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鄧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夷安義侯鄧康
時代東漢
主君和熹皇后鄧綏→漢安帝劉祜→漢順帝劉保
姓名鄧康
封爵夷安侯
封地夷安縣
籍貫南陽新野
逝世134年(陽嘉三年)

鄧康(?—134年),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鄧珍的兒子,東漢夷安侯

生平[編輯]

鄧康年輕時品行好,他的哥哥鄧良繼承了爵位。永初七年(113年),鄧良去世,膝下無子,鄧康被封為夷安侯。後來鄧康因為鄧太后長期管理朝政,同族人遍佈朝廷而屢次上書長樂宮勸說鄧太后,應該尊崇漢室劉氏,縮小私人權限。結果太后沒有聽取,鄧康就感到很害怕。永寧元年(120年),他便開始推病不上朝。鄧太后便派內宮的侍者去慰問他,並通報自己是中大人[a]。鄧康聽到那人原是自己家中的人後就大罵了她,她便懷恨在心。回到宮內對鄧太后說鄧康不僅裝病而且出言不遜,鄧太后便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回到封國,並且將他從家族中除名。[1]

到了他的從兄鄧騭死後,漢安帝將他召回朝廷當侍中漢順帝在位時擔任太僕,因為為人正直而名聲大揚,後來因病免去官職。陽嘉三年(134年),鄧康去世,諡號義侯[2]

東漢夷安侯國(59年-?)[3][4]
傳位 稱號及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第1任 始封 夷安侯 鄧珍 59年-?
第2任 二世 夷安侯 鄧良
第3任 二世 夷安義侯 鄧康 22年 113年-134年
永和五年(140年)仍見

註釋[編輯]

  1. ^ 當時宮中侍者進出朝廷,多能對大臣有所誹謗和讚譽,侍者中年紀大的都被稱為中大人。

參考文獻[編輯]

  1. ^ 後漢書 卷四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鄧禹列傳》:「夷安侯珍子康,少有操行。兄良襲封,無後,永初六年,紹封康為夷安侯。時諸紹封者皆食故國半租,康以皇太后戚屬,獨三分食二,以侍祠侯為越騎校尉。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長樂宮諫爭,宜崇公室,自損私權,言甚切至。太后不從。康心懷畏懼,永寧元年,遂謝病不朝。太后使內侍者問之。時宮人出入,多能有所毀譽,其中耆宿皆稱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聞,詬之曰:『汝我家出,亦敢爾耶?』婢怨恚,還說康詐疾而言不遜。太后大怒,遂免康官,遣歸國,絕屬籍。」
  2. ^ 後漢書 卷四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鄧禹列傳》:「及從兄騭誅,安帝征康為侍中。順帝立,為太僕,有方正稱,名重朝廷。以病免,加位特進。陽嘉三年卒,諡曰義侯。」
  3. ^ 《後漢書·鄧禹傳》:十三年,天下平定,諸功臣皆增戶邑,定封禹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於四縣……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謚曰元侯。帝分禹封為三國:長子震為高密侯,襲為昌安侯,珍為夷安侯……夷安侯珍子康,少有操行。兄良襲封,無後,永初六年,紹封康為夷安侯……及從兄騭誅,安帝征康為侍中。順帝立,為太僕,有方正稱,名重朝廷。以病免,加位特進。陽嘉三年卒,謚曰義侯。
  4. ^ 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四》:夷安侯國,安帝復。
  • 後漢書》卷四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鄧禹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