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逸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芮逸夫(1898年5月18日—1991年7月7日),江蘇溧陽人,中華民國人類學家。[1]

生平[編輯]

芮逸夫早年在國立東南大學外文系修業。[1]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耶魯大學學習人類學[2]

1930年起,歷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民族學組助理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助理員、副研究員、編纂、研究員。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架構下的南開大學擬聘請芮逸夫任南開大學邊疆人文研究室負責人,芮因病未就任[3]。他還曾任國立中央大學邊政系教授、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等職務。1949年赴台灣。1950年春,兼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同年考古人類學系成立,改為專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人類學組主任。[1]他還曾兼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系及淡江文理學院歷史學系教授。[2]

1964年赴美國任教,歷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及印第安那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1966年返回台灣,仍任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研究主任,兼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教授。還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後來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芮逸夫長期研究民族學理論及民族文化,對中國古代親屬制度、中華民族構成、苗族文化等方面研究頗深。[1][2]

1991年7月7日,芮逸夫在台北市逝世。[4]

著作[編輯]

  • 《中國民族文化及其論稿》
  • 《湘西苗族調查報告》(合著)
  • 《川南雅雀苗的婚喪禮俗》
  • 《人類學辭典》(主編)
  • 《九族制與爾雅釋親》
  • 《苗蠻圖集》[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畲民舊影尋蹤,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政府,2012-09-13[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芮逸夫,華夏經緯網,2003-07-16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0-20.
  3. ^ 蔣正虎.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的边疆研究机构.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11-15, 28 (2015年第6期). 
  4. ^ 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