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10年12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屏蔽編輯按鈕[編輯]

「__NOEDITSECTION__」可以屏蔽所有編輯按鈕,如果要屏蔽某一段落的編輯按鈕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06 (UTC)[回覆]

如第2級用<h2>文字</h2>代替==文字==。w:Wikipedia:Suggestion_box_(resolved)/group1#Hide_edit_section。或者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通過包含:如C波段中的「其他微波波段」章節就是通過包含而成的,同樣沒有編輯按鈕--Caiguanhao (talk | contribs) 廣州亞運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19 (UTC)[回覆]
(:)回應通過包含而成的,有編輯按鈕(如:維基百科:投票/開放IP創建條目權限 (第二次)#支持方立論)。你那個例子是按鈕被擋住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26 (UTC)[回覆]
不是擋住,你到Wikipedia:沙盒看看,順便看看原始碼,沒有編輯按鈕的。--Caiguanhao (talk | contribs) 廣州亞運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33 (UTC)[回覆]
那你看看為什麼「維基百科:投票/開放IP創建條目權限 (第二次)#支持方立論」中的《支持方立論》有編輯按鈕?———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40 (UTC)[回覆]
用 {{noEdit}} 便可以了,不需要搞得那麼複雜。--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39 (UTC)[回覆]
我試試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40 (UTC)[回覆]
編輯按鈕是不見了,但是section=...也不能用了。更嚴重的是',編輯上一段時會連帶上這一節的內容。—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46 (UTC)[回覆]

正確的NoEdit方法:{{Subst:NoEdit/temp|==标题==}}

這樣,將不影響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页面&action=edit&section=*的使用,而且編輯上一節時,不會連帶到下一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58 (UTC)[回覆]
那麼試試以下方法:
{{noEditH}}
== 段落名 ==
{{noEditF}}
--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54 (UTC)[回覆]
謝謝!不過那個方法成了,這個方法我就沒試。—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59 (UTC)[回覆]
這樣啊,看來我見那個模板是多餘的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59 (UTC)[回覆]
不建議用subst:方法,這會把模板的源代碼都展開在應用頁面裏,不太符合Wikipedia:格式手冊#不要花俏華麗。--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04 (UTC)[回覆]
代碼很短啊,不要花俏華麗說的是輸出頁面。—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15 (UTC)[回覆]

Subst不了參數?[編輯]

{{Subst:NoEdit/temp|==标题==}}失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7:08 (UTC)[回覆]

標題

應該是那兩個等號搞的,mediawiki估計當成標題處理了-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1月28日 (日) 12:15 (UTC)[回覆]

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9日 (一) 02:33 (UTC)[回覆]
{{subst:NoEdit/temp|1===標題==}}
<hx>是說不讓mw把這裏當做section開頭,class="noedit"只是把編輯按鈕隱藏掉。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1日 (三) 05:14 (UTC)[回覆]

模板:ModernAlgebra[編輯]

模板:ModernAlgebra左上角的編輯似乎有問題,點進去是空白的。其他模板好像沒這個問題。--Peterjiang (留言) 2010年12月1日 (三) 11:47 (UTC)[回覆]

完成已修復。--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2月1日 (三) 12:21 (UTC)[回覆]

此模板現時不能運作。例子:鴨脷洲。--minghong (留言) 2010年12月2日 (四) 02:40 (UTC)[回覆]

兩種機械人權限?[編輯]

發現在Special:用戶權限設置中,有一個「機械人」權限,還有一個「機械人用戶」權限,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0日 (二) 03:51 (UTC)[回覆]

m:Meta:Flood flag 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1日 (三) 05:07 (UTC)[回覆]
能否換個名字?否則真的很容易混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日 (四) 03:57 (UTC)[回覆]

最近維基發生了什麼變化?[編輯]

{{Unicode}}在Mozilla/X中失效了,在lang=en被去掉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問題,只是最近一周才出現了問題。通過查HTML源,模板的渲染沒有任何問題,問題似乎出在最近一周的HTML頭部處理發生了某種不易察覺的變化。—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3日 (五) 18:56 (UTC)[回覆]

技術調查[編輯]

簡體,Mozilla/X
繁體,Mozilla/X
簡體,IE8
繁體,IE8

請對照下面四圖確認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0/11/25#Template:UnicodeTitle是否出現類似的字符上躥下跳全形半角混用襯線字體等寬化斜體模糊化e/對比e)現象。—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8:31 (UTC)[回覆]

Google Chrome/WebKit用戶直接報告「CHROME!」即可(CHROME內核全域字體統一,不分語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1月26日 (五) 18:31 (UTC)[回覆]

將Microsoft Word作為可視化維基編輯器的插件[編輯]

在某博客看到一篇文章,微軟提供了一款MS Word的插件Microsoft Office Word Add-in For MediaWiki(該插件支持2007以上版本),可以在Word中編寫可視化內容,另存為wiki格式的文本文件,用戶再粘貼到維基百科編輯框中。對於不熟悉格式的新手,本工具可以降低門檻;老手也可以用來維基化頁面,簡化製作含有複雜格式的頁面(比如表格)等。但似乎這樣的「複製到word→修改→粘貼回來」可能會帶來全文簡繁轉換的問題。--Kegns 2010年11月28日 (日) 12:20 (UTC)[回覆]

如果這個東西能夠為office.live.com或者google docs開發一個網絡應用,然後開放與維基百科連接,這樣會比較好一點。PS:問題同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10年11月#建議引入即見即所得(WYSIWYG)編輯器--Caiguanhao/talk/contribs 2010年11月28日 (日) 13:52 (UTC)[回覆]
這個用來做表格不錯,其餘功能還是不行。不需要全文複製,選定需要部分就可以了。--玖巧仔留言 2010年12月3日 (五) 22:35 (UTC)[回覆]

有沒有刪除維基百科中表格一整列的便捷方法?[編輯]

如題,一行一行的刪除很浪費時間。--愛管閒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0年12月4日 (六) 11:55 (UTC)[回覆]

可使用Microsoft Word的「取代」(Ctrl+H)功能。--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2月4日 (六) 12:11 (UTC)[回覆]
據我所知word的替換功能只能是單行替換,不能多行替換,可用frontpage的替換功能或用正則表達式批量替換為空值。:www.51240.com/zhengze/ --116.5.60.222 (留言) 2010年12月4日 (六) 12:29 (UTC)[回覆]
我說的是維基百科中的表格。--愛管閒事的Inspector留言 2010年12月5日 (日) 03:08 (UTC)[回覆]

{{Unicode}}被書生徹底做掉了,怎麼辦?[編輯]

經過書生大叔這麼一整,現在{{Unicode}}已經徹底不能用了,要不要把它提刪?—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5日 (日) 15:56 (UTC)[回覆]

全站公告右上角關閉按鈕如何實現[編輯]

問:請問DismissableSitenotice插件是直接安裝並在localsetting中設置require_once( "$IP/extensions/DismissableSiteNotice/DismissableSiteNotice.php" 就可以啟用的麼?(我做到這一步並沒有看見如同Jimmy Wales's personal appeal一般右上角帶X的公告)


還是說需要在MediaWiki:Anonnotice中加入[dismiss]之類的代碼? —曬太陽的冰 (留言) 2010年12月4日 (六) 11:50 (UTC)[回覆]

那個是基金會CentralNotice擴展再另加Js特別設定而成的。-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5日 (日) 04:03 (UTC)[回覆]


那請問如何實現sitenote可關閉的效果?(順便問下編輯器怎麼又變了)--曬太陽的冰 (留言) 2010年12月5日 (日) 05:01 (UTC)[回覆]

一般維基不會使用右上方帶X的公告,如需使用是十分複雜的一部份。因此,本人僅建議閣下使用DismissableSiteNotice便可以生成[關閉]按鈕 (針對MediaWiki:Sitenotice)。-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5日 (日) 07:02 (UTC)[回覆]

那個叉真讓人受不了,很難點到,老是點到廣告。不知這是誰出的餿主意,在那裏取得了共識。老實說,維基的廣告比Wikia的還夠人一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6日 (一) 12:04 (UTC)[回覆]

我和朋友的mediawiki站都是1.16版本的,他的站在1.15時右上角可以正常顯示X,升級到1。16後就不見了,我是直接1.16安裝DismissableSiteNotice

(在localsetting中設置require_once( "$IP/extensions/DismissableSiteNotice/DismissableSiteNotice.php")

但是也沒有見到X,請問DismissableSiteNotice如何設置才能啟用?--曬太陽的冰 (留言) 2010年12月6日 (一) 12:45 (UTC)[回覆]

如果MediaWiki的擴展有任何Bug,請速到bugzilla:報告。如果你有使用上的不清楚,請速到mail:MediaWiki-l電郵詢問。中文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技術版原意為討論維基百科的技術問題。-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6日 (一) 13:49 (UTC)[回覆]

一個新的參考文獻工具[編輯]

英文版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文獻工具ProveIt,在編輯條目時添加參考文獻非常好用。經測試,在中文版也可以使用。方法如下: 在你的用戶腳本頁面加入以下代碼:

importScriptURI('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User:ProveIt_GT/ProveIt.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 [[User:ProveIt GT/ProveIt.js]]

保存後刷新頁面就可以使用了。

缺點是界面為英文。更多信息參看en:User:ProveIt_GT[1]--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7日 (二) 15:05 (UTC)[回覆]

很好的工具!不過我要將代碼加到vector.js才有效。--Gakmo (留言) 2010年12月8日 (三) 06:45 (UTC)[回覆]
還是reftoolbar 2.0 (參數設置中小工具)較好用。-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8日 (三) 09:47 (UTC)[回覆]
對於修正有大量文獻來源的長條目很好用呢,reftoolbar 2.0 是指「菜單→條目編輯→引用XX」?--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8日 (三) 10:07 (UTC)[回覆]
編輯→引用→模板(下拉式選單)→輸入資料→完成。取代亦可透過進階→工具列最右方的按鈕→輸入目標...完成(不支持IE)-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11日 (六) 00:12 (UTC)[回覆]

子類的括號內是否可一併顯示子分類和頁面數量[編輯]

如題,英文和日文維基的子類各項右側的括號均一併顯示該子分類包含的子分類數目和條目數目,建議中文維基也能比照改良——michddastro (留言) 2010年12月10日 (五) 19:15 (UTC)[回覆]

我也剛想提這個問題。--塔下人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02:22 (UTC)[回覆]
commons也已實現。-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12日 (日) 07:23 (UTC)[回覆]

熟悉技術的管理員哥哥、管理員姐姐,請來![編輯]

已解決

CAT:EP裏面有三個模板的更改請求,飯桶實在看不懂。哪位哥哥姐姐幫忙處理一下?--罪孽深重的愛學習的飯桶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8:44 (UTC)[回覆]


country flagicon的模板變更似乎造成很多條目國旗的大小出了很大的問題。例如涼宮春日的消失ffaarr (talk) 2010年12月13日 (一) 15:42 (UTC)[回覆]
似乎帶國旗的都亂了,如延坪島炮擊事件--A02 (留言) 2010年12月13日 (一) 16:04 (UTC)[回覆]
已知道問題所在,討論頁已發出新的editprotected。-- 同舟 (留言) 2010年12月13日 (一) 21:59 (UTC)[回覆]

完成 by User:Jimmy xu wrk and User:PhiLiP. 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15日 (三) 11:08 (UTC)[回覆]

drugbox模板顯示不正常[編輯]

請問各位能為我指出原因嗎?參見頭孢卡品。 —I.R.A.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04:00 (UTC)[回覆]

維基共享[編輯]

維基共享中上傳了錯誤的個人照片,請問完何完全刪除圖片及歷史某生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03:22 (UTC)[回覆]

受方針限制,不會執行。因為閣下在維基共享所上傳之一切內容,均以CC-BY-SA 3.0上傳,不可撤回的。 如的確有需要,請找該站點的管理員處理。-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19日 (日) 04:26 (UTC)[回覆]

左側工具箱的問題[編輯]

如圖,麻煩處理頁面左側工具箱的問題:

  • 在繁體的應該為入頁面
  • 在zh-tw的特殊面應修正為特殊

以上問題需要被修正,勞駕有技術的用戶進行更正。—Mark85296341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12:14 (UTC)[回覆]

(✓)已修復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13:43 (UTC)[回覆]

CSS - caption[編輯]

User:Quest for Truth/table,table右上方缺了角,但是同樣的code放到en:User:Quest for Truth/table,卻一切正常,用Firefox、IE和Chrome都是這樣,是否中文維基這邊的CSS設定有問題?--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19:55 (UTC)[回覆]

(✓)已修復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0日 (一) 04:57 (UTC)[回覆]

a標籤內math圖像問題[編輯]

簡而言之,rev:78679應該解決了的問題,等review。--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1日 (二) 15:53 (UTC)[回覆]

自動出現的提刪模版???[編輯]

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0/12/23發現了一些{{notability}}過了30天的條目〔如孫嘉禾尹斗俊〕內見到提刪模版, 但編輯的原始檔內沒有, 也沒有人提刪的歷史紀錄。User:Moonian指是自動顯示提刪模版的功能,但沒有提交存廢討論, 有甚麼用?—Nivekin請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05:42 (UTC)[回覆]

目前能自動提刪的是{{D|G12}}估計原因是AFD所屬分類問題吧,我猜測以前是由機械人維護的-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23日 (四) 07:56 (UTC)[回覆]
可是根本沒有提交存廢討論, 只出現了一個沒有行動的提刪模版……而且{{D|G12}}是速刪,與今次的例子不同—Nivekin請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08:09 (UTC)[回覆]
錯了...是{{notchinese}}-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23日 (四) 08:14 (UTC)[回覆]

建議像簡繁轉換那樣做一個時間轉換[編輯]

把形如「XXXX年XX月X日 (X) XX:XX (UTC)」的時間日期都換成使用者的時區的時間--愛管閒事的Inspector六方會談核試驗2010年12月12日 (日) 09:01 (UTC)[回覆]

我曾經參照英文維基和日文維基,做過一個javascript,User:Quest for Truth/CommentsInLocalTime.js,可以將討論頁的時間改為用戶的時區,但是反應冷淡。只要在你自己的Special:Mypage/vector.js(假如你不用預設的vector皮膚,就要將vector改成你所選擇的皮膚)加入如下的code:
importScript('User:Quest for Truth/CommentsInLocalTime.js');
刷新頁面後就可見到效果,如需說明可到ja:Help:UTCの時刻を地方時で表示するen:Wikipedia:Comments in Local Time。--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20:18 (UTC)[回覆]
我覺得,有技術能力的維基人應儘量申請到管理員的權限,因為有很多技術問題並不是遙控指揮其他管理員去做就能解決的,有了管理員的權限會方便這些維基人參與到技術維護上,也能實實在在地減輕其他管理員的工作負擔:畢竟我們所有人都不是為維基百科全職工作,有問題找不到人是常有的事,就算找得到人也不一定有時間去做。--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5日 (六) 14:25 (UTC)[回覆]

創建條目計數工具又爆了[編輯]

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申請維基榮譽項目上面放的那個計數工具早就爆了,就連新的soxred93都不能用(好像只有英文用戶名可以,像我這樣中文用戶名的沒辦法),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計算創建條目數呀???(每次申請執行編輯都卡在這個)--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劃 2010年12月17日 (五) 14:46 (UTC)[回覆]

(:)回應還有User edit counter可以使用,記得敝人曾將此工具掛在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申請與變更底下。--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8日 (六) 06:05 (UTC)[回覆]
(:)回應那個好像只能數編輯次數,不能數創建條目數。--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劃 2010年12月18日 (六) 10:51 (UTC)[回覆]
樓主可以用soxred93的,要將你的名字換成「%E9%9D%96%E5%A4%A9%E5%AD%90」即可[2]。--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19日 (日) 20:43 (UTC)[回覆]
終於解決問題的核心,原來要在模板{{Applicant}}裏用雙重urlencode,即是[3]才可。--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9:08 (UTC)[回覆]
[4] 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5:00 (UTC)[回覆]

Special:用戶貢獻頁下面有過期連結[編輯]

在頁面最下方的框裏有一個「編輯摘要」的連結,點擊後提示「User account expired」. 這個連結應該更新或移除吧?Bill Lee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0:17 (UTC)[回覆]

那個東西很有需要嗎?如果是的話其他toolserver用戶可能可以把工具弄出來。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5:02 (UTC)[回覆]
另外和這個一樣嗎?http://toolserver.org/~mathbot/wp/rfa/edit_summary.html 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5:11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如果已經失效,則它應該被移除。Bill Lee (留言) 2010年12月29日 (三) 11:29 (UTC)[回覆]

美國最高法院案例模板的斜體中文[編輯]

Resolved

--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0:41 (UTC)[回覆]

美國高等法院的案例模板Template:Infobox SCOTUS case/doc自動生成斜體中文字——在案例全名一欄處,其他正常。敝人將條目放在新條目推薦及投票12月20日時,已有三人提出修改要求,但敝人還是菜鳥,請高手幫助改一下模板,使中文斜體變正,請參見斯科特訴桑福德案布朗案羅伊訴韋德案馬伯利訴麥迪遜案。--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0:57 (UTC)[回覆]

完成--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00:48 (UTC)[回覆]

<cite id="CITEREFXXXYYYY"></cite>標記造成中文斜體[編輯]

Resolved

--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0:42 (UTC)[回覆]

<cite id="CITEREFXXXYYYY"></cite>標記所造成中文的參考文獻變為斜體,敝人將條目放在新條目推薦及投票12月20日時,已有三人提出修改要求,但敝人還是菜鳥,請高手幫助改一下。同樣的問題發生在斯科特訴桑福德案陪審制。--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0:57 (UTC)[回覆]

這個是因為html中<cite>標籤造成的,<cite>標籤中的文字本來就是顯示斜體,建議改用其他的參考文獻引用方式來解決,例如{{r}}。--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3日 (四) 12:14 (UTC)[回覆]
感謝您的回覆,不過可能敝人沒理解,所以未試出來,我想先解釋一下我目前的用法,斯科特訴桑福德案中是這樣的:
即便自由的黑人也不是《美國憲法》中所指的公民,所以斯科特無權在聯邦法院提起訴訟。[1](這裏用的是<ref>{Harvnb|施瓦茨|2005|p=123}}</ref>
註釋
  1. ^ 施瓦茨 2005,第123頁
參考書目列表:
施瓦茨 , B. 美国最高法院史= A history of the supreme court. 畢洪海;柯翀 等譯 第1版.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 isbn 7-5620-2926-1/D·2886 (中文). 
這裏用的是<cite id="CITEREF施瓦茨2005">{{cite book|ref=施瓦茨|author=施瓦茨 , B.|others=毕洪海;柯翀 等译|title=美国最高法院史= A history of the supreme court|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year=2005|month=12|edition=第1版|isbn=7-5620-2926-1/D·2886|language=zh}}</cite>
這樣用的目的是為了在點擊註腳的著者名時能直接定位並高亮顯示參考文獻,以省去讀者逐行查找的不便;
請試着點擊註腳查看自動定位的效果,我看了{{t}}的幫助文檔,感覺大致意思是和{{Harvnb}}一類的用途,試了幾下,沒試出來,可能我有什麼地方沒注意,請幫我試一下。--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4:00 (UTC)[回覆]
完成 這個問題已解決,用{{cite book|ref=harv|last=施瓦茨|first=B.|others=毕洪海;柯翀 等译|title=美国最高法院史= A history of the supreme court|location=北京|publisher=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year=2005|month=12|edition=第1版|isbn=7-5620-2926-1/D·2886|language=zh}}。不過不能顯示高亮,而是只能顯示在屏幕的頂端。--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6:35 (UTC)[回覆]
MediaWiki:Common.css里修了一下,現在cite不會顯示為斜體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7日 (一) 11:53 (UTC)[回覆]
cite在html規範里就是被定義為斜體,這樣修改是否合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7日 (一) 12:22 (UTC)[回覆]

信息框外的標題[編輯]

信息框外的標題並非真正置中,而是輕微靠右。我發現似乎是MediaWiki:Common.css的問題,在

.infobox caption

下面有一行

margin-left: inherit;

,在英文維基也沒有這句語法。如果這一行無有其它用途的話,請管理員刪除它,令infobox標題完全置中。--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12:38 (UTC)[回覆]

完成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5:05 (UTC)[回覆]

頁頭link rel修改[編輯]

請將「link rel="copyright"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修改為「link rel="copyright"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版权信息"」。—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5日 (六) 09:27 (UTC)[回覆]

MediaWiki里寫死了的,想改去wikitech-l吼,我覺得不該改,只是可以把代碼寫得更靈活一些方便加入其他協議。--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5日 (六) 14:10 (UTC)[回覆]
好的,所有的link rel都不能用代碼操作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6日 (日) 17:55 (UTC)[回覆]

關於分類頁面[編輯]

有90%的分類頁面中條目的排序都處於混亂狀態,可否考慮開發一個以條目名稱打頭的漢語拼音來自動排序的工具。--Anilro (留言) 2010年12月25日 (六) 12:21 (UTC)[回覆]

User:Liangent編寫之MediaWiki擴展mw:Extension:CategoryMultisortmw:Extension:CategoryMultisortChinese測試站點)已存在。-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25日 (六) 12:45 (UTC)[回覆]
看來不錯,何時才會正式在中文維基使用?--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16:36 (UTC)[回覆]
是啊!何時能用?這可以填補中文維基分類頁面的一大漏洞。--Anilro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04:21 (UTC)[回覆]
要啟用的話,社群需達成共識,得到一定數量的支持票後,再提交維基媒體的技術部門(亦即Bugzilla)處理。請注意:該擴展的編寫人是User:Liangent,不是維基媒體基金會。-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27日 (一) 05:50 (UTC)[回覆]
個人另寫了一個小擴展,請參與#推廣:CategoryPageForm討論。--Isnow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16:19 (UTC)[回覆]
那個擴展的循環分類處理問題處理了沒?--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28日 (二) 17:21 (UTC)[回覆]

如圖,由於「搜索」是中國大陸用詞,理應加入港澳台使用所使用的「搜尋」,麻煩相關的技術人員能夠進行處理這項請求。—Mark85296341留言 2010年12月25日 (六) 13:50 (UTC)[回覆]

meta:Www.wikipedia.org_template/temp,有閒自己改去。--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5日 (六) 14:16 (UTC)[回覆]
會不會被更新?何時會更新其內容?—Mark85296341留言 2010年12月25日 (六) 14:38 (UTC)[回覆]
很可能要先到meta:Talk:Www.wikipedia.org_template發起討論才會有人去更新,我已發起名為ad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的討論。--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17:18 (UTC)[回覆]
各方言和文言版的也應加上。--玖巧仔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23:35 (UTC)[回覆]
在 Firefox 的字型顯示上,「搜尋」、「其他語言」只會顯示設定簡體中文字型,繁體應預設顯示繁體中文字型設定才對。—Mark85296341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6:45 (UTC)[回覆]

完全廢除斜體中文?[編輯]

中文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斜體,遇到斜體會非常不協調。是否通過統一的技術處理,使「''」對中文無效,或將中文改為楷書?—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6日 (日) 18:03 (UTC)[回覆]

這個可以有。對於一些筆畫複雜的字來說,在斜體下面完全就糊在一起了。個人認為某些地方的文字可以加小

字號和改變顏色來區別,如用十二像素。--玖巧仔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23:33 (UTC)[回覆]

i {
    font-family: "AR PL UKai CN","AR PL UKai HK","AR PL UKai TW",楷体,simkai,楷体_GB2312,標楷體,DFKai-SB;
    font-style: normal;
}

效果:中文。--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7日 (一) 02:40 (UTC)[回覆]

但這個方法不能區分英文的斜體,斜體英文會有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7日 (一) 02:46 (UTC)[回覆]
(:)回應中英文不能分開處理嗎?—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9日 (三) 12:32 (UTC)[回覆]
(*)提醒要是那樣的話英文就只能用<I></I>和<Var></Var>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9日 (三) 12:34 (UTC)[回覆]
我沒想法,用一個模板裏面給span定義style靠譜點。--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2月29日 (三) 15:50 (UTC)[回覆]
小字號的斜體用起來的確可能不好看,但何必從方針或技術上廢除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閣下不用罷了,何必強求一致。-i am catwe need to talk 2010年12月27日 (一) 03:50 (UTC)[回覆]
(:)回應不應從方針廢除,也不應從技術上完全廢除。但應把「''」——〉斜體的轉換非除掉,因為不應給一個不常用的格式賦予一個簡單的實現方法,而是那些常用的格式反倒只能用複雜的實現方法了。(因為那樣將鼓勵人們用不常用的格式)—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虞海對話貢獻)加入。 2010年12月29日 (三) 12:32 (UTC)[回覆]
其實中文字在第二次縮小後都有類似問題:範例 / 範例。而且不是編者手動修改而是模板設計導致了二次縮小,中文字變得極其模糊不可讀,尤以infobox/navbox中的{{navbar}}為什。-- 同舟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09:55 (UTC)[回覆]
我並沒有看出您說的第二次縮小有何問題,在我的 Firefox 中用文泉驛微米黑字體顯示很正常。我認為,準確的說,是中文的襯線字體的斜體和小字號顯示效果很差。對於非襯線字體,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的。其實襯線字體本身就不太適合屏幕查看。Bill Lee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0:50 (UTC)[回覆]
我都是Firefox,不過字體設定的確不同你的。-- 同舟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0:57 (UTC)[回覆]
另外中文維基里的英文部分需要用斜體,如英文文獻的標題。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4:35 (UTC)[回覆]
同舟,firefox默認對小字號顯示效果不好,因為他對小字號中文加了字體渲染(宋體小字號是像素字模,一渲筆畫就看不清了),自己改一下設置就可完美顯示了,操作方法:菜單中的「工具」——選項——「內容」選項卡,再點「字體顏色」 右邊的高級按鈕,將「最小字體大小」由「無」改為12即可。--玖巧仔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6:10 (UTC)[回覆]
我在Firefox中用非襯線向量字體得到這樣的效果。
Bill Lee (留言) 2010年12月29日 (三) 11:20 (UTC)[回覆]

問:現在怎麼wikipedia的數據不再備份了?[編輯]

問:現在怎麼wikipedia的數據不再備份了? —61.183.120.190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2:53 (UTC)[回覆]

10月的數據庫備份已經dump出來了,11月的正在做-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28日 (二) 03:01 (UTC)[回覆]
前段時間伺服器壞了,wikitech:Dataset1 Liangent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5:0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