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溥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民國之精華》中的朱溥恩照片

朱溥恩(1874年—1959年)字稚竹江蘇常州三井鄉長溝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

生平[編輯]

同治十三年(1874年),朱溥恩出生。朱溥恩是清朝末年秀才,成為優廩生、候選訓導。此後,朱溥恩在三井長溝村的朱氏宗祠內創辦喬蔭兩等小學堂,自任校長,聘請鄰村許家塘人許鼎成(進士)、薛家橋人吳宗泰(秀才)任教師,在該校推行新式教育。由於該校辦學成績突出,歷年考取常州府中學堂的學生較多,引起常州府中學堂監督兼武進縣視學屠元博的重視。1909年,朱溥恩獲屠元博聘為常州府中學堂庶務長。此後,朱溥恩全家遷居局前街先賢祠(今局小東首)。在屠元博的影響之下,朱溥恩成為屠元博從事反清革命的同仁。1909年,朱溥恩當選為江蘇諮議局議員。1910年,朱溥恩發起武陽農會,擔任總幹事,籌備光復常州事宜。[1][2]

1912年4月21日,朱溥恩、屠元博在16人秘密結社的基礎上,與各鄉聯合成立「公民同志會」(後來曾一度改組為同盟會組織),朱溥恩、屠元博擔任會長。城鄉入會者超過5000人。1912年8月,公民同志會改組為國民黨武進分部,朱溥恩、屠元博分別擔任正、副部長。國民黨武進分部積極參加江蘇省議會、國會選舉,與共和黨競爭,共和黨慘敗。[1][2]

朱溥恩、屠元博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後,赴北京任職,參加制訂憲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解散國會,屠元博寓居天津,朱溥恩棄職回到常州。1916年,第一屆國會恢復,屠元博、朱溥恩復任國會眾議員。府院之爭後,屠元博寓居天津。 1917年段祺瑞掌權,孫中山南下廣州開展護法運動,成立非常國會,朱溥恩也南下廣州參加非常國會,參與選舉孫中山非常大總統[1][2]

蔣介石統治中國的22年間,朱溥恩一直退休在家,住在自己建造的長溝別墅,未任官職,儘管當時他的不少老相識如林森居正吳稚暉李根源等人都在中國國民黨主導的政壇上身居高位。吳稚暉還曾親赴常州探望朱溥恩。經常出入朱溥恩家的中國共產黨人大約有十多位。1939年春,朱溥恩曾請他的老師楊賡紹(清朝舉人)來家居住了一段時間。[2]

1959年4月,朱溥恩病逝於長溝別墅,享年85歲。[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