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網球公開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VanOpen
溫哥華網球公開賽
賽事資料
賽會Odlum Brown VanOpen
創立2002年,​22年前​(2002
地點 加拿大
卑詩省溫哥華
場館聖伯恩鄉村俱樂部
地面室外硬地球場
網站vanopen.com
應屆冠軍 (2022)
男子單打法國 康斯坦·萊斯蒂耶納
女子單打希臘 瓦倫蒂尼·格拉瑪蒂科普魯
男子雙打瑞典 安德烈·戈蘭森英語André Göransson
日本 麥克拉克倫·勉
女子雙打日本 加藤未唯
美國 阿西婭·穆罕默德
ATP巡迴賽
級別ATP挑戰賽
籤表32S (16Q) / 16D (0Q)
獎金US$ 159,360
WTA巡迴賽
級別WTA125巡迴賽
籤表32S (16Q) / 16D (0Q)
獎金US$ 115,000
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亞軍馬科斯·巴格達蒂斯在2009年和2014年贏得溫哥華站單打冠軍。
斯蒂芬妮·杜波依斯英語Stéphanie Dubois became the first Canadian woman to win the singles title in 2009
杜迪·塞拉是首個男單冠軍,他共贏得四次男單冠軍,分別在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5年。
15歲的妮科萊·瓦伊迪索娃在2004年贏得唯一一個五級賽事冠軍。
瑪麗亞·莎拉波娃在2002年贏得賽事的首個冠軍。

溫哥華網球公開賽(VanOpen),因贊助商的緣故目前也被稱為奧德隆·布朗溫哥華公開賽(Odlum Brown VanOpen),是一項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舉辦的職業網球賽事。男子賽事屬於125級別ATP挑戰賽,女子賽事此前為ITF女子巡迴賽,於2022年升級為WTA125巡迴賽。賽事在溫哥華的聖伯恩鄉村俱樂部(Hollyburn Country Club)的室外硬地球場上舉行,也是美國網球公開賽的熱身賽事之一。賽事創辦於2002年,一直穩定舉辦到2015年,在經過2016年一年的中斷後,賽事於2017年重新舉辦。[1]

歷史[編輯]

第一屆溫哥華公開賽於2002年夏天在傑里科網球俱樂部(Jericho Tennis Club)舉行,之後2005年的賽事轉移到了西溫哥華的聖伯恩鄉村俱樂部。[2][3]2002年,後來獲得世界排名第一的瑪麗亞·莎拉波娃戰勝了勞拉·格蘭維爾獲得首屆冠軍,贏得2.5萬美元冠軍獎金。2003年,女子青少年世界排名第一和法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女單冠軍安娜-萊娜·歌恩菲特奪冠。[2]

2004年,在加拿大網球協會英語Tennis Canada和BC網球協會(卑詩省的網球管理機構)多年的努力下,把這項賽事升級為WTA五級賽事進入WTA巡迴賽,冠軍獎金為11萬美元。[3]捷克選手妮科萊·瓦伊迪索娃戰勝了勞拉·格蘭維爾成為升級後的第一個冠軍。成為2004年WTA巡迴賽賽季中排名最低的冠軍選手,並且以15歲3個月23天的年齡成為巡迴賽歷史上第6年輕的冠軍選手。[4]

2005年,賽事繼續回到冠軍2.5萬美元的ITF女子巡迴賽,目的是「為了幫助培養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加拿大網球少女」。同年,美國網球協會(USTA),ATP和加拿大網球協會、BC網球協會聯合起來在賽事加入了男子比賽,級別為10萬美元級別的ATP挑戰賽[3]以色列選手杜迪·塞拉獲得首屆挑戰賽冠軍。

在接下來的幾屆比賽中,溫哥華公開賽的獎金和賽事規模繼續增長,ITF女子賽事的獎金在2007年達到5萬美元,2009年達到7.5萬美元,最終在2022年升級為WTA125巡迴賽[5]

2023年,由於聖伯恩鄉村俱樂部進行大規模翻新,在未來兩年將無法正常舉辦比賽。組織者表示這意味着在短時間內將賽事遷移到本拿比湖體育中心(Burnaby Lake Sports Complex)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並宣佈2023年賽事將暫停一年。[6][7]

歷年決賽[編輯]

男子單打[編輯]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3 因沒有比賽場地取消舉辦
2022 法國 康斯坦·萊斯蒂耶納 法國 亞瑟·瑞德克內希 6-0, 4-6, 6-3
2021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19 立陶宛 里查達斯·貝蘭基斯 中華臺北 莊吉生 6–3, 5–7, 6–4
2018 英國 丹尼爾·埃文斯 澳大利亞 傑森·庫伯勒 4–6, 7–5, 7–6(7–3)
2017 德國 塞德里克·馬塞爾·史特比 澳大利亞 喬丹·湯普森 6–0, 6–1
2016 沒有舉辦
2015 以色列 杜迪·塞拉 (4) 澳大利亞 約翰-帕特里克·史密斯 6–4, 7–5
2014 塞浦路斯 馬科斯·巴格達蒂斯 (2) 烏茲別克斯坦 法魯赫·杜斯托夫英語Farrukh Dustov 7–6(8–6), 6–3
2013 加拿大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英國 丹尼爾·埃文斯 6–0, 1–6, 7–5
2012 荷蘭 伊戈爾·賽斯靈 烏克蘭 謝爾蓋·布卡 6–1, 7–5
2011 英國 詹姆斯·沃德 美國 羅比·吉內普里 7–5, 6–4
2010 以色列 杜迪·塞拉 (3) 立陶宛 里查達斯·貝蘭基斯 7–5, 6–2
2009 塞浦路斯 馬科斯·巴格達蒂斯 比利時 克薩維埃·馬利斯 6–4, 6–4
2008 以色列 杜迪·塞拉 (2) 美國 凱文·金 6–3, 6–0
2007 加拿大 弗雷德里克·尼梅爾英語Frédéric Niemeyer 美國 薩姆·奎里 4–6, 6–4, 6–3
2006 南非 里克·德·霍伊斯特 美國 阿米爾·德利奇 7–6(7–4), 6–2
2005 以色列 杜迪·塞拉 澳大利亞 保羅·巴卡內羅英語Paul Baccanello 6–2, 6–3

女子單打[編輯]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3 因沒有比賽場地取消舉辦
2022 希臘 瓦倫蒂尼·格拉瑪蒂科普魯 意大利 露西婭·布龍澤蒂 6-2, 6-4
WTA125巡迴賽 (2022-)
2021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19 英國 希瑟·沃特森 西班牙 莎拉·索里貝絲·托摩 7–5, 6–4
2018 日本 土居美咲 英國 希瑟·沃特森 6–7(4–7), 6–1, 6–4
2017 比利時 馬林娜·扎涅夫斯卡 黑山 丹卡·科維妮奇 5–7, 6–1, 6–3
2016 沒有舉辦
2015 英國 約翰娜·康塔 (2) 比利時 克斯汀·弗利普肯斯 6–2, 6–4
2014 澳大利亞 婭爾米拉·蓋多紹娃 烏克蘭 莉希亞·朱蓮科 3–6, 6–2, 7–6(7–3)
2013 英國 約翰娜·康塔 加拿大 莎倫·費希曼英語Sharon Fichman 6–4, 6–2
2012 美國 Mallory Burdette 美國 潔西卡·皮古拉 6–3, 6–0
2011 加拿大 亞歷珊德拉·沃茲尼亞奇 美國 潔美·漢普頓 6–3, 6–1
2010 澳大利亞 耶萊娜·多克奇 法國 維吉妮·拉扎諾 6–1, 6–4
2009 加拿大 斯蒂芬妮·杜波依斯英語Stéphanie Dubois 印度 薩尼婭·米爾扎 1–6, 6–4, 6–4
2008 波蘭 厄蘇拉·拉德萬斯卡 法國 Julie Coin 2–6, 6–3, 7–5
2007 英國 Anne Keothavong 加拿大 斯蒂芬妮·杜波依斯英語Stéphanie Dubois 7–5, 6–1
2006 美國 安斯利·嘉吉英語Ansley Cargil (2) 加拿大 Valérie Tétreault 7–5, 6–4
2005 美國 安斯利·嘉吉英語Ansley Cargil 加拿大 Mélanie Gloria 6–4, 6–2
ITF巡迴賽 (2005-2021)
2004 捷克 妮科萊·瓦伊迪索娃 美國 勞拉·格蘭維爾 2–6, 6–4, 6–2
WTA五級賽事 (2004)
2003 德國 安娜-萊娜·歌恩菲特 波多黎各 Vilmarie Castellvi 6–2, 6–4
2002 俄羅斯 瑪麗亞·莎拉波娃 美國 勞拉·格蘭維爾 0–6, 6–3, 6–1
ITF巡迴賽 (2002-2003)

男子雙打[編輯]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3 因沒有比賽場地取消舉辦
2022 瑞典 安德烈·戈蘭森英語André Göransson
日本 麥克拉克倫·勉
菲律賓 崔特·休伊
澳大利亞 約翰-帕特里克·史密斯
6-7(4-7), 7-6(8-6), [11-9]
2021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19 瑞典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英國 約翰尼·歐瑪拉英語Jonny O'Mara
菲律賓 崔特·休伊
加拿大 阿迪爾·沙馬斯迪英語Adil Shamasdin
6–2, 7–5
2018 英國 盧克·班布里奇英語Luke Bambridge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2)
澳大利亞 馬克·波爾曼斯
澳大利亞 馬克斯·普塞爾
4–6, 6–3, [10–6]
2017 美國 詹姆斯·塞雷坦尼英語James Cerretani
英國 尼爾·斯庫普斯基
菲律賓 崔特·休伊
瑞典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7–6(8–6), 6–2
2016 沒有舉辦
2015 菲律賓 崔特·休伊 (3)
丹麥 弗雷德里克·尼爾森
印度 尤奇·班布里
新西蘭 米高·維納斯
7–6(7–4), 6–7(3–7), [10–5]
2014 美國 奧斯汀·克拉吉塞克
澳大利亞 約翰-帕特里克·史密斯
新西蘭 馬庫斯·丹尼爾
新西蘭 阿提姆·西塔克英語Artem Sitak
6–3, 4–6, [10–8]
2013 以色列 喬納森·埃利希
以色列 安迪·拉姆
美國 詹姆斯·塞雷坦尼英語James Cerretani
加拿大 阿迪爾·沙馬斯迪英語Adil Shamasdin
6–1, 6–4
2012 比利時 馬克西姆·奧頓
比利時 魯賓·貝蒙爾曼斯
澳大利亞 約翰·皮爾斯
澳大利亞 約翰-帕特里克·史密斯
6–4, 6–2
2011 菲律賓 崔特·康拉德·休伊 (2)
美國 特拉維斯·帕羅特 (3)
澳大利亞 Jordan Kerr
美國 David Martin
6–2, 1–6, [16–14]
2010 菲律賓 崔特·康拉德·休伊
英國 多米尼克·英格洛特
美國 瑞恩·哈里森
美國 傑西·萊文
6–4, 7–5
2009 南非 凱文·安德森
南非 里克·德·霍伊斯特 (2)
巴拉圭 Ramón Delgado
美國 Kaes Van't Hof
6–4, 6–4
2008 美國 Eric Butorac
美國 特拉維斯·帕羅特 (2)
南非 里克·德·霍伊斯特
澳大利亞 阿什利·費希爾
6–4, 7–6(7–3)
2007 南非 里克·德·霍伊斯特
澳大利亞 阿什利·費希爾 (2)
美國 Alex Kuznetsov
美國 Donald Young
6–1, 6–2
2006 美國 Eric Butorac
美國 特拉維斯·帕羅特
南非 里克·德·霍伊斯特
美國 Glenn Weiner
4–6, 6–3, [11–9]
2005 澳大利亞 阿什利·費希爾
美國 Tripp Phillips
美國 Huntley Montgomery
美國 拉傑夫·拉姆
7–6(8–6), 1–6, 6–3

女子雙打[編輯]

年份 冠軍 亞軍 比分
2023 因沒有比賽場地取消舉辦
2022 日本 加藤未唯 (2)
美國 阿西婭·穆罕默德
匈牙利 蒂美阿·巴博斯
美國 安吉拉·庫利科夫英語Angela Kulikov
6–2, 6–2
2021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20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沒有舉辦
2019 日本 日比野菜緒
日本 加藤未唯
英國 娜奧米·布羅迪
新西蘭 埃琳·羅特利夫
6–2, 6–2
2018 美國 黛絲蕾·克勞奇克
墨西哥 朱里亞娜·奧爾莫斯
烏克蘭 Kateryna Kozlova
荷蘭 阿蘭查·魯斯
6–2, 7–5
2017 澳大利亞 傑茜卡·穆爾
英國 喬斯琳·雷
美國 黛絲蕾·克勞奇克
墨西哥 朱里亞娜·奧爾莫斯
6–1, 7–5
2016 沒有舉辦
2015 英國 約翰娜·康塔
美國 Maria Sanchez (2)
羅馬尼亞 Raluca Olaru
美國 Anna Tatishvili
7–6(7–5), 6–4
2014 美國 阿西婭·穆罕默德
美國 Maria Sanchez
美國 Jamie Loeb
美國 Allie Will
6–3, 1–6, [10–8]
2013 加拿大 莎倫·費希曼英語Sharon Fichman
烏克蘭 馬林娜·扎涅夫斯卡
美國 Jacqueline Cako
美國 Natalie Pluskota
6–2, 6–2
2012 以色列 Julia Glushko
澳大利亞 Olivia Rogowska
美國 Jacqueline Cako
美國 Natalie Pluskota
6–4, 5–7, [10–7]
2011 捷克 Karolína Plíšková
捷克 Kristýna Plíšková
美國 潔美·漢普頓
泰國 Noppawan Lertcheewakarn
5–7, 6–2, [10–2]
2010 中華臺北 Chang Kai-chen
加拿大 Heidi El Tabakh
美國 Irina Falconi
美國 Amanda Fink
3–6, 6–3, [10–4]
2009 美國 Ahsha Rolle
美國 Riza Zalameda
美國 Madison Brengle
美國 Lilia Osterloh
6–4, 6–3
2008 美國 Carly Gullickson
澳大利亞 Nicole Kriz (2)
美國 Christina Fusano
日本 Junri Namigata
6–7(4–7), 6–1, [10–5]
2007 加拿大 斯蒂芬妮·杜波依斯英語Stéphanie Dubois
加拿大 Marie-Ève Pelletier
阿根廷 Soledad Esperón
阿根廷 Agustina Lepore
6–4, 6–4
2006 澳大利亞 Nicole Kriz
美國 Story Tweedie-Yates
美國 Jennifer Magley
美國 Courtney Nagle
7–5, 6–3
2005 英國 Sarah Borwell
美國 Sarah Riske
美國 Lauren Barnikow
德國 Antonia Matic
6–4, 3–6, 7–6(7–0)
↑   ITF event   ↑
2004 美國 Bethanie Mattek
美國 Abigail Spears
比利時 Els Callens
德國 Anna-Lena Grönefeld
6–3, 6–3
↑   WTA Tier V event   ↑
2003 美國 Amanda Augustus (2)
加拿大 Mélanie Marois
澳大利亞 Nicole Sewell
荷蘭 Andrea van den Hurk
7–6(7–4), 6–4
2002 美國 Amanda Augustus
加拿大 Renata Kolbovic
美國 Lauren Kalvaria
美國 Gabriela Lastra
7–5, 7–5
↑   ITF event   ↑

參考[編輯]

  1. ^ Odlum Brown VanOpen tennis tournament returns in 2017 (PDF). VanOpen.com. [2017-01-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8-16). 
  2. ^ 2.0 2.1 Paterson, Jeff. Vancouver Open may leap to improve its smash. Straight.com. Vancouver Free Press. 2008-07-24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6). 
  3. ^ 3.0 3.1 3.2 Tournament History. vanopen.com. Odlum Brown Vancouver Open.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7). 
  4. ^ Chesterman, Barnaby. Vaidisova resolves to do even better. redOrbit.com. redOrbit.com. 2005-07-11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6). 
  5. ^ Weber, Marc. Dubois, Baghdatis crowned at VanOpen. communities.canada.com. Canwest Publishing Inc. 2009-08-10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8). 
  6. ^ Tennis: No venue for Odlum Brown VanOpen, tournament on 'hiatus' this year. vancouversun.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加拿大英語). 
  7. ^ Media, VanOpen. Odlum Brown VanOpen goes on hiatus for 2023. Odlum Brown VanOpen. 2023-03-02 [202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美國英語). 

連結[編輯]