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桶中之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認為自己正在划船的桶中之腦

缸中之腦(英語:Brain in a vat),又稱桶中之腦brain in a jar),是知識論中的一個思想實驗,由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1]一書中提出。

實驗的基礎是人所體驗到的一切最終都要在大腦中轉化為神經訊號。假設一個瘋子科學家、機器或其他任何意識將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桶里維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級電腦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電訊號,並對於大腦發出的訊號給予和平時一樣的訊號反饋,則大腦所體驗到的世界其實是電腦製造的一種模擬實境[2],則此大腦能否意識到自己生活在虛擬實境之中?

這個思想實驗常被參照來論證一些哲學,如知識論懷疑論唯我論主觀唯心主義。一個簡單的論證如下:因為桶中之腦和頭顱中的大腦接收一模一樣的訊號,而且這是他唯一和環境交流的方式,從大腦中角度來說,它完全無法確定自己是顱中之腦還是桶中之腦。如果是前者,那它的想法是正確的,他確實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划船。如果是後者,那它就是錯誤的,它並沒有在走路或划船,只是接收到了相同的電訊號而已。一個大腦無法知道自己是在顱中還是桶中,因此這世間的一切可能都是虛假的、虛妄的。那麼什麼是真實?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個體對於客觀存在的認知或判別取決於他所接收的刺激,假設桶中腦生成一系列「測試用」反應用於檢測自身的認知,同時「系統」又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刺激作為回應,此時問題的癥結就不在於桶中腦對於世界的認知,而在於「觀察者」自身對於世界的認知。自身存在的客觀性被質疑,在一個完全由「刺激」創造的「意識世界」中將形成一個悖論。

原型

[編輯]

它有許多思想原型,如莊周夢蝶印度教摩耶柏拉圖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

批判

[編輯]

一些懷疑論者會以此命題作出質疑,從而引起論證桶中之腦的存在與不存在性的爭論,對此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不以爲然:他認爲有些事情基於底層框架性命題,是不應當被質疑的。

影響

[編輯]

這一思想影響許多科幻小說電子遊戲電影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