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國海軍66號直升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66號直升機
圖為66號直升機,攝於1969年
其他名稱 740號直升機
種類 直升機
製造商 西科斯基飛機公司
軍用航空器編號 BuNo 152711
首飛 1968年 (1968)
所有者以及營運商 美國海軍
服役年份 1968–1975
最終飛行 1975年6月4日 (1975-06-04)
總飛行時長 3,245.2小時
結局 墜毀,落入太平洋

美國海軍66號直升機(英語:Helicopter 66)是一架美國軍用SH-3海王型直升機[1],由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生產,在著名的太陽神登月計劃中,66號直升機被用於在海上搜救太空人。它於1967年開始服役,直到發生事故墜毀前都在美國海軍直升機反潛第四中隊的裝備序列。此直升機後來改變編號為740號直升機,於1975年6月4日在太平洋上空墜毀。其記錄飛行時長達3,245.2小時。

設計[編輯]

66號直升機屬SH-3D型直升機[2],設計用於反潛作戰,通常最多搭載4人(1名機師和3名乘客)[3]。其動力由兩部通用電氣T-58渦輪軸引擎提供,每部的最大功率達1,400匹馬力(1,000千瓦特)。SH-3D型直升機的極速為120節(220公里每小時;140英里每小時),任務耐久時間4.5小時[3][4],最大容許重量約20,500英磅(9,300公斤),最大載荷約6,000英磅(2,700公斤)。在執行反潛作戰時,SH-3D型直升機一般攜帶Mk 46型魚雷[3]

服役生涯[編輯]

早期生涯[編輯]

離開66號直升機的太陽神8號乘員正在登臨約克敦號航空母艦,1968年

美國海軍在1967年3月4日接收這架直升機,次年將其加入直升機反潛第四中隊英語HSC-4(HSC-4)[2],其最初的機尾編號是NT-66/2711[5]。HSC-4成立於1952年6月30日,又被稱為「黑色騎士」,是美國海軍首個直升機反潛中隊。他們自1968年起,用SH-3D型直升機代替SH-3A型[6]。同年,HSC-4加入航空母艦反潛第59飛行大隊,登上正在日本海約克鎮號航空母艦,作為對北韓人民軍扣押普韋布洛號通用環境研究艦的回應,後又被美國太空總署指派搜救太陽神計劃中返回地球後落水的太空人。[2][6][註 1]

太陽神計劃[編輯]

正在搜救太陽神10號太空人的66號直升機,1969年

太陽神8號太陽神10號太陽神11號任務期間,66號直升機是太空人返回地面、離開飛船後搭乘的首要搜救用載具[2][8]。它頻繁出現在電視報道和攝影作品中,用航天歷史學者德韋恩·戴伊英語Dwayne A. Day的話說,成為了「有史以來最著名、或者說最具標誌性的直升機之一」[2][9]。初次搜救太陽神8號時擔任機長、之後的第三艦隊司令當奴·S·瓊斯一年後又執飛了搜救太陽神11號的任務。[10]

66號直升機參與過的太陽神搜救任務[2]
任務 日期 艦艇 機長
太陽神8號 1968年12月27日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當奴·S·瓊斯
太陽神10號 1969年5月26日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查克·B·斯邁利
太陽神11號 1969年7月24日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當奴·S·瓊斯
太陽神12號 1969年11月24日 華倫·E·奧特
太陽神13號 1970年7月17日 硫磺島號兩棲突擊艦英語USS Iwo Jima (LPH-2) 查克·B·斯邁利

太陽神11號任務結束後,美國海軍採用了新的三位數編號方式,66號直升機改名為740號直升機。[2]因為這架直升機久負盛譽,海軍在每次指派其出任務前都把機身塗裝成66號,任務結束後再塗裝回去。[2][11]執行搜救太空人任務期間,每次成功搜救後機身就塗上一個太空艙形狀的勝利標誌英語victory marking[12]在成功救援了實現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壯舉的太陽神11號太空人後,機身下部裝飾了「讚美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的文字。[13][註 2]

墜毀[編輯]

至1973年,HSC-4和66號直升機轉移到小鷹號航空母艦上服役。[6]同年,66號直升機在小鷹號航空母艦穿行印度洋時接送伊朗當時的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6]

1975年6月4日晚7點左右,這架已改名為740號的直升機[16]飛離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的飛行場,預定飛往離岸訓練場進行三小時反潛訓練。[2][17]聲納系統故障,740號直升機在約晚9時33分時撞擊水面,分解後落入海中。[16]機上的四人被美國海岸警衛隊救起,並送往醫院,其中機長不久後因傷勢過重死亡。[17]由於美國海軍將此事故列為高度機密,直至2017年,具體的墜機原因仍然不明。[18]機身殘骸沉入約800英尋(4,800英尺;1,500米)的海底。[17]根據日誌,66號直升機的一生中有3245.2小時在飛行,墜毀的時刻距離上次大修已有183.6小時。[18]

雖然66號直升機已墜毀,但其仍然是美國海軍的營產。2004年曾有出於私人利益打撈保存該直升機的想法,最終未能實現。[2][18]

藝術創作[編輯]

常青樹航天博物館展出的66號直升機複製品,2011年
湯·奧哈拉在1989年創作的油畫

由於66號直升機的豐功偉績,其墜毀前後都被人們紀念。在美國太空總署的倡議下,畫家湯·奧哈拉在1969年創作了一幅66號直升機的油畫。[19]此後,這幅畫被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封存。[19]

德國歌手瑪努艾拉英語Manuela (singer)在1969年9月發佈了名為《美國海軍66號直升機》的單曲,其中混入了66號直升機運轉的聲音。[20]次年,比利時歌手薩曼莎英語Christiane Bervoets翻唱了這首歌曲。[21]

20世紀70年代早期,玩具廠商Dinky Toys英語Dinky Toys發佈了一系列塗有66號直升機塗裝的壓鑄玩具直升機,並配有一個可以拉起塑料太空艙模型的絞盤。[22]

66號直升機的複製品在位於俄勒岡州常青樹航空太空博物館英語Evergreen Aviation & Space Museum聖地亞哥的中途島號博物館[23]和加州阿拉米達大黃蜂號博物館英語USS Hornet Museum展出。[24]在大黃蜂號博物館中展示的是一架曾在電影《太陽神13號》中出鏡的已從美國海軍退役的海王號直升機。[24]

參見[編輯]

附錄[編輯]

註解[編輯]

  1. ^ 早期美國航天工程技術不能消除太空艙自由落體在地面帶來的衝擊,直到後來發明了在接近地面時點火的減速火箭英語Retrorocket才解決這一問題。在水面着陸則只需要降落傘而不需要減速火箭來克服衝擊。[7]
  2. ^ 這是因為太陽神11號的太空艙名稱叫做「哥倫比亞」。時任美國總統李察·尼克遜在66號直升機搜救本次任務的太空人時命令樂隊在大黃蜂號上演奏《哥倫比亞,大洋之寶英語Columbia, the Gem of the Ocean》。[14][15]「哥倫比亞」一詞是為了紀念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基斯杜化·哥倫布,但本文所述哥倫比亞屬於美國的國家化身,和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無直接關係。

參考[編輯]

  1. ^ Sikorsky UH-3H Sea KingBuNos 148043 and 152701 – Naval Air Museum Barbers Point. [201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美國英語).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The Space Review: The last flight of Helo 66. www.thespacereview.com. [201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3. ^ 3.0 3.1 3.2 H-3 Sea Kin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4. ^ S-61. www.sikorskyarchives.com. [201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5. ^ Aviation Photo #2276627: Sikorsky UH-3H Sea King (S-61B) - USA - Navy. Airliners.net.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6. ^ 6.0 6.1 6.2 6.3 Pages - COMMAND HISTORY. www.public.navy.mil.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9). 
  7. ^ Teitel, Amy. Why Cosmonauts Have Never Splashed Down. Discover Magazine. 2018-02-10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英語). 
  8. ^ Navy Photographer Tells the Story of Apollo 11 Recovery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www.navyhistory.org.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1). 
  9. ^ Blair, Don. Splashdown!: NASA and the Navy.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43. ISBN 978-1-56311-985-9. 
  10. ^ Carmichael, Scott. Moon Men Return: USS Hornet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Apollo 11 Astronaut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2: 121–122. ISBN 978-1-61251-252-5. 
  11. ^ Mag, Vertical. From One to Another. Vertical Magazine.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美國英語). 
  12. ^ Chula Vista Star-News from Chula Vista, California on September 26, 1971 · Page 20. Newspapers.com.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9) (英語). 
  13. ^ Ron Nessen. NBC News.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1969-07-24. The President's applauding as they play "Columbia, the Gem of the Ocean." Columbia, of course, is the module out there ... We understand that President Nixon requested the band play "Columbia, the Gem of the Ocean". Written on the bottom of the helicopter is another welcome aboard for the astronauts, it says "Hail, Columbia". 
  14. ^ Nixon, Richard. RN: 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 Simon & Schuster. : 172. ISBN 978-1-4767-3183-4. 
  15. ^ Astronauts Aboard Carrier. St. Louis Post-Dispatch. 1969-07-24: 1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16. ^ 16.0 16.1 Final Flight. www.check-six.com.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8). 
  17. ^ 17.0 17.1 17.2 United States Navy aircraft mishap board. Aircraft Accident Report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2-07). 
  18. ^ 18.0 18.1 18.2 The Space Review: It’s time to recover Helo 66. www.thespacereview.com.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19. ^ 19.0 19.1 Recovery Helicopter #66.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2016-03-11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英語). 
  20. ^ germancharts.de - Manuela - Helicopter U.S. Navy 66. germancharts.de.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8). 
  21. ^ Hoe zou het zijn met Samantha?. Radio 2.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荷蘭語). 
  22. ^ Lomax, Frank. Dinky Toys News Space Recovery Special. Mecanno Magazine: 274. 
  23. ^ ARTIFACT PICK OF THE WEEK: SIKORSKY UH-3H SEA KING. www.evergreenmuseum.org.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英語). 
  24. ^ 24.0 24.1 The Space Review: Helo 66 revisited. www.thespacereview.com.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