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應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應期(?—1622年),字均饒,別號泰寰山東兗州府沂州官籍[1]。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初任浙江寧波、紹興二府司理。天啟七年十二月,吏部考選,授福建道御史,除皇馬之害,巡鹽山西,禱於漢壽亭侯祠,而赤牛患除。巡按陝西,流寇猖獗,督臣議撫,應期主剿,以憂勞卒,祀鄉賢[2]

生平[編輯]

崇禎三年(1630)三月,起義軍王子順(王左掛)於宜川起事,苗美率部攻綏德。不久皆向朝廷投降。崇禎三年(1630)六月,延安知府張輦與都司艾穆率官軍攻破綏德,八月,李應期至綏德,殺苗美。崇禎四年(1631),洪承疇在榆林安撫王子順(王左掛)等人,李應期與總兵杜文煥設計,將王子順等九十八人全部殺害。[3]後官烏撒衛(今貴州威寧)指揮。天啟二年(1622年),安邦彥反叛,圍攻烏撒衛。雙方僵持九個月後,食盡城陷,李應期與管良相朱運泰蔣邦俊同時遇害,[4]被稱為四忠門。著《菌翁集》。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九十》,出自《明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序齒録》
  2. ^ 《沂州志》
  3. ^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五:「初,洪承疇撫盜王子順等駐榆林,巡按御史李應期誅之。」
  4. ^ 《威寧志》載:「天啟二年,水藺諸蠻叛,烏撒應之,指揮管良相、李應期、朱運恭、蔣幫俊等堅守,時城圍九月,糧盡援絕。城陷,各家老幼均死。」;《明史》卷290亦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