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瑪拉蓋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拉蓋廟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瑪拉蓋廟,賜名「咸安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貢寶拉格蘇木黑沙圖嘎查境內,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3]

簡介[編輯]

瑪拉蓋廟位於錫林郭勒盟南端的貢寶拉格草原,207國道北京350公里處。該廟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竣工於雍正二年(1724年),獲清廷賜名「咸安寺」,當地蒙古人稱「瑪拉蓋廟」(漢語意為「帽子廟」)。瑪拉蓋廟註冊喇嘛428名。[2]瑪拉蓋廟是原太僕寺左翼牧群最輝煌的寺廟,太僕寺左翼牧群東部有駱駝山子廟,西部有敦達廟小廟子[4]

瑪拉蓋廟初建時,主要建築有朝克欽殿(兩層樓)、神殿、鼓樓、廟倉大院。後來,又陸續建成曼巴殿、密宗教殿、時輪金鋼殿等四個大殿以及小廟倉。此後,五旗的喇嘛自籌資金興建了喇嘛住所,以及鑲黃院、正白院、鑲白院、正藍院、騸馬院等五處大院。據史書記載,瑪拉蓋廟是一組磚結構建築,佔地面積大約10畝,門前有旗杆一對,高約6距丈;共有八個大院,有60根大紅柱子,有130多間房屋;南北大院兩側有四座鼓樓;有兩尊青銅獅子;主殿五間,主殿兩側有廂廟,供奉二十餘尊佛像,主殿前有兩通刻有蒙古文的石碑;廟院內種植有兩棵石樹;常駐僧人350多名;每年陰曆六月十四日,遠近喇嘛聚集在該廟舉行法事。[2]

1930年《察哈爾通志》載:瑪拉蓋廟有喇嘛428名,香火地60頃;敦達廟有喇嘛62名,香火地30頃;以上兩廟共有喇嘛490名,香火地90頃。當時,瑪拉蓋廟擁有不少沙畢納爾(意為「眾僧徒」),鼎盛時期沙畢納爾人數曾超500名。瑪拉蓋廟的60頃香火地由遷入察布淖爾地區的農民耕種。瑪拉蓋廟擁有不少牛、馬、羊,故該廟專門僱傭幾戶牧民牧養。瑪拉蓋廟在寶昌鎮有40餘間房屋,對外出租以收取房租。[2]

瑪拉蓋廟建築宏偉。該廟跳神面具極其精美。該廟曾藏有全套《甘珠爾》、《丹珠爾》等珍貴經書。該廟喇嘛中有的曾赴拉薩塔爾寺拉卜楞寺五當召等寺廟修習,分別獲轉世活佛、大喇嘛、堪布、噶加、格西、固始等職位。該廟的曼巴殿建成後,喇嘛開始學習藏醫學,通過採集並辨認藥材接受培訓,出過許多藏醫醫生。許多散落民間的佛像、經書、史料被收集到該廟,故該廟收藏的經書、史料豐富。[2]

瑪拉蓋廟的主殿,供奉着二世章嘉羅華多爾吉的像。他出生於甘肅涼州,8歲奉詔駐北京旃檀寺,後來移駐嵩祝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獲封大國師,同年入西藏七世達賴學習佛典,隨五世班禪受大戒,次年返回北京。乾隆元年(1736年),接受「管理京師寺廟喇嘛札薩克達喇嘛印」。乾隆14年,篡修《欽定國文韻統》8卷,乾隆23年至38年,監修《滿、漢、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88卷。乾隆16年,乾隆帝賜其「振興黃教大慈大國師印」。二世章嘉研習佛理頗深。歷史上,雍正9年曾給一世章嘉多倫匯宗寺西南一公里處建善因寺住所(新廟)。二世章嘉雖繼續負責管理內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事務,但不再居住新廟。二世章嘉活佛、多倫匯宗寺甘珠爾瓦活佛往返多倫、北京時,常駐瑪拉蓋廟,故瑪拉蓋廟留存的經書及文檔豐富。[2]

1947年6月12日,察北軍分區騎兵師與中共寶源縣大隊、商化康聯合縣支隊、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11、16師配合,在瑪拉蓋廟圍殲了布里亞特匪徒300多人。當時,匪徒大部分在瑪拉蓋廟前的草灘內,指揮部在廟內,由200多人警衛;有三輛汽車、六挺輕機關槍、許多旱板車。中共的部隊於1947年6月15日舉行領導幹部會議,部署任務,派三團主攻大廟、一團進攻草灘里之敵、縣大隊進攻淖爾南面之敵,武工隊和警衛排保衛司令部,拂曉戰鬥打響,最終擊潰布里亞特匪徒,繳獲許多武器彈藥、牛羊馬、汽車等等。[3]

文化大革命中,瑪拉蓋廟受到嚴重損失,經書及文檔失散,二世章嘉的像也被砸碎。[2]

瑪拉蓋廟第一期工程大召殿及配殿一共投資150萬元人民幣,於2006年11月8日竣工。開光誦經舉辦佛事活動。工程資金主要是民間籌得。瑪拉蓋廟(咸安寺)的第二期工程,主要修建大雄寶殿(兩層),預算資金300至500萬元。[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