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板是生物體內一些組織構造的中文譯名,包括但不限於:

  • 基底層(basal lamina),又稱基板,是由上皮細胞分泌的一層胞外基質上皮組織位於其上。
  • 機體發育過程中,最終將發育成器官或結構的胚胎上皮加厚區(英文:placode),通常多指胚胎頭部兩側表皮將發育成外周神經系統、感官和腦神經節的器官原基,有時也指發育成其他器官或結構的基板,如牙齒、毛髮、羽毛等[1]
  • 緻密板(英文:lamina densa),又稱基板(basal lamina),基膜中位於透明板下方的一層較厚的高電子密度膜狀結構[2]
  • 神經管的兩側壁由於套層中成神經細胞和成神經膠質細胞的增生而迅速增厚,形成背側份和腹側份,其中的腹側份稱為基板(英文:basal plate)[2]
  • 噬菌體尾板,又稱基板(英文:base plate),噬菌體尾部末端附屬的有酶活性的六角形結構[3]

基板還可以指:

  • 成像板支持層(英文:imaging plate support layer),又稱基板(basic plate),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成像板中熒光層的載體,用聚酯纖維製成[4]
  • 襯底(英文:substrate),又稱基板,光學名詞,沉積薄膜或微加工半導體器件時用作載體的基礎材料,常為單晶[5]

英文「basal plate」一詞的其他含義:

  • 底板,珊瑚蟲最初分泌的骨骼,位於始端或底盤之下,一般甚小,不易見到[6]
  • 底板,海百合、海蕾等棘皮動物冠部與莖的連接板,3–5塊,分為異底板(azygous basal plate)和對底板(zygous basal plate)[6]
  • 底板,台型牙形刺下面附着的形狀寬大的板[6]
  • 底塞,藻類的底孔內部貼近底孔之處,片狀或稜柱狀[6]
  • 基片,細胞生物學名詞,纖毛或鞭毛基部的質膜下方存在的板狀緻密結構[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細胞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细胞生物学名词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3-024924-1. LCCN 2010372102. OCLC 952178311. NLC 004299040. (簡體中文)
  2. ^ 2.0 2.1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4. ISBN 978-7-03-040573-9. OCLC 1102566470. NLC 007238853. (簡體中文)
  3. ^ 第二屆微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微生物学名词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03-035918-6. OCLC 910353784. NLC 006772289. (簡體中文)
  4. ^ 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審定分委員會 (編).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0. ISBN 978-7-03-064958-4. OCLC 1282772502. NLC 010793272. (簡體中文)
  5. ^ 光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光学名词.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1. ISBN 978-7-03-068050-1. OCLC 1294574507. NLC 011230833. (簡體中文)
  6. ^ 6.0 6.1 6.2 6.3 古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古生物学名词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3-025433-7. LCCN 2010372103. OCLC 886143158. NLC 00429936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