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愛普生 R-D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普生 R-D1
鏡頭
鏡頭Leica M-mount
感光元件/底片
傳感器23.7 x 15.6 mm, 1.53 × 焦距轉換率
最大解像度6百萬像素
ASA/ISO範圍200-1600
存儲SD卡,RD1與RD1s僅支持最大2G
對焦
對焦模式手動
閃光燈
閃光燈熱靴連接
快門
快門速度範圍1~1/2000s
其他
LCD 顯示器2英寸,可翻轉;RD1x時升級為2.5英寸但不可旋轉
電池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型號EPALB1
尺寸142 x 89 x 40 mm
重量560g (僅機身,不帶電池)
產地日本

愛普生 R-D1是一台旁軸相機,由精工愛普生公司在2004年推出。其是世界上第一台裝配數碼成像傳感器的旁軸取景相機

愛普生公司在之後的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推出了作為後續改良機型的R-D1sR-D1xR-D1xG。系列中最新的R-D1xG,也在2014年宣告停產[1],且並沒有再推出後續機型。

概述[編輯]

21世紀初,許多採用CCD或CMOS傳感器作為成像單元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出現,數碼單反逐漸成熟;而作為一大類的旁軸相機的數碼化進程相對較為緩慢。

R-D1在2004年問世,是世界上第一台數碼旁軸相機,由精工愛普生(Seiko Epson)與確善能(Cosina)聯合開發製造,其中後者也運營福倫達(Voigtländer)系列相機產品。R-D1使用徠卡M兼容接口,同時也支持使用轉接環支持較早的L型螺口鏡頭;機身很可能是借鑑了福倫達的Bessa相機。命名中,R代表了旁軸的Range Finder,而D為Digital Camera(數碼相機)的打頭字母。

R-D1的設計中使用了儀表來顯示參數,而不是選擇像同時代的數碼相機一樣用數顯方式呈現;另外一方面,也保留了在數碼攝影中沒有意義的過片扳手,使得操作上趨向舊式旁軸相機。

以M系列旁軸相機馳名的徠卡公司,也在2006年末,推出了自己的數碼旁軸相機產品——Leica M8

R-D1由於其里程碑的意義,獲得了2005日本相機特別獎(カメラグランプリ 2005 特別賞)[2]

系列機型[編輯]

  • R-D1

R-D1在2004年推出,機身借鑑了福倫達Bessa R2作為基礎[3];作為一款數碼旁軸,R-D1卻保留了很多舊式旁軸相機的操作元素,例如對於數碼傳感器沒有存在必要的過片扳手,以及可以翻轉收起的回放用屏幕;機身上還使用儀表來顯示機身參數,該部分由精工進行開發上的技術支持,也成為玩家群中津津樂道的設計特色。

R-D1與其後續機型,使用的都是同一片CCD傳感器,為來自索尼公司的ICX413AQ[4](interline-transfer CCD),具備1.5倍的焦距轉換率;這塊傳感器自2002年推出[5],也在同時代的其他一些數碼單反機型,如賓得*ist D, 尼康D100以及柯尼卡美能達Dynax_5D上廣泛使用。

  • R-D1s

新增了以下功能:

    • JPEG+RAW模式
    • 快速瀏覽功能
    • Adobe RGB模式
    • 長時間曝光降噪

R-D1的用戶也可以通過固件升級的方式獲得相同的功能。

  • R-D1xR-D1xG

R-D1x做了一些硬件上的修改,例如把後背屏幕升級到2.5英寸,但改為不可翻轉。同時,之前的機型只能使用2G及以下容量的SD卡,R-D1x通過支持SDHC而可以支持更高容量。

與R-D1xG類似,但是配備有手柄。R-D1x與R-D1xG都只在日本本土進行發售。

附件[編輯]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參考與引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