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坦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蕭坦之(5世紀—499年),君平中國南朝齊皇族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子[1],蕭道成族父蕭道濟之孫,武進縣令蕭欣祖之子。與蕭諶同族[2]。封臨汝侯

生平[編輯]

初任殿中將軍。昇明三年(479年),蕭賾任中軍大將軍,蕭坦之在他屬下擔任刑獄參軍。建元四年(482年),在竟陵王蕭子良屬下任鎮北參軍。永明元年(483年)從蕭子良轉任征北參軍。擔任東宮直閤,以勤勉為武帝蕭賾器重。任給事中、淮陵縣令,轉任蘭陵縣令。官至尚書起部郎、司徒中兵參軍。永明十一年(493年),武帝駕崩,蕭坦之任射聲校尉,沒有到任轉任正員郎、南魯郡太守

皇帝蕭昭業以蕭坦之是文惠太子蕭長懋[3]的舊臣,大加信任,不離左右,蕭坦之甚至可以入宮面見皇后。蕭昭業在宮中後堂藝人表演戲謔,蕭坦之都在蕭昭業身邊護衛。蕭昭業喝醉後裸體,蕭坦之勸諫不從。他認為蕭昭業資質有限,不可輔佐,於是聯絡西昌侯蕭鸞,密為耳目。蕭坦之任晉安王征北將軍蕭子懋征北諮議。隆昌元年(494年)因為父親的功勳,封臨汝縣男,轉任征南諮議。

蕭鸞計劃廢黜蕭昭業,召蕭諶、蕭坦之謀議。蕭昭業心腹直閣將軍曹道剛有所發覺,暗中佈置。蕭諶不能發動計劃。始興郡內史蕭季敞、南陽郡太守蕭穎基被召還建康轉任都尉,蕭諶想要等他們回來,借他們的力量行廢帝之事。蕭鸞與蕭坦之相談,蕭坦之說曹道剛已經有所防備,不能再等。翌日(七月廿二日)蕭鸞起兵,蕭坦之、蕭諶襲殺曹道剛、朱隆之,從雲龍門入宮,將蕭昭業廢黜。蕭鸞謀廢少帝,蕭坦之之力。同年(延興元年),蕭鸞立蕭昭業弟新安王蕭昭文即位,蕭坦之官至黃門郎、衛尉卿,進爵位為臨汝縣伯。同年(建武元年),蕭鸞即位為明帝,蕭坦之官至散騎常侍、右衛將軍,進爵為臨汝縣侯。

建武二年(495年)正月、北魏南征,蕭坦之假節、督徐州征討軍事,指揮防禦。魏軍包圍鍾離,蕭坦之據守淮水中洲,截斷魏軍退路,擊敗北魏。凱旋後加太子中庶子之位,未任受領軍將軍之號[4]永泰元年(498年),蕭寶卷即位,蕭坦之由鎮軍將軍升任侍中、領軍將軍[5]

永元元年(499年),母親去世,起復,受號右將軍。江祏兄弟圖謀擁立蕭寶卷的堂兄始安王蕭遙光,請求蕭坦之協助。蕭坦之認為明帝取武帝后人天下已經不能服眾,蕭遙光再取代蕭寶卷只會讓天下更亂,拒絕,告發他們的陰謀,以服喪為理由回家。蕭坦之的家在東府城之東,揚州刺史駐地靠近蕭遙光的根據地。蕭遙光夜間起兵,蕭坦之穿着褌衣翻牆逃走,從東冶南渡,間道進入建康。蕭坦之受假節平定蕭遙光之亂,駐軍湘宮寺。蕭坦之以平亂之功被任為尚書右僕射、丹陽尹,進爵為臨汝縣公

蕭坦之黑胖無鬍鬚,聲音嘶啞,當時人稱他為「蕭瘂」。他強狠專執,憎恨他的人很多。蕭遙光之亂平定二十日後,蕭坦之還未就任新官,蕭寶卷就派黃文濟率兵包圍蕭坦之的家宅,蕭坦之被殺。其子蕭賞,官至秘書郎,同時被殺害。中興元年(501年),權臣蕭衍為蕭坦之平反,追贈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齊書/卷42》,出自蕭子顯南齊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41》,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南史》本傳:臨汝侯坦之字君平,高帝絕服族子也。祖道濟,太中大夫。父欣祖,武進令。
  2. ^ 《南齊書》:坦之與蕭諶同族。
  3. ^ 中華書局《南齊書校勘記》:【以懃直為世祖所知】殿本考證王祖庚云:「按《通鑑》雲『嘗為東宮直閣,為世宗所知』。注云『既為東宮直閣,則從世宗為是,東宮亦有直閣將軍』。據此,則『祖』字訛也。」今按《南史》雲「以勤直為文惠所知」,世宗即文惠廟號。
  4. ^ 《南齊書·明帝紀》:〔建武二年六月〕乙丑,以右衛將軍蕭坦之爲領軍將軍。
  5. ^ 《南齊書·明帝紀》:〔永泰元年夏四月〕丙戌,以鎮軍將軍蕭坦之爲侍中、中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