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之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列於古寧頭戰史館的同型戰車。

金門之熊中華民國陸軍於1949年10月古寧頭戰役中的首功部隊——陸軍第十二兵團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的二八七八部隊[1]。由21輛M5A1戰車組成的一個戰車營(缺二連),制霸稱雄金門戰場,獲頒「金門之熊」榮譽錦旗。

歷史[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向美國購買了一批美軍留在菲律賓的剩餘物資,其中包括M5A1戰車。這些裝備海運至上海虬江碼頭後交給部隊使用,1949年戰車先運到台灣,後又調到金門。[2]

1949年10月24—27日,24—25日凌晨時分,解放軍三野粟裕先鋒團按梯次登船、渡海攻擊金門。由於當時有輛M5A1因動力問題停於壟口附近等待維修,恰逢當夜解放軍開展了突襲行動。該輛動力故障戰車及同戰車排的另兩輛戰車隨即在排長楊展指揮下投入戰鬥,使解放軍蒙受沉重損失後迫使缺乏有效前線指揮的解放軍暫時停止在該區域的登陸[3]

隨後楊展率領64、65號戰車往西增援同解放軍251團交戰的戰車第3連,不能移動的66號戰車在原地協同201師602團堅守至天亮,該戰車副駕駛員曾紹林上等兵在戰鬥中陣亡。其在出車射殺意圖貼近爆破66號坦克的解放軍時,由於位置曝露,身中11發子彈,當即身亡。該戰車排另有兩人在戰鬥中負傷[3]

之後12兵團司令胡璉戰車1營的戰車連隊輪番出動,加上解放軍的戰略與戰術失誤,第三天孫立人將軍在台灣新練兵援軍五千適時抵達戰場投入參戰,最終使國軍在「古寧頭戰役」中得勝。

原參戰戰車已於1950年(民國39年)隨戰車第一營調回台灣,66號戰車隨後在台中戰車工廠報廢拆解,其M6戰車砲管就現地作為工廠圍籬,現今古寧頭戰史館前陳展的兩輛M5A1戰車,均非原參戰車輛[4]

特色[編輯]

對於這場戰車阻擊戰,當年的老兵熊震球表示:「這次戰役奠定了台海60年的和平。」

參考資料[編輯]

  • ^ 《中國陸軍畫刊》,民53年10月
  • ^ 存档副本. [202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6). 
  • ^ 3.0 3.1 迴盪七十年的戰地之聲.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2019-08-19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中文). 
  • ^ 以物辨史,從Willys CJ-3A 總統校閱專車看假造的歷史、文物與新聞. BLACK WATER MUSEUM. 2022-06-25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中文). 
  • 【台灣戰史】遺落戰史:《金門之熊的故事》 - 世界戰區情報 - 鐵之狂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