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法拉第冰桶實驗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物理學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物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物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1. 如何理解「冰桶實驗是第一個精確「定量」驗證電荷守恆定律的實驗」?如何從實驗事實推導出電荷守恆定律?條目邏輯混亂,沒講清楚。--Antigng留言2015年4月22日 (三) 12:27 (UTC)[回覆]
    • @Antigng:定量即指實驗可以做到電荷的「恰好完全」抵消。「驗證」即說明了是先有理論後由實驗加以驗證,條目內也確實沒有說過是由此實驗推導的定理。--Yangfl留言2015年4月22日 (三) 13:28 (UTC)[回覆]
      • @Yangfl:第一,作為定量實驗,為什麼連實驗 誤差都沒有分析?卡文迪什驗證庫侖定律的實驗告訴我們,在實驗範圍內,庫侖定律的指數值為2+-0.02。第二,實驗是否「驗證電荷守恆定律」我還是有所懷疑。在理論推導時我們自然地用到了電荷守恆定律,但是我們也用到了庫侖定律呀!如果兩者都不成立,可能最後還會推導出相同的結論。在這個問題上,閣下的理解是:「驗證」即說明了是先有理論後由實驗加以驗證。換言之,閣下假設電荷守恆和庫侖定律成立,得到一個結論,然後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時我就要懷疑「第一個」。因為對卡文迪什-驗證庫侖定律的實驗進行理論推導,也要假設電荷守恆和庫侖定律成立,實驗結果難道沒有「驗證」電荷守恆定律嗎?第三,我的觀點是要麼不講,要講就要講清楚。閣下在作理論推導時至少忽略了下面兩個問題:
  1. 為什麼平衡時,導體內部沒有電荷?
  2. 為什麼小球和圓筒連通後,圓筒內表面沒有電荷?
別看這是小問題,它甚至關係到某些章節存在的必要性。(待續)--Antigng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04:50 (UTC)[回覆]
        • @Antigng:第一:不可能有您所要的那種「誤差分析」,看過金箔驗電器就知道,它只能比較電量,不可能測量電量,法拉第也不可能在數學上做出「誤差分析」。第二個:這個實驗沒有用到庫侖定律,只需要知道高斯定律的一個定性特例。第三個:「金屬內靜電場始終為零。」「封閉導電體內的淨電荷始終為零,如果存在到容器壁的電通徑,由於相互排斥,電荷會流到所述容器的外表面上。」「某些章節」又是哪些章節?您有想法盡可修改,不足之處也可添加,但如果您一定要以完美條目的眼光評判每一篇文章,在下也覺得力不從心。--Yangfl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08:32 (UTC)[回覆]
    • 請編者解釋一下電荷守恆的問題:1,導言中電荷守恆的參考資料「Electromagnetism (physics).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已經打不開。看起來,中文版的「冰桶實驗是第一個精確「定量」驗證電荷守恆定律的實驗」來自英文版「 The ice pail experiment was the first precise quantitative experiment on electrostatic charge.「。如果是這樣,請問英文版里的電荷守恆在哪裏?2,中文全文中「守恆」只在導言提到了一次,正文中再沒有說電荷守恆。如果這個實驗真的可以驗證電荷守恆,而且真的是第一個精確定量的實驗,應該有一個章節講講怎樣驗證的,如果不守恆又怎樣。3,如果我非要相信電荷不守恆,是否可以對這個實驗做如下解釋:小球移近容器,使得容器產生了淨電荷(不守恆),離開時這些淨電荷消失了,因為電荷不守恆、靜電感應可以產生電荷;小球與容器接觸,內壁的電荷和小球的電荷中和,但是外壁還有電荷,此電荷等於剛才感應產生的電荷加上小球的電荷(注意,這個實驗並沒有說明容器最後帶的淨電荷等於小球最初的電荷量)。--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09:08 (UTC)[回覆]
      • 1.暫時無法打開wayback machine,望見諒。電荷守恆是本人根據一些零散資料,並結合原文推測的,不然「on electrostatic charge」說不通。2和3.在3.1節能更有力地說明電荷守恆,並且說明您的假設不成立。--Yangfl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2:14 (UTC)[回覆]
        • 如果3.1說的是「拓展實驗」中的「其它方式」,仍然不能說明電荷守恆。因為這個補充實驗將容器接地,容器和大地會有電荷的交換,已經不是一個封閉的電荷系統。所以,3.1不能說明我的假設不成立。另外,3.1中的拓展實驗是Faraday當年做過的麼?如果他當年沒有這麼做,那就更不能「第一次定量驗證了電荷守恆定律」。「 first precise quantitative experiment on electrostatic charge」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第一個對靜電荷的精確的定量實驗」,與電荷守恆一點關係都沒有。另外,根據原文和資料推測出這麼重要的信息,恐有違反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之嫌。還有,參考[1]和Google Books上The Britannica Guide to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中的對應內容,"Faraday’s experi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metal ice pail and a gold-leaf electroscope was the first precise quantitative experiment on electric charge.",並未提到第一次驗證電荷守恆,說的是Faraday的實驗第一次用驗電器來定量測電荷。--如沐西風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5:23 (UTC)[回覆]
  • (續),比如對實驗現象直觀解釋的一個章節。閣下說,從小球發出的電場線全部終止於球殼內表面,所以球殼內表面帶的電荷量與小球所帶電量相等。乍一看這種解釋似乎繞過了數學計算。但是我如果讓庫侖定律的指數不是2,而是其他值,這個結論是不成立的。但是閣下的這種直觀解釋卻仍然說得通。這表明有一些重要的細節被忽略了。
  • 此外,關於接地。「將該容器連接到一個大導電體(「大地」)以排出電荷,這個過程稱為接地」的描述是不確切的。不是「大導電體」都可以當作「大地」。
  • 還有一些雜碎問題。貫穿整個條目的「一整套學生實驗儀器」是哪家公司生產的?是否有必要寫入條目?至少我們學校普物教學中心沒有如條目描述的法拉第圓筒。(完)--Antigng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0:27 (UTC)[回覆]
    • 1.所以說這個實驗不涉及庫侖定律。2.電學上大地就是指零勢能面,當然可以任取(只要線度夠大)。3.哪家公司生產的?貫穿整個條目?只是說明有這個東西罷了,我可不是在打廣告。「一些雜碎問題」您完全可以修改,不用在這裏為了反對而反對。--Yangfl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2:14 (UTC)[回覆]
  • 下面逐一澄清我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提出的疑問:
  1. 首先,主編多次論述「所用不是庫侖定律,而是高斯定律的一個特例」。如果庫侖定律不是平方反比,根本不會有高斯定律
  2. 主編提出「金屬內靜電場始終為零」,所以「金屬內沒有電荷」,這絕不是顯然的,需要論證。因為金屬內外表面有電荷,如果金屬內部電荷激發的電場和內外表面電荷的電場抵消,使得金屬內部電場處處為0呢?事實上,如果平方反比改為三次反比,平衡導體內部是有電荷的。
  3. 「這個實驗不涉及庫侖定律」,怎麼可能?我已經說過,平方反比不成立,絕不可能有這樣的現象。
  4. 「電學上大地就是指零勢能面」,並非如此。實際上,地球表面的電場強度高達100伏/米,相對無窮遠處也並非零勢能。建議主編閱讀《電磁學與電動力學》上冊2.2節(靜電場中的導體)。
此外我並沒有反對這個dyk,我很反對在條目評選投亂七八糟的反對票。我也沒有按照所謂完美標準審閱條目。相反,我覺得「部分段落點列,參注混雜,語言標籤時有時無」之類的反對理由是一文不值的trash。我只是想與主編交流一些關於條目的看法而已,像我去年在主編討論頁上作的那樣,還記得麼?--Antigng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3:37 (UTC)[回覆]
感謝支持。您的建議我會加以考慮,不過最近事情太多,估計已經很難再關注於此了。順便回答上面幾位的疑問。「 first precise quantitative experiment on electrostatic charge」如果只是按字面理解,顯然與事實相悖(卡文迪什做庫侖定律遠早於此)。如果有更確切的理解,也希望能幫助修改問題。至於電場線的問題,若鋪開來講則遠遠超過本條目說明的內容了。而高斯定律和庫侖定律,在電磁場理論中只有前者,若一定要說兩者等價也可以。本人措辭可能有點過激,這一點向各位道歉。但我所反對的,是只拋評價(「雜碎」)而無建議的行為,這樣對解決問題無益。--Yangfl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16:12 (UTC)[回覆]
根據意見改了問題,但這樣的話真的是「與電荷守恆一點關係都沒有」了,上面的問題也就因此而一併消失。本人仍然希望還能得到建設性建議,不止停留於表象,而是一針見血。當然,要想達到這層境界,背後所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在此也向各位表達最真摯的感謝。--Yangfl留言2015年4月25日 (六) 01:0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法拉第冰桶實驗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9日 (日) 11: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