緣人(Marginal man)這個詞,用來描述受兩個不同民族或種族群體影響的個人。20世紀50年代,社會學家米爾頓·戈德堡(Milton M. Goldberg)將羅伯特·E·帕克和埃弗里特·斯托內奎斯特的 "邊緣人 "概念擴展為 "邊緣文化"。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社會學者引入"邊緣人 "和 "邊緣文化 "的概念用來研究美國猶太人 [4][5]

參考文獻[編輯]

  1. ^ Park, Robert Ezra. Race and culture. (1950).
  2. ^ Stonequist, Everett V. The marginal man: a study in personality and culture conflict. (1937).
  3. ^ Goldberg, Milton M. "A qualification of the marginal man theor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 no. 1 (1941): 52-58.
  4. ^ Bergmann, Werner, ed. Error without tr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antisemit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ol. 2. Walter de Gruyter, 1988.
  5. ^ Heilman, Samuel C. "The sociology of American Jewry: The last ten year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8, no. 1 (1982): 1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