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O tempora, o mores!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在拋灑辯護狀的西塞羅。約翰·利奇(John Leech)作,出自吉爾伯特·阿博特·阿貝克特(Gilbert Abbott à Beckett)《漫畫羅馬史》

O tempora, o mores是拉丁語格言,第一次有記載的使用是出自西塞羅之口。在英語中,字面意思可解作「Oh the times! Oh the customs!」(時代啊!風尚啊!),更自然的翻譯可作「Oh what times! Oh what customs!」,[1]而漢語中有譯作「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者。[2]上述翻譯仍接近字面意思,在英語中還經常潤色作「Shame on this age and on its lost principles!」(這個年代和它所失去的原則真是可恥!)以符合英語習慣,這一翻譯出自古典學家查爾斯·杜克·楊(Charles Duke Yonge)。[3]格言經常加上感嘆號,印作O tempora! O mores!,這一符號在西塞羅時代的拉丁文中並不使用。

西塞羅是古羅馬雄辯家,在四處演說中都用過這一句子,[4]其中最早一次使用是在公元前70年反對維勒斯的演講。然而四次引用中,最著名的一次則是在其反喀提林第一演說的第二段。這次演說作於公元前63年,當時西塞羅就任羅馬執政官,演說斥責政敵喀提林。這一段演說辭中,西塞羅用此句表達憎惡,借之譴責當時羅馬共和國的可悲之相,那時公民叛逆國家,受到的懲罰在西塞羅看來是不足以報應的。[5]所論及的一段如下:

O tempora, o mores! Senatus haec intellegit, Consul videt; hic tamen vivit. vivit? immo vero etiam in Senatum venit, fit publici consili particeps, notat et designat oculis ad caedem unum quemque nostrum!

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這些事元老院都知道,執政官也看到了。可是這個人還活着。我不是說過嗎,還活着!而且,更有甚者,他還來到元老院參加國家大事的討論,用目光挑選和標定我們當中每一個將來要遭到殺害的對象。

——[2]

儘管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喀提林正陰謀推翻羅馬政權、刺殺西塞羅本人;即便元老院確已發佈了終極議決,喀提林仍然沒有被處死,西塞羅由此大感不平。其接着舉出羅馬歷史中多次事件為例,這些例子中執政官在證據不足時仍皆以對謀叛之人行刑為適當,內中一例是先執政官盧基烏斯·俄皮彌烏斯英語Lucius Opimius之誅殺蓋約·格拉古,當時僅僅憑着「quasdam seditionum suspiciones」(某種背叛的嫌疑)就將人處刑。[6]

文化上的引用[編輯]

古典時代晚期,西塞羅這句感慨已經出名,受人引用,如下文老塞內卡的《擬倡集》[註 1]Suasoriae)中:[8]

tuis verbis, Cicero, utendum est: ‘o tempora! o mores!’ videbis ardentes crudelitate simul ac superbia oculos!

一定要用你西塞羅的話了:「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你將見到那帶着殘忍、同時又帶着自高,燃燒着的雙眼!

馬提亞爾的詩歌《致開喀利阿努斯》(警句集§9.70)中也引用了反喀提林第一演說:[9]

dixerat ‘o mores! o tempora!’ Tullius olim,
sacrilegum strueret cum Catilina nefas

「這是什麼風尚!什麼時代!」是過去圖利烏斯的呼喊,
那時喀提林正策劃他冒瀆的陰謀

威爾斯警句詩人約翰·歐文曾在其著名的《警句》1613年版卷一16節的O Tempora! O Mores!,一條有關宗教領袖約瑟夫·斯卡利傑的警句中用本短語作標題。[10]

現代這一感慨仍然用來批判當下的心態和流行趨勢,但有時是幽默譏刺的用法。早在十八世紀,這樣的用法已經出現:英國王室收藏品英語Royal Collection中,一幅塞繆爾·阿爾肯英語Samuel Alken在1787年仿照托馬斯·羅蘭森創作的凹版畫就題作《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表現如此的情形:兩名老者驚訝地發現三個年輕的醉漢湊在一張桌子上睡着了。[11]

愛倫·坡曾用這句短語作為詩歌《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約1825年)的標題和主旨,其中批判了他那個時代人的舉止;[12]在1936年的電影《迪茲先生進城英語Mr. Deeds goes to town》中,由一名醉酒的詩人朗誦。短語還在《風的傳人英語Inherit the Wind》(戲劇版在1955年,電影版則1960年)中使用,這是在猴子審判基礎上創作的虛構作品,劇中短語由憤世嫉俗的記者霍恩貝克說出,形容小鎮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態度。

音樂喜劇組合弗蘭德斯與斯旺同樣使用過這一短語,當時弗蘭德斯大聲宣佈「這是什麼時代,什麼風尚——這是什麼個時代周刊,什麼個每日鏡報!」[13]

2014年11月,美國參議員泰德·克魯茲在參議院發言時引用了西塞羅反喀提林第一演說的起始部分,僅僅改換數個詞彙,用以指責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濫用行政命令[14]他作出的演講模仿查爾斯·杜克·楊對演說辭的翻譯,[3]將「O tempora! O mores!」潤色成「這個年代和它所失去的原則真是可恥!」,[14][15]至於提到喀提林的部分,則換成總統奧巴馬。[15]

註釋[編輯]

文內引注[編輯]

  1. ^ 又譯「模擬辯論」,古羅馬的一種修辭練習,是一種「倡議性的演說辭」,[7]模仿古代名賢,以獨白的方式闡述他們在人生的某些關鍵時刻將如何抉擇。

參考來源[編輯]

  1. ^ Ottenheimer, I.; Ottenheimer, M. Latin-English Dictionary. 1955. 
  2. ^ 2.0 2.1 撒路斯提烏斯.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由王以鑄; 崔妙因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4: 180. 
  3. ^ 3.0 3.1 M. Tullius Cicero. The Orations of Marcus Tullius Cice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由C. D. Yonge, B. A. London. Henry G. Bohn翻譯, York Street, Covent Garden. 1856.
  4. ^ In Verrem 2.4.56; in Catilinam 1.2; de Domo sua 137; pro Rege Deiotaro 31.
  5. ^ Shapiro, Susan O. O Tempora! O Mores!: Cicero’s Catilinarian Orations, A Student Edition with Historical Essays.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 note on Cat. 1.2. 
  6. ^ M. Tullii Ciceronis Orationes in Catilinam: Cic. Catil. 1.2.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拉丁文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徐國棟. 《十二表法》的制定、灭失与还原(上). 交大法學. 2015, (3): 55—70. 
  8. ^ Seneca the Elder, Suas. 6.3.
  9. ^ Martial, Epigrams: 9.7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hn's Classical Library收錄的英文翻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897年)

  10. ^ The Epigrammata of John Owen, Book 1, Latin. Philological.bham.ac.uk.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1. ^ O Tempora, O Mores!. rct.uk. [202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3). 
  12. ^ Poe, Edgar Allan. Fiction and poetry :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New York: Barnes & Noble. 2006: 5–7. ISBN 978-0-7607-8221-7. 
  13. ^ Flanders, M.; Swann, D. At the Drop of Another Hat. 事件發生在 音軌All Gall之後. 1964. 
  14. ^ 14.0 14.1 Bump, Philip. Ted Cruz goes Peak Senate in opposition to Emperor Obama. The Washington Post. 2014-11-20 [202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1). 
  15. ^ 15.0 15.1 Cruz, Ted. The Wisdom of Cicero is Timeless (YouTube video). 2014-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