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信仰尋求理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信仰尋求理解來自拉丁文「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是奧古斯丁(354-430)和坎特伯雷的安瑟倫(c. 1033-1109)強調的神學方法,在這種方法中,人們從對上帝的信仰開始,並在這種信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基督教真理。[1]

安瑟倫在他的著作《證據》第二至第四章(Proslogion (II-IV) )中第一次使用這個表達。它闡明了信仰與人類理性之間的密切關係,而這是安瑟倫神學與哲學思想的關鍵——在信仰中探求萬物。這意味着,我們只是在理智上理解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也就是說,從時間順序上講,信仰先於理解,就像小孩子最初完全信任父母、相信他們說的任何事情,直到長大成人後,才想要對現實進行獨立的審視與思考。用安瑟倫的話來說:「Neque enim quaero intelligere ut credam, sed credo ut intelligam」(「我不是為了保持信仰而尋求理解,而是為了能夠理解才選擇相信」)。

參考資料[編輯]

  1. ^ Madges, William.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Theological Terms. By Donald K. McKim.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6. vii + 310 pages. $30.00 (paper $20.00).. Horizons. 1998, 25 (1): 113–114. ISSN 0360-9669. doi:10.1017/s03609669000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