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吐蕃分裂時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吐蕃分裂時期各佛教教派勢力範圍。

吐蕃分裂時期藏語སིལ་ཆད་དུ་འཆད་པ,意為「支離破碎」)指的是西藏歷史上從877年至1264年期間的一個時期。這段時期,吐蕃帝國崩潰,分裂為許多個各自為政的小國。

歷史

[編輯]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僧人暗殺,其子雲丹俄松爭奪王位。雲丹以伍如(意為「中翼」,邏些小昭寺一帶)為據點,俄松以雲如(意為「左翼」,雅隆昌珠寺一帶)為據點,雙方的支持者發生大規模交戰,史稱「伍約之戰」(敦煌文獻中稱為「中左之戰」。)吐蕃大亂,不堪重負的農民起兵造反,最後演變成陰土牛年反上大叛變[1]起事軍領袖掘開贊普和貴族的墳墓,大肆屠殺貴族和王族。這些起事軍大多都是自發且盲目的,最終或被貴族鎮壓,或被利用,都失敗了。但最終吐蕃無法再建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變成四分五裂的局面。同時期,漢人張議潮在甘肅反抗吐蕃起兵後建立了歸義軍政權。

俄松的兒子貝考贊被殺。其子吉德尼瑪袞逃亡到阿里地區,建立古格王朝。雲丹的後裔則佔據拉薩一帶,形成了拉薩王系。至11世紀時,吐蕃各地漸漸穩定下來,形成了許多割據的王系。除古格和拉薩兩個王系之外,另有拉達克雅隆覺阿普蘭亞澤等王系,以及甘肅青海一帶的唃廝囉政權。

吐蕃分裂時期雖然統治者各自為政,但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教派紛紛形成,對西藏未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段和平時期里,藏傳佛教再度興盛,史稱後弘期阿底峽就是在這段時期里來到吐蕃的。因為吐蕃大亂,故不對位於東鄰的宋朝造成任何威脅,使宋朝得以專注應付遼朝西夏金朝

1240年,蒙古帝國闊端侵略吐蕃,試圖藉此牽制南宋。蒙古人希望找到一個單一的君主來投降,但發現吐蕃各地事實上是各自為政,便將最具實力的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請到涼州,商討歸順之事。薩迦·班智達向闊端宣講佛法,闊端皈依了藏傳佛教,吐蕃與蒙古開始建立供施關係。

1264年,忽必烈在吐蕃設置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委派薩迦派首領管理吐蕃政教事務,建立薩迦巴政權。吐蕃分裂時期結束,隨後展開了約500年的教派統治。

與漢地關係

[編輯]

建隆元年(960年),宋朝建立。由於地理因素,與遠離漢族地區的衛藏等地藏族各部聯繫交往較少,但與鄰近漢族地區的藏族各部則相對密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hakabpa, Tsepon Wangchuk Deden.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BRILL. 2010: 174–177 [2022-11-12]. ISBN 978-90-04-177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2)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 《吐蕃史稿》,才讓著
  • 賢者喜宴》,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載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 西藏王統記》(一譯《吐蕃王朝世系明鑑正法源流史》),薩迦派僧人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註。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