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特蕾莎泰勒銀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麗亞·特蕾莎泰勒銀幣
國家/地區 神聖羅馬帝國
價值1泰勒
直徑40毫米(1.6英寸)
厚度2.5毫米(0.098英寸)
重量28克(0.90金衡制盎司)
邊緣IUSTITIA ET CLEMENTIA
"正義與憐憫"
形狀圓形
成分83%
鑄造年份1741-今
正面
背面
1780年刻有維也納鑄幣廠標誌的特蕾莎泰勒

瑪麗亞·特蕾莎泰勒(Maria Theresa thaler,MTT,德文中也稱為 Mariatheresientaler)是一種奧地利貿易銀圓,從 1741 年開始鑄造至今,上面刻有奧地利女大公神聖羅馬皇帝弗蘭茨的妻子瑪麗亞·特蕾莎皇后的肖像。弗朗茲一世將此枚銀幣用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其他歐洲和非歐洲領土上當作貿易硬幣和支付手段,而現在則被當作是收藏品。

1751 年至 2000 年間,大約鑄造了 3.89 億枚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硬幣。

歷史[編輯]

刻有瑪麗亞·特蕾莎半身像的泰勒硬幣是由1741年起開始鑄造。1752年,約翰·馮·弗里斯 (Johann von Fries)推出了他的作品:瑪麗亞·特蕾莎·泰勒 (Maria Theresa thaler)。 1778 年,弗里斯伯爵 (Count Fries) 掌控了塔勒內戈蒂姆 (Thalernegotium),這為國家(奧地利黎凡特戰爭艦隊的升級)和他自己都帶來了高額利潤。 [1]除其他外,弗里斯在瑪麗亞·特蕾莎·泰勒 (Maria Theresa thaler) 中開創了東方貿易(1752 年,他接管了所謂的「Taler-Negotium」[土耳其人重視的瑪麗亞·特蕾莎·泰勒斯貿易],這在 1756 年至 1776 年為他帶來了利潤約為一百萬荷蘭盾)。 然而,自 1753 年 9 月與巴伐利亞選帝侯締結硬幣公約以來,瑪麗亞·特蕾莎·泰勒這個詞才被使用。自1780年皇后去世以來,泰勒一直作為貿易硬幣於今年鑄造。泰勒幣由神聖羅馬帝國和哈布斯堡地區的以下鑄幣廠鑄造:布魯塞爾霍爾金茨堡克雷姆尼茨卡爾斯堡米蘭布拉格維也納。除此之外,伯明翰孟買倫敦巴黎羅馬烏得勒支威尼斯等地也進行了鑄造。 [2]

塔勒至 1858年10月31 日為止為奧地利帝國法定貨幣。奧地利貨幣於 11 月1日起採用十進制。他們的古爾登價值100克羅伊澤。 [3]直到20世紀,瑪麗亞·特蕾莎泰勒 (Maria Theresa thaler) 是非洲[4]和亞洲部分地區(包括印度地區)公認的支付手段。在阿拉伯世界,它被稱為Abu KushAbu Noukte 。許多歐洲國家都鑄造了模仿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的大銀幣,例如威尼斯、意大利王國、普魯士或拉古薩。這裏的外觀是模仿的。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和西部,於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抵抗下,瑪麗亞·特蕾莎·泰勒仍然在流通。世紀唯一的支付方式。阿比西尼亞帝國在本世紀初將其作為官方貨幣已有 100 多年的歷史。 [5]

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硬幣的進口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的流通都被禁止。例如,在德屬東非,從 1893 年開始禁止進口,從 1896 年開始禁止流通。喀麥隆多哥自1907年起禁止進口,同時在多哥流通。 [6]

1935年,英國開始自行生產泰勒幣,作為資助殖民活動的手段,並在埃塞俄比亞蘇丹東非(如索馬里)等非洲國家流通,以穩定自身的權力地位。 20 世紀 40 年代初,英國在孟買生產了約 1900 萬件,以應對大量運輸這種產品的困難。 [7]

戰後,該硬幣在奧地利重新發行。自 1946 年以來,維也納造幣廠已鑄造了超過 49 枚萬份。時至今日,金茨堡郵票仍帶有造幣廠長的印記SF(以金茨堡造幣廠 Schöbl 和 Faby 的主要造幣廠命名)。瑪麗亞·特蕾西亞統治後的所有這些鑄幣現在都被稱為「後鑄版」。新版塔勒之前的所有重鑄版也稱為「早期重鑄版」。除了較稀有的較舊的重鑄幣外,重鑄幣的價格通常無法與瑪麗亞·特蕾莎時代的真品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相提並論。重鑄的主要特徵一方面是上述鑄幣標記 SF,另一方面是正面徽章右下方缺失的鷹和背面的鑲滿珍珠的胸針。它們很重要,因為這三個特徵也單獨出現在舊硬幣上。 [8]

所有重鑄版均標示年份為1780年。 [8]

2017年為紀念瑪麗亞·特蕾莎誕辰300年紀念,特別推出由四種部份組成的《瑪莉亞‧特雷莎泰勒》。 [9]

標準規格[編輯]

塔勒直徑為 39.5 毫米至 41 毫米,最大厚度為 2.5 毫米。根據歷史鑄幣標準,純銀含量為23.389克或0.751974金衡盎司相當於1/12維納馬克0.280668公斤。 [10]細度為 833⅓/1000 [10]粗糙度為 28.0668克。目前奧地利官方的後鑄版也遵循這些標準。 [11]

銘文[編輯]

銀幣的正面和背面的銘文如下:M. THERESIA. D. G. R. IMP. HU. BO. REG. //ARCHID. AVST. DUX. BURG. CO. TYR. 1780 X,Maria Theresia 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rix、Hungariae Bohemiaeque Regina、Archidux Austriae、Dux Burgundiae、Comes Tyrolis 1780的縮寫。意思為:瑪麗亞·特蕾莎,蒙上帝恩典,羅馬人皇后、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女王、奧地利大公夫人、勃艮第公爵夫人、蒂羅爾伯爵夫人。」 其中X 表示 10枚833⅓1000精細馬克(= 科隆馬克 ≈233克銀),因此硬幣是按照慣例鑄造的。邊緣壓花——一種安全特徵——寫着「IUSTITIA ET CLMENTIA」,意思為「正義和寬大」。

造假[編輯]

市面上有大量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的贗品。而通常會依照細節渡將其區分成普通假幣與收藏級假幣兩大類。 [12] [13]

  • 普通假幣:此種類型很少遇到。它們的特點通常是重量較輕和/或材料不同(非銀材料鑄成),且由於品質較差,通常相對更容易被發現。
  • 收藏級贗品:收藏級贗品往往較難辨識,需要對該幣有許多知識才能辨別。有些是將真品的普通版偽造成稀有變種版,或是使用劣質材料製成普通硬幣並大量出售。這種偽造幣通常可以通過重量或邊緣上的文字來識別。

由政府或代表政府鑄造的作品不一定是贗品,即使此類鑄造未經奧地利政府授權。只有在未經奧地利政府或維也納造幣廠授權鑄造的情況下,私人製造的標本才被視為贗品。

反標記[編輯]

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經常成為所謂反駁的對象。憑藉這種錢幣專業性,通過郵票的方式將字符印在硬幣上,這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原始硬幣的設計,而只是授權其作為當地的支付手段。這方面的例子可以在也門的at-Talh和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找到。 [7]

25先令紀念幣[編輯]

1967年發行了25先令的硬幣,頭像是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的頭像。 [14]這是30毫米直徑和 13g 重量較粗,但比泰勒硬幣更小、更輕。

文獻[編輯]

  • 漢斯·約瑟夫:瑪麗亞·特蕾莎·泰勒。 2.版本,布里爾,萊頓 1961 年。
  • 卡爾·皮茲和約瑟夫·勞德尼茨:瑪麗亞·特蕾莎·泰勒的歷史。卡爾·格雷澤,維也納,1898 年。 (數碼化: [1]
  • 沃爾特·哈夫納: 《瑪麗亞·特蕾莎·泰勒詞典》1780 年。弗魯瓦爾德出版社 2018

網頁連接[編輯]

額外內容[編輯]

  1. ^ Johann von Fries – Der Erfinder des Maria-Theresien-Talers – Evangelisches Museum Österre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Variants of the Maria Theresia Taler 178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Archiv für Geschichte der Soziologie in Österreich: Große Chronik von Gramatneusiedl, Marienthal und Neu-Reisenberg 1850 bis 185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bgefragt am 30. Oktober 2010
  4. ^ Geld in Afrika. In: Zeitschrift für Schul-Geographie 11 (1890), S. 81–82
  5. ^ Robert-Tarek Fischer: Österreich im Nahen Osten. Die Grossmachtpolitik der Habsburgermonarchie im Arabischen Orient 1633–1918. Böhlau, Wien 2006, ISBN 3-205-77459-0, S. 47.
  6. ^ Stichwort: Maria-Theresien-Taler.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Deutsches Kolonial-Lexikon, Band II, Leipzig 1920, S. 507.
  7. ^ 7.0 7.1 Jochen Renger: Silbermünzen im Jemen. Der Maria Theresia Thaler. In: Jemen-Report, Jg. 39 (2008), Heft 2, ISSN 0930-1488.
  8. ^ 8.0 8.1 Gerhard Herinek, Austria Katalog für Münzen und Banknoten 2019. 46, Wien: Christine Steyrer: pp. 169, (德文) 
  9. ^ Neuer Maria-Theresien-Taler zum Jubilä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rf.at, 15. April 2017, abgerufen am 15. April 2017. – Mit Video des Prägevorgangs.
  10. ^ 10.0 10.1 Gesetz vom 2. August 1892, womit die Kronenwährung festgestellt wird, Artikel XXII. (RGBl. 126/1892). Die kg-Umrechnung der Wiener Mark folgt der Angabe in diesem Gesetz.
  11. ^ § 15
  12. ^ http://www.theresia.name/de/sfaelschungen.html.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 ^ http://www.theresia.name/cgi-bin/Token.cgi?Database=Forgeries&Language=de.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25 Schilling 1967, 250. Geburtstag der Kaiserin Maria Theresia. [2016-03-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