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侯中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侯中英(1900年9月16日—1932年),原名侯國棟,出生於湖北省陽新縣(今大冶縣)。侯中英11歲進入私塾讀書,14歲到煤礦成為一名礦工。1922年,侯中英加入煤礦工人俱樂部,1926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同年8月離隊回鄉參加農民運動,12月成為中共黨員,1927年參與了南昌起義。1928年侯中英回到家鄉,潛入小箕鋪民團,後帶領民團起義。1928年7月,由侯中英領導的陽大手槍游擊大隊和其他地方武裝共同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侯中英擔任政委。侯中英隨後領導了大冶兵暴等戰鬥,並配合紅五軍第五縱隊作戰,其部隊被編入紅五軍第五縱隊。1930年3月,第五縱隊擴編為第八軍,侯中英任紅八軍第三縱隊代理縱隊長。紅三軍團成立後,縱隊改稱為師,侯中英被任命為第五軍第三師第八團團長。[1]

1931年,因紅五軍第一師師長李實行身負重傷,侯中英被任命為第一師師長,參加了方石嶺戰鬥。1932年,中革軍委發動贛州戰役,紅三軍團為主作戰軍。贛州守軍趁夜挖地道偷襲紅軍,侯中英在突圍中被捕。[2]最後被關押在南京,因試圖發動囚犯暴動被處死。[1]

侯中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

評價[編輯]

  • 第一師政委黃克誠:「中英同志個性很強,但很能接受同志的正確批評;軍事政治的理論基礎雖薄弱,但很努力學習,平日工作積極,戰時很勇敢」 (刊於1932年3月《紅星報》第二期第二版)[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楊飛, 陶振威.《慘死在敵人屠刀下的紅軍名將侯中英》.黨史縱覽. 2013年10期
  2. ^ 劉秉榮. 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四. 北京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人民出版社. 2007: 2177. ISBN 978-7-01-006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