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浙江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浙江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浙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鐵道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鐵道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鐵道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建議刪除「是否屬於高速鐵路事故的爭議」一節[編輯]

這一節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先是引用某一位不知名磚家的「「動車」而非「高鐵」」小道言論,然後下面都是原創研究了,還計算起「勻速運動」,最後還得出「第二大高鐵事故」的結論,完全不是百科全書應該出現的內容,況且「磚家」也不代表政府的立場。反正鐵道部和溫家寶都承認這是高鐵事故,這點應該沒有什麼「爭議」吧。雖然地球人都知道這是高鐵事故,但百科全書沒必要跟小道謬論認真,也不需要代人說項,做好本分就可以了。--Alancrh (留言) 2011年8月13日 (六) 09:29 (UTC)[回覆]

( ✓ )同意 嚴重同意移除這一段落。 --Li Zaodie (留言) 2011年8月15日 (一) 06:43 (UTC)[回覆]

甬台溫鐵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旅客列車200公里/小時,並預留了250-300公里/小時的提速條件[182][183][184]。依據國際鐵路聯盟的定義,凡是新建專線設計時速達250公里/小時或既有線改造後設計時速達200公里/小時者,皆稱為高速鐵路[185][186]。由於甬台溫鐵路的設計時速達到250公里/小時,符合高速鐵路的定義。

WP:SYN 後面這句是典型的原創總結,不應該出現在WP中 --Li Zaodie (留言) 2011年8月18日 (四) 00:06 (UTC)[回覆]

合理使用圖片[編輯]

現在這張合理使用圖片File:Res04 attpic brief.jpg只能勉強貼在條目中,嚴格說它不算「獨特歷史圖像」,不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因此嚴格說它不完全符合WP:合理使用。有很多溫州網友都拍攝了相關圖片,求得一張的機會還是很大。所以要不就去掉這張圖片,和本條目英文等其他語言版本一樣,在獲得自由版權圖片前都不使用圖片。如果要這張圖,{{reqimage}}也至少應該在條目上方。—t8 2011年8月12日 (五) 03:57 (UTC)[回覆]

關於甬台溫鐵路信號系統的論文一篇[編輯]

甬台溫鐵路通信信號系統集成簡介

摘要:甬台溫鐵路是我國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甬台溫客運專線的項目情況進行說明,並詳 細介紹該項目通信信號系統集成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甬台溫鐵路 通信信號系統 系統集成

Abstract:Ningbo-Taizhou—Wenzhou railway is all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coastal wa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ject of Ningbo·Taizhou-Wenzhou dedicated passenger line,and then detail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Keywords:Ningbo-Taizhou—Wenzhou railway,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and System integration

滿足正向運行追蹤間隔旅客列車4 min、貨物列車5 min的要求,具備反向行車功能。

(2)閉塞系統 甬台溫線新建雙線區段按四顯示自動閉塞設計,旅客列車追蹤間隔時間按4 min、貨物列車追蹤間隔時間按5 min設計,反向按自動站間閉塞行車,區間地面設置四顯示通過信號機,作為非ATP模式(或非目標距離模式)下列車的行車憑證,區間和站內軌道電路均採用ZPW-2000A型無絕緣軌道電路。

萬方數據庫原文連結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lexHe34對話貢獻)於2011年9月7日 (三) 05:40‎ (UTC)加入。[回覆]

關於中立性的問題[編輯]

為何詞條長春圍困戰被認為是中立性有爭議的,而本詞條卻不被認為是中立性有爭議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89.214.71對話)於2012年11月30日 (五) 03:56(UTC)加入。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7日 (三) 21:4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30日 (日) 16:3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28日 (六) 14:2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2日 (四) 18:4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9年2月12日 (二) 16:03 (UTC)[回覆]

建議改名:「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編輯]

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 → 「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如此大的事故幾乎不可能發生第二次,特意指明時間毫無意義,反而冗長--冷羅KS🐬 2020年2月27日 (四) 14:15 (UTC)[回覆]

移動並未受限,可自行處理。--Iokseng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02:5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