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播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示播列(英語:shibboleth,發音為/ˈʃɪbəlɛθ/[1]/ˈʃɪbələθ/[2])是用來區別一個人的社會或地區背景的指標,通常是指語言特徵,特別是對一個詞的發音,標識說話者是否屬於某一特定群體的成員。

起源[編輯]

示播列一詞起源於希伯來語的"shibbóleth" (שִׁבֹּלֶת‎),字面意思是植物包含穀物的部分,例如麥穗[3],或「溪流」[4][5](現代希伯來語已無後一語義)。

在《希伯來聖經·士師記》12章,基列人擊敗以法蓮支派,倖存的以法蓮人試圖渡過約旦河回到本國領土,基列人奪取了渡口,阻止他們回去。為了識別並且殺死這些逃難者,基列人對每一個過河的人進行一項試驗,因為以法蓮人的方言缺少/ʃ/這個音:

歷史案例[編輯]

  •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為了分辨潛逃的敵軍,守城義軍要求出城者念一句「六百六十六」。武漢話裏「六」的發音是「樓」而不是「遛」,這樣就可以區分武漢本地人和操北方話的八旗官兵[6]
  • 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後,地方義警盤查時規定要讓一些人說出「十五円五十銭(じゅうごえんごじっせん)」一句,如果沒發出濁音,就有可能被當作朝鮮人而遭擊斃。[7]
  • 據說1937年多明尼加共和國的香菜大屠殺中,多明尼克軍人手上會拿着一把香芹(西班牙語:Perejil),無法清楚發出西班牙語r的齒齦閃音齒齦顫音就會被認定是海地人而加以殺害。但多數學者認為此說法為虛構。[8]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shibboleth.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econd. 1989. 
  2. ^ shibboleth.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201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3. ^ Wahrig Deutsches Wörterbuch, Sixth Edition and Schibboleth. Meyers Lexikon online. [201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4. ^ shibboleth.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also sometimes rye, Fourth Edition. [201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7-10).  shibboleth.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2011-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this latter meaning is not in use in Modern Hebrew)
  5. ^ Cf. Isaiah 27:12.
  6. ^ 辛亥功臣后人王勇:近代不平等条约也有进步作用_历史频道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1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6). 
  7. ^ 関東大震災の受難. 在日韓人歴史資料館ホームページ.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日語). 
  8. ^ Hispaniola: Trujillo's Voudou Legac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