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五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永安五銖,中國古代的一種圓形方孔年號錢,始鑄於北魏孝莊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

歷史[編輯]

北魏孝文帝末年,永平五銖私鑄嚴重,因私鑄錢輕薄,物價上漲。孝莊帝即位後,為整頓貨幣,於永安二年秋下詔改鑄「永安五銖」錢。永安五銖自永安二年九月開始鑄造,至永安三年正月停鑄,共鑄造4個月[1]:190

形制[編輯]

永安五銖為青銅材質。正面錢文「永安五銖」的字體為篆書,四字按上下右左的對讀順序排列。錢背有光背、四決紋、四出紋、上「土」字等多種版別[1]:190

出土[編輯]

永安五銖在陝西西安河南洛陽宜陽等地均有出土[1]:190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中国钱币大辞典·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十国编. 中華書局. 2003-01: 779頁 [2003]. ISBN 9787101031447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