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四》

于山國(韓語:우산국)是一個在朝鮮三國時代存在的國家,領土包括了鬱陵島和附近島嶼。據《三國史記》所說,其於512年被新羅將軍異斯夫征服。[1]于山國罕見於史料,在930年被高句麗征服前似乎一直維持着基本自治的狀態。[2][3]

歷史[編輯]

鬱陵傳說[編輯]

鬱陵島的一個傳說講述了關于于海王的故事。於海王非常強大,入侵對馬島並消滅了日本海盜。對馬首領為將要凱旋的於海王舉辦了盛大的宴會,建議兩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並請於海王娶三女兒豊美女為妻。之後幾年內,于山國便開始走向衰落。[4]

歷史記錄[編輯]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東沃沮傳》

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沈海。

《東國輿地誌》巻之七 江原道

三國史記》說明了于山國在朝鮮三國時代時就已存在。在512年,新羅的將軍異斯夫攻打于山國,使于山國向朝鮮本島臣服。不過,到了11世紀初,于山國受到女真族海盜侵略而滅亡。

韓國人認為古代名稱的于山島是和日本爭執的獨島,但日本人認為于山島是在鬱陵島接近的竹嶼[來源請求]

李氏朝鮮柳馨遠《東國輿地誌》(1656),

『東國輿地誌』巻之七 江原道 蔚珍

于山島 欝陵島
一雲武陵 一雲羽陵 二島在県正東海中 三峯及業掌空 南峯梢卑 風日清明則峯頭樹木 及山根沙渚 歴々可見 風便則二日可到 一説於山 欝陵 本一島 地方百里

930年,《高麗史·太祖世家》:「丙午,芋陵島遣白吉、土豆貢方物,拜白吉為正位,土豆為正朝。」[5]1018年,《高麗史·顯宗世家》:「以于山國被東北女真所寇、廢農業,遣李元龜賜農器。」[6]1022年,《高麗史·顯宗世家》:「秋七月丙子,都兵馬使奏:『于山國民被女眞虜掠逃來者,處之禮州,官給資糧,永為編戶。』從之。」[7]

於山的地圖[編輯]

  1. ^ 《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四·智證麻立干》:多造木偶獅子,分載戰船,抵其國海岸,告曰:「汝若不服,則放此猛獸踏殺之。」 國人恐懼則降。
  2. ^ https://www2.jiia.or.jp/en/pdf/digital_library/Takai_takeshima.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裸網址]
  3. ^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5). 
  4. ^ 「우해왕과 풍미녀의 전설」. 디지털울릉문화대전. [2023-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5. ^ Goryeosa, Book 1
  6. ^ Goryeosa, Book4
  7. ^ Goryeosa, Boo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