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顗王僧辯長子。南梁承聖初歷官至侍中。後投奔北齊[1]

當初,王僧辯攻佔建業、平定侯景之亂後,派遣陳霸先駐守京口,卻對其都沒有防備。王顗屢次向王僧辯進言不被接受,後來王僧辯兵敗被殺。西魏襲擊江陵梁元帝派遣王顗督軍城內軍事。荊州城淪陷,跟隨王琳逃到北齊,做了竟陵郡守。北齊派遣王琳鎮守壽春,將圖謀江左(南陳)。後來淮南南陳平定,王琳被殺。聽到王琳死訊,王顗來到城南亂葬崗大哭,悲憤而亡。[2]

兒子[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梁克敏. 《唐王美畅墓志考略》. 文物春秋 (河北省石家莊市: 河北博物院). 2016, (2003年Z1期): 97–104. ISSN 1003-65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簡體中文). 高祖僧辯,梁侍中……曾祖,梁侍中、大司馬,北齊銀青光祿大夫、平東將軍,除太尉,以本官出監滄州樂陵郡太守,永寧郡開國公。重光蟬冕,載襲龜章。內贊政於倫,外班條於邦教。祖,門風茂業……志主曾祖王,為僧辯長子,在梁官至侍中,西魏圍攻江陵時,受命都督城內諸軍事,城陷之後隨王琳投奔北齊。 
  2. ^ 《梁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王僧辯傳》初,僧辯平建業,遣霸先守京口,都無備防。顗屢以為言,僧辯不聽,竟及於禍。西魏寇江陵,世祖遣顗督城內諸軍事。荊城陷,顗隨王琳入齊,為竟陵郡守。齊遣琳鎮壽春,將圖江左。及陳平淮南,執琳殺之。顗聞琳死,乃出郡城南,登高冢上號哭,一慟而絕。
  3. ^ 《新唐書 列傳二十三》載:王珪,字叔玠。祖僧辯,梁太尉、尚書令。父顗,北齊樂陵郡太守。世居郿。性沉澹,志量隱正,恬於所遇,交不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