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可靠性數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陸可靠性數據
Offshore and Onshore Reliability Data
OREDA官方徽標
簡稱OREDA
成立時間1981年 (1981)[1]
創始人挪威石油局[2]
類型聯合工業項目 (JIP)
會員
一些跨國石油公司
目標通過採集交換海上平台,海底以及其他應用在油氣開採和生產中設備的可靠性數據來提高設計和運營中的安全與成本效益。
網站[1]

海陸可靠性數據(英文名:Offshore and Onshore Reliability Data, 縮寫:OREDA)項目於1981年由挪威石油署(現稱為挪威石油安全委員會)合作成立。該項目搜集整理的數據是「油氣行業最主要的可靠性數據來源之一」[1],尤其「在海上油氣設備故障頻率,故障類別分佈以及維修周期提供了獨特的數據來源」。[3] OREDA最初的目標收集石油行業中,安全設備可靠性數據。當前組織是由一些石油天然氣公司聯合於1983年成立,同時OREDA所收集的可靠性數據也被拓展到了更加廣泛被使用在油氣開採中的設備。OREDA主要涵蓋了海底以及海上平台設備,但同時也包括了一些陸地石油開採和下游設備。[2][4]

該項目主要目標是通過收集並分析維護和運營數據,建立高質量可靠性數據庫,同時在參與公司之間交換可靠性,可用性,維護和安全(RAMS)技術;從而促進改善在油氣勘探與生產中使用設備的設計與運營的安全性與成本效益。[4]

歷史[編輯]

OREDA項目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通常為期兩到三年。最終收集整理的數據會以手冊形式不斷的發佈。 [1]



  • 階段 I (1983-1985)
    這階段主要任務是收集並編撰海洋鑽井作業設備數據,同時這些數據被發佈在第一版的OREDA手冊中。這體現了八個參與項目的石油與天然公司在安全問題上合作意志。儘管在這初始階段收集的數據涵蓋了各種設備類型,但是整體的數據詳盡程度不如該項目的後期階段。[2]
     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發表於OREDA手冊(1984版),但是這些數據被沒有被收錄於OREDA數據庫。
  • 階段 II (1987-1990)
    為了提高數據質量,項目在此階段的目標被調整為僅收集對生產有關鍵影響的設備數據。數據開始被存儲在Windows 作業系統的數據庫中。一個量身定製的數據收集與分析程序,即OREDA軟件,開始被開發。[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 (1992版),同時該手冊也該涵蓋了階段一中已經收集的數據。
  • 階段 III (1990-1992)
    這一階段增加了設備的類別,同時更多關於維護項目的數據被收集。伴隨着被建立的「數據收集準則」以及改善的質量監控手段,數據收集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OREDA軟件的用戶界面在此階段得到了改善,同時程序編制方面的修改使得該軟件成為了一個在數據收集方面更具有廣泛目的的工具。[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 (1997版)。
  • 階段 IV(1993-1996)
    數據收集與分析的新一代軟件被開發,伴隨着數據自動導入和轉換的軟件與步驟。收集的數據的設備類別與階段大體一致。與之前相比,數據的採集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各參與公司自己參與完成。關於計劃維護相關的數據也被囊括。[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 (2002版)。
  • 階段 V (1997-2000)
    新的設備分類被增添到項目里,同時數據的收集工作更側重於海底設備。[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2002版)。

  • 階段 VI (2000-2001)
    此階段,數據收集工作主要集中於海底設備和新設備類別上。同時建立了一個由一些主要海底設備製造商合作的論壇。[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2009版)。
  • 階段 VII (2002-2003)
    此階段,數據收集工作繼續聚焦在海底設備上。同時,在來自OREDA項目參與者的貢獻下,新版的ISO14224 開始進行。[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2009版)。
  • 階段 VIII (2004-2005)
    此階段繼續了前一階段的目標和任務。OREDA項目的會員們參與了ISO 114224的編寫,並與2006十二月發佈。[2]
  • 階段 IX(2006-2008)
    為了慶祝OREDA 25周年,一個研討會被舉行。[2]
     在此階段收集的數據被出版在OREDA手冊 (2015版)。
  • 階段 X (2009-2011)
    發佈第五版OREDA手冊(2009版),開發新的安全分析軟件,GDF 和 PEtro加入該項目,成為會員。[2]
  • 階段 XI (2012-2014)
    開發新一代的數據採集工具,籌劃第三版OREDA手冊(2015版),進行數據庫的質量審查。重新設計OREDA項目的徽標,OREDA手冊封面和OREDA項目的網頁。[2]
  • 階段 XII(2015-)
    從2015起,OREDA項目已經在其第十二階段。在此階段,第六版的手冊被出版(2015版)。同時在與歐洲安全,可靠與數據委員會的合作下,新的網上商店開始上線運行。[2][5]

參與者[編輯]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石油與天然氣公司進進出出,有些時候由於公司名稱的改變或者是合併。下表總結了在階段8,11和12中參與公司的名單。

公司 [4] 階段 VIII 階段 IX 階段 XII
英國石油公司 [6]
康菲國際石油公司
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 [6]
意大利埃尼石油集團 [6]
埃克森美孚公司
挪威Gassco [6]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 [6]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 [6]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6]
道達爾 [6]

組織架構[編輯]

OREDA項目執行委會由參與公司各派一名人員和一名副手組成。執行委員會主席從這些人中選舉產生,並且任命項目經理。項目經理負責協調由委員會批准的事務。項目經理同時負責數據質量的保證工作。挪威船級社,作為一個國際認證與分級機構,在項目階段1和2被聘用為項目經理。在階段3到10,由SINTEFF擔任項目經理。從階段11開始,挪威船級社再次充當項目經理角色。OREDA手冊的發佈被當成一個單獨的項目對待,但是在與OREDA執行委員會溝通以後[4], 當前版本(2015)是由挪威科技大學和sinte聯合準備[7],並有挪威船級社負責市場營銷[8]

需求[編輯]

在OREDA項目啟動之前,「沒有真實可靠的關於海上油氣安裝的故障信息來源,」 同時對於風險評估只能基於「來自陸地石油和其他工業的相關數據信息」。[9]

數據[編輯]

截止到1996年,OREDA已經對大約24,000件海上油氣設備進行了校驗,並且記錄了33,000次設備故障。[10]在數據庫中的故障按嚴重性等級被分為以下四類:關鍵性故障,退化性故障,早期故障,和未知嚴重性故障。[10] 數據庫中記錄的數據包含了近300次安裝,超越15000件設備,幾乎40000次故障以及近75000次保養記錄。對於數據的訪問權限以及使用OREDA軟件進行搜索和分析僅限於參與OREDA項目的公司。當然與這些參與公司合作的合同商也可以給予臨時訪問和使用權限。[11]

數據庫結構[編輯]

數據庫中的數據是由設備安裝者和所有權者進行錄入。每一件設備(比如燃氣輪機)擁有單獨的數據庫清單記錄,這其中包括了對該設備的技術描述,環境和運行條件,以及所有相關的故障事件記錄。每一件故障事件由一些列的數據組成,即故障原因,日期,影響以及模式。糾正和預防性的保養維修也被涵蓋其中。[11]

軟件[編輯]

OREDA軟件用來對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核對。該軟件特徵包括對數據的高級搜索,數據自動導入,質量校對,可靠性分析,針對海底設備數據的定製模塊(包括事件記錄工具),以及配置用戶使用的應用選擇。它也可被用於收集公司內部數據。[11]

最新版的軟件發佈與第六版的OREDA手冊保持一致,涵蓋了拓展一整套設備類別,這其中包括了常見海底設備器件,海底控制系統,電纜,海底泵和海底容器。[1]

影響[編輯]

OREDA數據庫的使用「幫助節省了在油氣平台開發與運營大量的開支"[3]。 同時OREDA項目對其他一些類似公司間在相關產業方面合作項目的創建提供了很好了的借鑑作用,比如由英國風場工業創辦的系統表現,可用性以及可靠性趨勢分析數據庫[1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Borges, Victor. New edition — OREDA 2015 handbook. DNVGL.com. Det Norske Veritas and Germanischer Lloyd. June 1, 2015 [12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DNV GL」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OREDA — History. OREDA.com. [10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3. ^ 3.0 3.1 Off-Shore Reliability Database (OREDA). DATSI.FI.UPM.es/~RAIL/. RAIL (Reliability-centred maintenance Approach for the 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 of railway operation). [15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6). 
  4. ^ 4.0 4.1 4.2 4.3 OREDA. Offshore Reliability Data Handbook 1 6. SINTE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Department of Safety Research. 2015. ISBN 978-82-14-05948-9. 
  5. ^ OREDA — Products. OREDA.com. [10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OREDA : offshore and onshore reliability data handbook {Book, 2015). WorldCat.org. [15 September 2015]. 
  7. ^ OREDA Handbook — SINTEF. SINTEF.no. 19 January 2015 [15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8. ^ Handbooks o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DNVGL.com. 1 April 2015 [15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9. ^ Leroy, A. Wingender, Hans Jörg , 編. Status of the OREDA Project. Reliability Data Collection and Use in Risk and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the 5th EuReDatA Conference (Heidelberg, Germany: EuReDatA). April 9–11, 1986: 38–46 [11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7).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risk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tudies for offshore systems, no authenticated source of failure information existed for offshore installations, before 1985. It was necessary to resort to generic data from onshore petroleum plants and data from other industries. 
  10. ^ 10.0 10.1 Langseth, H.; Haugen, K.; Sandtorv, H. Analysis of OREDA Data for Maintenance Optimisation (PDF). SINTEF Industrial Management. 1996 [12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4). 
  11. ^ 11.0 11.1 11.2 OREDA — About. OREDA.com. [15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2. ^ How shared data could help slash offshore wind costs. BusinessGreen.com. 31 January 2014 [15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30). Sparta was initiated in 2013 by The Crown Esta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certification services giant DNV GL and was inspired by the offshore oil industry's long-established Offshore Reliability Database, known as Oreda. 需付費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