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體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體震(?—?),山東樂陵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二甲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康五一,黔鄉正考[1]

家庭[編輯]

其祖父潘沂,拔貢出身。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建寧府知府一職, 順治年間,建安王祁作亂,人民流散,學宮廨舍盡為灰燼。建寧知府潘沂多方籌資葺治郡城學宮。歲飢,力倡捐賑,督收浦城關稅,釐革積弊。購買城西山地設義地,斂葬遺骸。其父潘鵬雲,康熙壬子進士殿試三甲一百一名,甲寅年為福建鄉試副考官,康熙四十三年任順徳府知府(見《畿輔通志·卷六十》)。其親弟潘體豐,於雍正五年(1727年)接替耿國祚任漳州府知府一職,雍正六年(1728年)由李治國接任。雍正六年 秋八月壬辰(十四日),高學尹緣事革職,以潘體豐為福建按察使[2]。同年轉任福建布政使(見11-福建通志台灣府-清)。 雍正曾硃批:「好的,利害,有本領人。濁胖子,甚明白,去得。乃疑年羹堯用人,查明無原故,用此任者。是一大材。上上」。

註釋[編輯]

  1. ^ 康熙朝實錄
  2. ^ 雍正朝「東華錄」卷六,東華錄選輯-清-蔣良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