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發E層傳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偶發E層傳播(英語:Sporadic E propagation)是超短波(尤其是VHF波段)在電離層的偶發E層(又稱Es層)上的反射和散射傳播,利用Es層可以實現數千公里的超短波超視距通信。

特徵[編輯]

Es層是電離層內一種短暫而不規則的強電離薄層,它是小的、強烈電離的雲。其高度範圍為90-140千米,厚度從數百米至一千米不等,水平尺度從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不等。電離層Es電子密度非常高,可達到常規E層電子密度的100倍。Es層形成原因可能有多種,可能與風切變雷電流星等有關,目前尚未得出定論。Es層多出現在夏季,每次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小時不等,活動有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和太陽黑子周期變化,並隨地理經度、緯度而異[1]

Es層可以反射頻率在25至225MHz之間的電波,傳輸距離可達上千公里,可利用這一點實現VHF頻段超視距通信(正常情況下VHF頻段最大傳輸距離一般為數百公里),一些愛好者也會利用Es層出現的機會進行超遠距離電視調頻廣播接收(TV-DX或FM-DX),以及超視距VHF頻段業餘無線電通聯[2]。但有些情況下,Es層傳播可能會導致正常的廣播電視受到數千公里外的電視台廣播電台干擾,影響正常節目傳輸[3]

參考資料[編輯]

  1. ^ 韓彥明, 胡進, 孔慶顏,等. 中國南部地區Es層出現規律統計及分析[J]. 電波科學學報, 2009, 24(5):929-933.
  2. ^ 郝書吉, 張文超, 張雅彬,等. 中低緯度電離層偶發E層電波傳播建模[J]. 物理學報, 2017, 66(11):355-364.
  3. ^ 伊藤士郎, 王書凱, 薛進榮,等. E層傳播和國外電波的干擾[J]. 廣播與電視技術, 1984(4):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