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之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50年9月的《人民畫報》,京劇《將相和》中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中逼迫秦王為趙王擊鼓。

澠池之會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秦王因完璧歸趙一事惱羞成怒,派大將白起發兵攻,奪取簡(今山西呂梁市離石區西)和祁(今山西祁縣),次年再奪取石城(今河南朴縣西南)。又次年,再攻趙,殺死趙國軍民二萬人。

在前279年,秦昭襄王取勝後,為了集中力量攻打楚國鄢郢之戰),派出使者告知趙惠文王,表示欲與趙王停戰,重修舊好,並相約於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會面。趙王畏懼秦國,不願赴會。廉頗藺相如則獻計說:「王上如果不赴會,則是示弱於秦。」於是趙王決定赴會,並命藺相如率精兵五千相隨,又派了平原君趙勝率領數萬趙軍在澠池附近。廉頗送他們至邊境,並向趙王說:「王上此行,直至整個會議完畢,最多不過三十日便可歸國。如果三十日後仍不歸國,則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藉此要脅的希望。」趙王在思考一番後,決定答應,免得趙國被秦國要挾。

趙王到達後,會議便開始,依據古代習俗,兩國國君相會,定必大飲一番,所以秦王和趙王皆飲了數杯。秦王說道:「寡人聽聞趙王愛好音律,不如請趙王上前演奏瑟樂。」趙王不好意思推擋,只好勉強鼓瑟。秦國御史記下此事:「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上前說道:「趙王亦聽聞秦王善於演奏秦國樂器,臣請秦王演奏缶樂[1],以互相娛樂。」秦王大怒,決不答應。於是藺相如向前進,並跪請秦王。秦王堅決不肯擊缶,藺相如說道:「五步之內,相如可以刎頸以血濺大王!」

這時左右的侍衛欲以刀斬殺藺相如,藺相如怒目視之,大聲叱喝,侍衛無不畏懼,只得退開。秦王無奈,惟有擊缶一次。藺相如即召趙國御史記下此事,說道:「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群臣即說道:「請趙國以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即時回敬:「請秦國以首都咸陽為趙王祝壽。」最後直至會議終結,秦王都不能羞辱趙王,趙國亦於邊境部署重兵以對付秦國,結果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趙惠文王二十年的澠池會盟是秦昭王為了方便集中力量攻打楚國,於是想同趙國講和。澠池之會後,相如以功授官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以致於有後來的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後,秦、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趙軍立即出兵齊國,攻下高唐等地。

註釋[編輯]

  1. ^ 《史記集解》引《風俗通義》載:「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也。」

參見[編輯]

出處[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